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让林黛玉“仙”起来?一起给王扶林、谢铁骊两位导演打打分

Steini英语工作室 我来我看见 2024-04-14

一起看世界


看图说话,下图两位姑娘,谁更漂亮?



当然是右边这位,江南林黛玉陶慧敏。


那么“仙”这个字眼,更适合用在哪一位的身上呢?



那就得是东北林妹妹陈晓旭,对不对?


林黛玉草质仙胎,灵河岸边的绛珠仙子,投生在五世列侯、天子门生的清贵之家,她的来历、气质、做派都与贾府这样的豪奢之族、王府那样的莽鲁侯门截然不同,更别提商贾白丁的薛家了。


我们根本不知道林黛玉到底长什么样儿、穿什么衣服,曹雪芹先生不实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仙女下凡,当然不能混同于人间佳丽。仙女和凡人是有距离的,我看你清清楚楚,你看我朦朦胧胧。宝姐姐纵然是银盘脸、水杏眼,再怎么艳冠群芳,终归是俗脂庸粉,无伤于幻界仙姝。


这就是运用文字的高妙技巧,不写,却占尽优势。



但是要把它影视化就不行了,你必须得呈现给观众一个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林黛玉。


真的很难。


首先你就找不到一个能让全体观众都惊为“天人”的女演员。


颜值不够,就得服化道来凑,你又不知道林黛玉到底该穿什么衣服。


跟姐姐妹妹穿的一样,她可能就“仙”不起来;穿的太隔路,她就成了另类,观感不协调。


这个对比,在87央视版《红楼梦》和89北影版里的“黛玉进府”桥段,体现得无比鲜明。



87版的林妹妹着装迥异于周围的所有人,质地、颜色、款式绝无雷同,在整个画面中,她自然而然成为焦点,突出了她“不凡”的特质。


然而她并不总是这样穿,在跟姐妹们相处的平凡日子里,她又会是一个接地气的、家常的林妹妹。



我认为87版这样处理非常合理,主创人员在这一点上思路清晰,符合曹雪芹先生的原意。


对比89北影版,陶慧敏多美啊,她的颜值明显在陈晓旭之上,但是这个人物处理得过于“实”了。



这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你可以说她清雅、可以说她温润,可是她跟“仙”字丝毫不沾边。她只是一个气质不够鲜明的林姑娘,她不是世外仙姝林黛玉。



我们说二次创作“忠实于原著”,是要忠实于原著的意旨,而非细节上逐字逐句的“还原”。何况《红楼梦》本就是一部有意模糊了时代和人文背景、虚实结合的小说,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还原”的可能性。


89版在这一点上过于拘泥了,反而伤害了原著的意趣。


那么87版里林黛玉的装扮就是完美的么?


当然不是。


第一不完美是材质。


这样素色平纹的“薄片子”纱料,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书中这些姐妹身上。


还记得王熙凤叫不出名字的“软烟罗”吗?



这才是贵族家庭女性使用的衣料,老太太甚至拿它来给黛玉糊窗户、给自己做蚊帐、给丫头们做背心,或者干脆送给刘姥姥缝衣服穿。


当然87版选用这样的衣料可能是因为硬通货不足,不得已而为之,这倒也可以理解。幸亏林妹妹不总是这样穿,其他的人也不会这样穿,就不算很碍眼。


有人把前几年“仙侠剧”里人人披散着头发、穿蚊帐布的风气归因到87版的林黛玉身上,我觉得这真的是冤枉。


“仙侠剧”的风气,明明该去港圈找啊,就像下面这样:



扯远了,说回第二点不完美,颜色不对。


我们中国传统审美的仙女,是下面这样的:



以白、素为美,不是东方审美。《红楼梦》中也没有这样的“美”。


曹雪芹先生唯一一次描述林黛玉的服装,是红衣、红鞋。林黛玉是“绛珠仙子”,“绛”就是红色。贾宝玉是“绛洞花主”,他生来就爱“红”。


“红”色,才是林黛玉的代表色。



89版的陶慧敏就有“绛珠仙子”的造型,这才是东方审美下“仙女”应该有的模样。


89版拍了太虚幻境,这本来是一个优势,可惜这个形象只是惊鸿一瞥,这个“仙子”,跟人间的林黛玉距离太遥远,远到几乎无法把她们联系起来。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您还想看:


王贺兵太差,张健章也没什么水平,场上队员缺乏打球天赋


深圳女排队长“急眼”了,中国女排队员学着点吧


          我来我看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