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不幸,商鞅的幽灵一直在游荡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2021-09-10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设为星标 ★


文丨张是之
前天文章《收入普降17%,比工资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很明显——是自由,基于产权的自由。
有读者留言批评我搞不清楚局部和整体,个体与群体,说我是「拿局部损失来批判群体公平与约束」。
我的回答也很不客气:「总有人想着为了整体而牺牲局部,殊不知自己可能就是被牺牲的那部分。总有人感叹长城伟大,但很可能他是那个修长城的人。」
别看给我点赞人很多,这是明显的统计偏差,因为作为我的读者,稍微了解一点奥派经济学,都会明白其中的逻辑。
但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很多,有人看了《战狼》真就把自己当「战狼」,有人看了《大秦赋》真就把自己当成了秦始皇。
他们看待现实的态度和看待历史的态度倒是出奇的一致。
我们今天来看下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商鞅。

1.商鞅是个狠角色

受益于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往往是标签化的。
商鞅,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变法图强的典范。
还给人留下了「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给人以言而有信、说话算话的正面形象。
然后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便强大起来,一举完成统一大业。
总之,教科书中的商鞅,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为了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假如你要做问卷调查,想不想再来一位商鞅式的改革家,让今天的中国更加强大,恐怕超过 90% 的人都会双手赞成。
但真实的商鞅如果穿越到今天,说不定会直接会把这些给他点赞的人都带走。
这不是什么危险耸听,商鞅变法过半之后,也许是慑于其淫威,一些原来反对他的人开始赞美他。
但商鞅认为他们都是「乱化之民」,点赞也不行,直接把他们全部流放边城,从此再也没人议论他的改革。
商鞅强调「以刑止刑」,擅长制造恐怖氛围。
步过六尺者有罪,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连相坐之法,造参夷(夷三族)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脅、镬亨(烹)之刑。
总之,商鞅是个狠角色。
但是你对别人够狠,别人反弹起来自然也不会手下留情。
秦孝公一死,商鞅便被秦惠公处以车裂的极刑并灭族。


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车裂灭族,得其所也」,「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商鞅虽死,但他组建的那套变法的班子以及很多法规制度却被保留传承了下来。
商鞅不仅影响了后来的王安石,而且很不幸,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直至今天,商鞅的幽灵都一直在游荡。

2.强国需弱民

商鞅的治国思想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强国弱民」,为了强国而弱民。
这不是后人给他总结的,而是他自己在《商君书》中写的: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
简单来说,商鞅认为国家的强势和人民的强势是对立的。
人穷了就想致富,可富起来了就不容易听话了。
只有使人民顺从法律、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
这里所谓的「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虱」,「六虱成俗,兵必大败」。
商鞅所定义的「六虱」指的是,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
后人总结《商君书》的驭民五术:
1. 愚民:统一思想。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4.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则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用现代的标准来看,商鞅当时所嫌弃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
商鞅当时所推崇的这些东西,今天的人们如果是了解的更详细一些,恐怕真正喜欢和支持的也不多。
只不过,教科书上教给我们的,往往没有这些细节,有的仅仅是标签和定性。
看到书上说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就莫名其妙地兴奋,以为自己就一定是那个变法的受益者,而不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3.彻底的计划经济者

商鞅的经济政策,毫无意外,就是彻头彻尾的计划经济。
只是与苏联那种农业补贴工业的硬派计划经济还不一样,商鞅「重农抑商」,国家控制着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农业国家,牢牢控制着秦国人的职业选择。
商鞅颁布的第一条变革法令叫《垦令》,其主题只有一个:把全国人民都变成农民。商鞅认为,治国之要就是让民众“归心于农”,大家都去耕地了,民风就朴实而纯正,国力就可强大,他把所有不愿意从事农业的人统统归类为“恶农、慢惰、倍欲之民”。商鞅说:“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如果工商业没有过高的利润,那么从商的人就没有什么兴趣了,而如果不去经商,那就只有去务农了。
于是为了让国民都去种地,就必须堵住其他的出路。商鞅的做法是:
其一,控制粮食买卖和矿山国有化。其二,对工商业坚持重税政策。其三,推行户籍登记,限制人口流动。其四,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
为商鞅的强国政策叫好的人,有谁真的愿意回到这样的时代呢?
但无论是我们的教科书还是那些古装剧所传递出来的逻辑,都是商鞅的出现才使得秦国变得强大,才能一统中国。
他们进一步的推论便是,是历史选择了商鞅,是人民选择了商鞅。

4.重农抑商不是重农主义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写到:「如果说,管仲变法是重商主义的试验,那么,三百年后的商鞅变法,则是重农主义的典范。」
前面写过《还是不要用「重商主义」来侮辱管仲吧》,管仲重视商业但不是什么重商主义。
同样的,商鞅是重农抑商,但也不是什么重农主义。
一般人也许可以误会,但作为一本谈经济谈历史的著作,这样的望文生义恐怕会把读者带偏。
重农主义,跟重农学派有关。
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法国古典经济学派,魁奈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重农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秩序」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是上帝制定的「自然秩序」,而政策、法令等是「人为秩序」。
重农主义者指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
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
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
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你可以用逻辑上的圆和现实中的圆来帮助理解,逻辑上的圆是绝对的「真」却未必是「实」,现实中的圆形产品未必能够达到那个逻辑上的「真圆」,但却是越接近圆形越能发挥它的作用。
这很符合我们今天西方学说所定义的自然法,也符合我们中国「道法自然」的观念。
而且中国文化确实在 17 世纪影响了当时一大批的启蒙家,比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等,其中也包括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
所以商鞅那套强国弱民的计划经济政策,跟「重农主义」完全是背道而驰。
我们总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怎么看待历史,某种程度上也许在决定着我们的历史走向。
历史的尘埃落到普通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你欣赏和喜欢商鞅那一套也不是不行,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好,你是那个撒尘埃的人还是背负大山的人?

2021年09月02日

——————

题图:Martiros Sarian

上一篇:收入普降17%,比工资更重要的是什么?

延伸阅读:还是不要用「重商主义」来侮辱管仲吧
更好地理解这其中的经济学逻辑,欢迎来“一课经济学”视频精读课一起学习。
  • 课程内容:《经济学入门50讲》视频精读

  • 主讲人:作者张是之

  • 课程形式:视频(PPT+字幕)

  • 课程难度:入门级,经济学科普级

  • 适合人群:对经济学感兴趣,虽然读过《经济学入门 50 讲》,但自己看书还是有一定难度朋友;或者部分内容没有理解,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朋友。

  • 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录制 12 讲内容,后续陆续更新。

  • 更新频率:计划两个月内完成所有 30 讲内容的视频讲解。(书上后 20 讲内容相对简单易懂,完全理解前面 30 讲,后面 20 讲完全没有问题)

  • 课程售价:最终价格 99 元;目前价格 49 元,越往后越高。

  • 超级会员可再享受八折优惠价。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为什么我们必须寻求正确的经济学?

点击阅读原文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