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签名书福利 | 刘擎:保持清醒,才能打败焦虑

梦元 正在读 2021-08-10

点正在读并关注 → 主页右上角省略号 → 设为星标


我想起一个片段。
十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躺在集体宿舍的下铺,在舍友海潮般的呼吸声中无眠,冷冽的月光透过窗子驱散了一小片黑暗,一些念头从脑海中冒出:世间万物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为什么存在?如果说人必有一死,那么现在我应当做什么?

在寂静中,我听见谁床头的闹钟不急不缓的滴答声,却感觉这是对我的某种催促。我迫切地希望去认识这个世界,迫切地想要做点什么、证明些什么。
这种又像是启蒙,又像是顿悟的时刻,曾经被埋在我意识的深处。如今又想起,是因为手边这一本刘擎老师的《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在其中的一篇文章中,他回顾了自己的启蒙岁月。它带有浓重的时代和个人印迹,然而其中的迫切与痴迷,令我心有戚戚。



拥挤的生活中,

什么抽走了你的灵魂?


从青春期至今,最经常笼罩我的一种状态是「困惑」。有太多的事实想要去了解,有太多的判断想要做出,但认知与意志总是不充分,于是,我不是被凝固在这个未经充分思考的「悬而未决的时刻」,就是在惯性的推动下,作出了那个「不容置喙的决定」。
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曾处于这样的状态下——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从人生大事到观点认知,很容易就这样顺水推舟地接受不假思索的判断、道听途说的结论。

许多复杂的因素让我们无法成为更清醒的人。身为「社畜」的年轻人,被工作抽空了灵魂;「注意力经济」的负面效应,让短、平、快的娱乐挤占了话语空间,而真正有价值的声音难以被听到;我们的视野被限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真正的对话和沟通是如此困难。
然而一定也有那么些时刻,我们渴望成为一个更清醒的、更有主体性的人。也一定有人成功地从过于拥挤的生活中开辟一片空间,容纳理性的思考、友好的讨论、审慎的判断。

「深思熟虑的判断」与「悬而未决的时刻」
在第七季《奇葩说》中看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擎老师的时候,我有点惊讶,也有点期待。惊讶的是,这位我非常尊敬的、在印象中埋首学术的学者,愿意参与这样一档大众的娱乐节目。期待的是,他凭借深厚的思想和理论工具,能够针对这些无比「接地气」的话题,为大众带来怎样的观点和阐述。
刘擎

事实证明,刘擎老师果然是《奇葩说》中的一股「清流」。在谈到加班文化的时候,他的一句「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大家从现实中抬头,以反思的眼光去看待不合理的现状。我不禁拍手叫好——我们需要更清醒的态度,去驱散习惯性的唯唯诺诺和人云亦云。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理应是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常识。古希腊哲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宣言,马克思对于「人的异化」的批判,从正反两面反复陈述这一主题。然而,当2021年的我们从一档娱乐节目中听到这样一句话,却感到如梦初醒,这只能说明,有价值的讨论和观点被蒙尘太久了。
刘擎老师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思考与不思考的判断会有不同。你去阅读和探索,甚至哲学性地去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各种大问题都有不同的主张,仍然悬而未决,这是我们生存的地平线,多元化的局面不可能根本消除」。
重要的是先思考,再下判断。就算答案仍然悬而未决,我们也比那个不假思索的自己前进了一大步。

认识「现代性」,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阅读《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并不轻松,然而当跟随刘擎老师的文字走了一遭,我感到极度舒适。
刘擎老师的公共写作,总是有广阔的理论视野与深切的现实关怀,「现代性」「现代思想」「现代人」是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身为现代人,我们或多或少共享同样的精神底色,拥有类似的精神困惑。刘擎老师的写作,将我们带入政治思想、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从更高的维度去认识我们自己。

《本真性的伦理》封面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
在为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中译本所写的导读里,刘擎老师总结道,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这种「个体本位的文化」,并不是一以贯之的,是在现代性转变中才出现。这样的文化,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但与「世界的祛魅」和现代性相伴而生的,是意义的迷失——我们标榜「忠于自我」,而其背后的价值依据却被蒙蔽了。
是通过这篇导读,我得以拨清部分的迷雾,从查尔斯·泰勒的理论中获得一种认识和行动的力量。如果追求「唯我论」所带来的笃定是一种幻觉,那么我们就要从自己与外部的关系中去理解自我,这需要一种更开阔的眼光。

在思索与探究中寻求真智慧
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刘擎老师以汉密尔顿为榜样,指出他理想的公共写作,是「毫无保留地将复杂性公之于众:聪明而善良的人也可能出错,而低下的动机对意见正确的人和错误的人同样会产生作用」。
在另一篇文章中,刘擎老师提「律师型」的雄辩「智识(哲学)型」的论述,前者是立场先行、结果导向,后者是诚心辨析,为了「在思索与探究中寻求真智慧」。
美国国父之一汉密尔顿画像

刘擎老师的公共发言和公共写作都体现了一种苏格拉底式的谦逊和探究精神。在我看来,这是我们时代的公共讨论中所缺乏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保持清醒、接近真理的唯一途径。
无论我如何批判现在这个浮躁的媒体环境,从心底我都感恩刘擎老师的出现和发声。虽然现在媒体中充斥太多我认为是「垃圾」的东西,但人们并不是完全没有分辨力的。
在文集中一篇名为《开放的象牙塔》的文章中,刘擎老师表明了他对新时代下转变学院体制的看法,「一部分心怀伦理与社会关怀、学术训练良好的教师走出象牙塔,进入并改良新兴的知识市场」,正如他正在做的那样。



回到开头所讲的那个片段。十三岁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迫切,其实就是想要成为一个更加清醒的人,想要充分地认识这个世界,明白应该如何去行动。
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已感受到现实的复杂性,也被动或主动地关闭过思考和感知的雷达,但我深深感激,在公共场域中仍然有刘擎老师这样的声音,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思考,不要害怕辩论,不要停止追求。这是鼓励,也是鞭策。



刘擎签名书抽奖活动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我们将抽取3名读者,每人获得刘擎签名版《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1本。


参与方式:

①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分享你对主题的思考

② 发送朋友圈截图到「正在读」微信公众号后台


截止时间:2021年5月25日12:00


公布方式:2021年5月25日24:00前,于本文置顶留言公布



撰文 | 梦元编辑 | 静姝图片 | 网络鸣谢 | 博集天卷

推荐图书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刘擎 | 著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21-4

蔡康永、李诞、刘瑜、施展、李筠诚挚推荐,知名学者、《奇葩说》导师刘擎全新力作,解读现代思想,在风险与意外交织的年代重建现代人对未来的想象。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

限时7折,扫码订购↓↓↓



推荐语


蔡康永:我们常常放弃自己,想要蒙混度日;但刘擎教授不想放弃我们,他希望我们醒来。这就是他的热情、他的可爱、他的理直气壮。知道他在乎我们,谁还能把脸转开呢?


李诞:刘擎老师就是那种不认同你的观点,也愿意与你诚恳讨论的人。他的观点我也很多不认同,或者干脆没看懂,但觉得都该认真对待,都该看看,因为这位赤子的气质让你只能信赖。


刘瑜:刘擎可能是最配得上“娓娓道来”这个词的学者,他的语言干净而准确,讲道理善于以退为进,他总在追问最重大的问题,但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引领着读者探寻沿途层峦叠嶂的风景。

施展: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相信身处当下动荡多变、思想激辩时代的年轻人面对这一问题,多少会有迷茫与彷徨。刘擎老师在这本书里,将高远的哲学观念与世界真实状况的联系展示给大家。如果你对时代与自身有困惑,来跟随他做一次思想的体操与观念的探险吧。


李筠:刘擎老师一直是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他奇妙地把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清晰明快、亲切友好、情义满满地呈现给读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只有真诚的智识邀约。他约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议题,在清明的理智中携手走向未来。




▼发送消息「你好」,加入读书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限时7折购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