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忽视的旅游名省,多年来无人问津,无数旅游博主为其抱不平

小李耕田 小李耕田 2023-10-14

本文作者 | 又又双
责任编辑 | 一乙木

如果在中国的历史上评出一个最惨的地界,如今的河南,必定能上榜。

原因无他,古代的河南,那是何等显赫之地。

但如今,大家一提到河南,脑海中一闪而过,只有两个字——“井盖”。

不怪大家固有印象不尊重人,实在是河南土气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

‍‍

在古代,河南有诸多称谓:“中州”、“中原”、“豫州”。

仅凭这两个“中”字,就知道河南的位置有多重要了。

更何况,大家都知道,洛阳作为中原之中,十三朝古都的名号可不是说说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科技浓郁的现代化旅游城市中别具一格的河南,为何在大家喜爱的古城中,却屡屡排不上号呢?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河南的独特地形故事吧。

1981年,开封龙亭湖开始了正常的清淤过程,但清着清着,有人发现了不对。

这水底下,怎么会有座城市呢?

相关部门迅速上报,考古专家急速赶来,最终得出结论:这是明朝周王府的遗址。

而根据史书记载,周王府是建立在宋朝和金朝皇城之上的。

也就是说,在周王府的下面,有两座城被埋在了底下吗?

这个猜想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若是找到那座千年前神秘消失的古城,那将会为中国的考古历史增添多少光彩夺目的功绩啊。

说干就干,考古人员们拿起铲子、刷子、铁锹,就开始“挖城”。

在这样的艰辛努力之下,考古队终于挖出了心心念念的“东京城”。

但不仅仅是“东京城”。

在长达四五十年的挖掘历史中,中国的考古队相继挖出了宋朝、金朝、唐朝、明朝、清朝的城市、皇宫、古道、马道遗址。

在那座庞大的遗迹面世之后,大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如今开封颇为繁华的中山路下方,压着古开封的中央大街.

不仅仅有北宋时期的御街,明清两朝也在相同的中轴线上,建造了开封市最长,最大的通衢之路。

若有机会见到那千年堆叠起的城摞城、路摞路、马道摞马道的盛大景观,不知道会将我等震惊成什么样。

‍‍

站在属于河南的历史长河上看,它的存在,便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存亡故事。

但是,如今站在河南的街头,懂得历史的人,却无奈发出一声叹息。

细细算来,河南洛阳、商丘、郑州、平顶山、淮阳、开封等城市,被大小国家立为都城,高达71次。

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情况。

河南地处中原通衢之地,是临近黄河之省,千年以来,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如此,河南在现代的发展,尤其艰难。

中国的旅游文化在21世纪初便开始了,但直到2010年之后,河南的文旅部门才开始正式发力,建造属于本省的热点和景点。

与古时候一样,河南的文化景观建设,也处在不断地破、修、建的循环中。

在这种情况下,独属于河南的风景名胜,是无法持续、有效的吸引外地游客的。

流量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

河南没有像青岛,临近大海独特的风景优势。

更没有像西藏、内蒙、青海、新疆这样,先天便具有优势的地域风情、人文景观。

旅游的人并不愿意去一个自己已经看烦了的地方再看一遍。

所以,这也是河南旅游很难发展起来的一个原因,他们没有可以吸引人的“点”。

不过,这两年河南似乎有所转变。

真正的转变,真正大规模的被人熟知,非《唐宫夜宴》莫属。

2021年2月10日,河南春晚燃爆了网络,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当今时代下,新奇、新鲜、有趣的年终盛会。

《唐宫夜宴》的灵感来自于河南安阳1959年出土的隋代乐舞俑。

这段以舞蹈为主要方式的表演,13个由真人装扮的“乐俑”,穿着宽大鲜艳的舞裙,梳着隋朝时期的发型,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灵动小巧,但是又不失优美,造型奇怪,但同样赏心悦目。

此舞蹈一出,迅速引发盛赞。

不仅在线上获得了大量赞誉,在线下,河南也通过此节目,迅速提升了本省的知名度。

这无疑是最优秀的宣发作品。

于是从2020年就已经上台表演的舞蹈,到2023年《唐宫夜宴》还在全国处巡演,并且已经成为了河南的一个文化名片。

《唐宫夜宴》的成功,似乎打通了河南文旅局的任督二脉。

利用自己的优势转化为更大优势的文旅项目,近几年在河南,比比皆是

作为中原的最初的发源地之一,河南自然不缺传统文化和宣传资源。

人们现如今对河南的印象,早已是古色古香旅游名城。

有些事,或许只有去旅游的人才会发现。

在整个中国范围内,相当多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都是河南的。

比如说大家熟知的。龙门石窟、神农山、黄河风景区、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少林寺,还有如今已经成为网红网点的老君山风景区。

这些景观在河南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下,正在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也在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仅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和青睐,也入了年轻人的眼睛。

当文化宣传穿到年轻人这里,河南文旅的成功已经显而易见了。

不知道河南还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风景,但一定是惊艳众人的景观。

往期推荐

徒步35年走遍中国,59岁客死他乡,最早的旅游博主谢建光,为何鲜为人知?

流亡600年的犹太人,一建国就大开杀戒?到底是什么心理?

你的「赞」+「在看」,砍柴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