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悠然说 | 频繁跳槽何必扯上信用的“虎皮”?

道法悠然 源点credit 2019-07-01






近日媒体报道:3月30日,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在参加宁波人社政策咨询大篷车活动时就频繁跳槽现象发表言论:个人频繁跳槽涉及信用问题,将推进人社信用体系加以规范。


WHAT!频繁跳槽居然与个人信用扯上关系!这好比一个人因为连续换不同的餐厅吃饭,就被认为存在信用问题一样莫名。


个人频繁跳槽所谓的信用问题,其本质是职业信用问题。职业信用记录的范围通常与个人在从业过程中守法履约的行为相关。比如,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违反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不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等。


那么频繁跳槽是否属于违法违约的行为呢?我国《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只要个人跳槽行为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办好离职手续,其行为就不属于违法违约行为。既然跳槽行为不违法违约,那么无论一个人跳槽的频率有多频繁,都不会涉及个人信用问题。


跳槽是个人以换工作为手段寻求更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机会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时代,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市场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而跳槽正是市场自发调节人力资源配置、促进适配和减少错配的表现形式。


所谓的频繁是指频次,通常解释为间隔时间短暂。频繁跳槽没有法律定义,究竟一年跳槽一次算频繁,还是一个月跳槽一次算频繁,目前没有标准答案。既然不存在标准答案,就不应该放任以主观判断来定性是否存在信用问题。


诚然,一个人如果短时间内频繁跳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特别是对那些工作稳定又居高临下审视的某些人而言更是如此。但频繁跳槽不是信用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客观地讲,没有一个求职者会愿意频繁跳槽。可是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自己适合从事哪种职业,也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能运气好到一次找准职场定位,以及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企业平台。


尤其是对那些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兴趣爱好广泛,初入社会、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在其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必然会经历一个从多岗位试错历练到逐步找到自身定位的过程。


对于旨在基业常青、永续经营的企业来说,不应该将个人的频繁跳槽归咎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而是应该创造一个适应新发展要求的公平竞争、宽严并济、敬业诚信的用人环境,让求职者愿意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与企业共同发展,打造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企业一旦发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应该积极妥善地解决问题。如果是在招聘环节发现的求职者个案,相信任何一个企业的HR都有能力判断是否要录用,这本身就对频繁跳槽者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如果是企业已有员工出现频繁跳槽,那就更应该从企业自身查找原因,努力营造更好的用人环境。


对于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者来说,既不能把信用当作包治百病的神仙药,也不能把信用看作是任意丢弃的包袱桶。监管者任何时候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谨言慎行、戒急用忍,将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和营造全社会良好的用人环境作为主要任务,在企业和个人的博弈中更多地保护弱势的一方。


同时,应牢牢把握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没有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显失公平的情况下,不要过多地干预市场资源自发配置的过程。更应该着力避免将社会问题信用化,遏制将信用监管扩大化的冲动。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升信用治理水平,通过正面清单的方式规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


相关阅读 

两部门 | 对人力资源服务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



☞ 记录信用中国 

点击阅读源点3年☝推文总目录

公益 | 有益 | 有趣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与8400名读者分享见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