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传播大讲堂第 276期|媒介与媒介物: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








5月25日下午,浙大传媒大讲堂第276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传媒学院105教室举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翼青作题为《媒介与媒介物: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的学术讲座,引起了校内外师生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本次讲座,胡翼青教授从什么是媒介入手,介绍了德国媒介技术哲学的两种观点:第一,媒介之外,别无他物。如果我们脱离了媒介我们将无法抵达任何有意义的世界。第二,媒介不存在。媒介并不是和上帝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一种悬置的预设,本并不存在。胡翼青教授在现场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其实这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指的是媒介物的存在创造了整个世界。后者指的是媒介物和媒介的关系,类似于存在和存在者的关系,是应该要分开讨论的。


这就意味着媒介并非存在物,而是一种居间性或者是一种背景性的存在。虽然媒介的居间性和背景性很容易相互转化,但他们两者单独起作用的时候,就会发生排斥。当媒介成为背景之后,很难成为居间性的角色,反之亦然。而之前关于媒介的研究大都关注的是媒介的文本,很少会关注媒介物。在物质性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后,媒介物才得到重视。我们应当给予媒介物更多的关注,应该关注物是如何连接节点,如何决定人的近况,而不是单纯的研究媒介所呈现的内容和文本。



此外,胡翼青教授还对媒介物与技术物进行了区分。物是质料与形式的总和。媒介物之所以为媒介物不在于它的质料,而在于它独特的形式:媒介具有界面,而界面则承载内容。界面是展示内容、汇集意义、联结时空的物质呈现面。而界面背后也有庞大的内容体系,它们构成界面上的时间和叙事。当我们被卷入内容体系后,界面与物质都会消失不见,这极大地体现出了媒介具身关系的特征。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数字基础设施,是因为有界面,我们的注意力被界面带走了。我们之所以看不到界面,是因为内容,我们的注意力都在那片鲜美的肉上。胡翼青教授认为,是内容导致了媒介物和界面的双双透明化,导致我们进入上手状态。因此,媒介与技术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只能处于时间与空间中的是技术,而同时具有内在时空的是媒介,而媒介的内在时空就是内容。而未来,关于界面的讨论会一直持续。


基于此,胡翼青教授还分享了界面所带来的后果。界面是一种制造连续性和可见性的技术。生产者和用户貌似共享同一个界面;一边将选择、调试和操作的权利下放给用户,一边将不同的、独立的元素组装起来,营造一个充满虛幻感的无缝空间。界面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这个世界创造出来让我们相信的世界。因而形成了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和鲍德里亚所说的拟像世界。



最后,现场4名同学就媒介性、情感居间性等话题与胡翼青教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方兴东教授对胡翼青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感谢,认为这场讲座将为校内外师生对媒介的理解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排版|钱颖可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浙大传播大讲堂第 274 期|电影“中国性”研究的现代化思考

2.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师生赴义乌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3.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74期 | 电影“中国性”研究的现代化思考

4.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75期 | 李普曼与我们的世纪:重思公共性与民主

5.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76期 | 中国式媒体融合十年考

6.“新声无限——2023年新华社进校园活动”交流座谈会顺利召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