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大学 杨若曦丨打消高校开放的疑虑 需要配套的制度与管理

杨若曦 红星评论 2024-01-14

前段时间,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一事登上微博热搜,高校校园是否对社会开放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在不少媒体发起的投票中,支持开放的声音占据了上峰。随着中国人民大学开通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序推进校园开放,此前高校是否应该开放的讨论算是告一段落。但高校如何开放,仍是考验着高校管理者们的一大难题。

在此前的讨论中,不少人对高校校园开放抱有疑虑,称高校开放存在安全隐患和泄密风险,也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烦恼。
其实,反对者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很多高校对公众开放后,宿舍门禁、安保形同虚设,导致社会人员可以轻易进入;名牌高校游人如织,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秩序;高校成为公共场所,但权责划分并未明晰,在校园内出意外是谁的责任成为束缚和困扰高校的难题……
疑虑的背后,是制度与管理的缺失。高校校园开放首先要打消学校的顾虑,既然高校成为公共场所,就应该减轻高校身上的担子,设立明确制度,让社会公众自行负起安全责任。高校校园开放还应科学有序,除了宿舍安全问题,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等场所可以限量预约,重要实验室可以封闭管理。
除了为高校自身考虑,开放后如何更好为公众服务,也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食堂、小卖部开放让公众消费的支付渠道;志愿服务与高校开放结合,提供校园地图和游览指引;讲座不仅面向教师学生,公众也有在高校汲取知识的权利……
诚然,高校校园开放会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挑战和问题不能成为放弃开放的理由和借口。高校开放的逻辑很好理解,高校是社会公众心中的知识殿堂,得到了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集中了优秀的社会资源。不仅要做好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也肩负着提供公共服务的使命。
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和贡献智慧。大学校园开放的目的,是和城市与社会融为一体。通过配套的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让高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成为市民们的知识殿堂,社会的精神高地。

(文/杨若曦 广州大学一队  指导老师:黎藜)


*文内作品系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大学 杨若曦丨打消高校开放的疑虑 需要配套的制度与管理

杨若曦 红星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