查看原文
其他

暨南大学 张柏林丨大学之“大”,皆因“有容乃大”

张柏林 红星评论 2024-01-14
近日,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一众高校逐步开放校园,让“高校是否应该开放”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学者李植针对“高校开放现状”如此写道:“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
要不要开放?要怎么开放?在2023年1月8日的“乙类乙管”实施接近一年后,这个问题的讨论依旧存在困境。
今年来,呼吁大学向公众开放的群众不少见,甚至有网友引用“好的大学,没有围墙”。有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之前对公众开放,附近的居民经常可以在学校活动;现在,既然一切恢复如初,也应该开放了。也有学生表示,虽然教育部呼吁大学开放,但是校门依旧牢牢紧闭。
公众对大学的期待是象牙塔,是一个应许之地,知识的殿堂对内外学子都是指引人往前走的图腾和标的。一个大学受人尊敬,是因为它介入社会思潮,引领群众走向更远的彼岸。大学之“大”,在于“有容乃大”。我们承认,或许管理有难度,所以我们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但是一昧地封闭,只会让大学走向离社会更远的歧途。
我们可以理解,学校可能有管理和安全方面的顾虑,但是需要维持校内和谐和保障师生安全,并不是校门紧闭的理由。大学不仅属于校内师生,也理应福泽社会公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社会责任”是大学的主要目的,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使命。纳税人将自己的财富给予社会投入大学建设,秉持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也理应享用大学的部分资源,那受到补助的大学又有何理由将公众拒之门外呢?正如湖南大学校长对学生们所说:“自由本就属于各位。”享有学习和生活权利的,从不只大学象牙塔里的学生,而是每一个有意愿走入知识殿堂去参与和体验的人。
当然,“开放的学校”也不等同于“学校完全放开”,没有限制无疑加剧学校的管理负担和师生的安全风险。为有效避免可能的恶性事件发生,学校需要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以开放为原则,以不开放为例外。学校的管理,需要精细化不能一刀切。一个文明社会的发展,必然是让管理变得越来越细腻,让制度从“要”或者“不要”的两个端点中间增生更丰富的细节。完全封闭和完全放开的粗糙管理只会让师生遭遇更多阻碍。
学校需要有秩序有限制的开放,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真正意识到,大学不独属于任一个体,大学之“大”,皆因“有容乃大”。

(文/张柏林 暨南大学  指导老师:马立明)


*文内作品系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暨南大学 张柏林丨大学之“大”,皆因“有容乃大”

张柏林 红星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