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青报:超七成受访者支持个人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中国青年报 源点credit 2020-02-07

日渐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一些城市出台法规或草案,将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比如霸座、推销、跳槽、闯红灯、在地铁内饮食等。对此,有专家认为,对于纳入征信系统的个人行为,应该加以选择,把与个人信用真正密切相关的纳入进来。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74.5%的受访者支持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4.1%的受访者支持将乘车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3.7%的受访者认为能更好地引导公民规范个人行为。但是在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过程中,70.8%的受访者认为有些行为难以认定,63.4%的受访者觉得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问题。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29.5%,80后占49.8%,70后占14.1%,60后占4.6%。

93.6%受访者关注个人信用状况

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关注个人信用状况。对于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74.5%的受访者支持,5.0%的受访者不支持,20.5%的受访者认为应视情况而定。

北京某高校学生黄真认为,目前个人征信方面的信息太少了,查询起来也不够方便,加上她目前没有借贷行为,所以不太关注个人征信情况。不过,黄真赞成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可以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记者介绍,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在亚洲,很多国家都喜欢用这种方法,这是建设征信社会的开始。但是西方国家却不太喜欢把个人习惯和征信结合起来,因为这种做法可能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但是对于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应该纳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

对于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70.8%的受访者认为有一些行为难以认定,63.4%的受访者觉得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问题,54.2%的受访者担心数据量大,技术上很难做到。

浙江杭州某教育机构教师沈楠(化名)觉得,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操作难度太大,而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虽然不道德,但有时候通过教育、规劝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比如说电瓶车载人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有人可能是不知道其中的危害,也有人是屡教不改,所以对不同的人不能一概而论”。

黄真觉得,个人行为数据不太好收集,“很多日常行为的数据都在一些第三方App或平台上,可能需要和这些平台合作。另外,被收集的个人行为数据也存在泄露的风险,因为日常生活行为很多都属于个人隐私”。

江苏常州某国有银行员工王洁认为,如果将日常行为全部纳入征信系统,一些人即使偶尔犯错,也可能因此在个人工作、生活方面受到极大影响。

59.7%受访者希望能反映个人真实信用情况

王洁认为,个人日常生活行为,有的有必要纳入征信范畴,有的则和信用联系不大,应该将二者区分开,不能都纳入征信系统。

对于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8.7%的受访者建议判断个人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违规或犯罪行为,64.5%的受访者建议加强信用体系顶层设计,51.1%的受访者建议判断个人行为与个人信用是否真的有关联,48.2%的受访者建议确保被征信人有对系统中的个人信用记录提出异议的权利。

沈楠觉得,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需要有关部门判断个人日常生活行为是否与个人信用有较大关系,判断是否有必要将某种行为和个人的信用相关联。

王洁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需要利用大数据,统计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的发生频次,并设定一个量化值,超过量化值,系统自动计入个人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在哪些方面需要完善?调查中,59.7%的受访者希望数据更完整、真实,能正确反映个人真实信用情况,54.1%的受访者希望让公众对此更加重视,49.1%的受访者希望加强监管,不给不法分子投机取巧的机会。

“个人征信系统的相关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哪些地方会用到。”黄真希望,在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沈楠认为,目前个人征信系统还没有受到足够广泛的重视,很多需要记入个人征信系统的行为,被征信人也不知道,需要有关部门说明和宣传。

对于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46.4%的受访者觉得数据保存时限有待进一步明确,35.2%的受访者觉得系统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不容易看懂,34.5%的受访者担心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

朱巍认为,个人征信范畴不能太广,而且要分情况、分类别,要明确权利、责任和相关处罚。“如果要将某些个人行为纳入征信系统,要给被征信者改正的机会,而不是只要个人行为出现差错,就‘一棍子打死’。这个记录多长时间能抹掉,或者说什么情况下能抹掉,应该让大家知道,满足大家的信用权利。如果坏的行为要被记录一辈子,这不是好的做法”。

朱巍还指出,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要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征信和个人信息安全是密切相关的,征信并不意味着过分掠夺个人信息”。

64.1%受访者支持乘车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哪些日常行为有必要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调查显示,支持将乘车逃票行为纳入进去的受访者最多,达64.1%。其他行为还有:不良消费记录(54.5%)、电商违规销售(53.8%)、网络借款不还(45.6%)和公共交通霸座(44.4%)等。

黄真认为,交通违规、高铁霸座闹事、乘车逃票等行为应该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沈楠希望把过马路闯红灯、开车闯红灯、开电瓶车载人和乱扔垃圾等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王洁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要有所区分、有所侧重。除了已有的征信项目外,长时间拖欠水电费、机动车驾驶中严重违法行为等,都可以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朱巍表示,现在各部门之间大都实现了联网,跨部门的信息收集的协同基本可以做到,这是个人征信系统发展的前提条件。

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3.7%的受访者认为能更好地引导公民规范个人行为,51.7%的受访者觉得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个人信用情况,46.8%的受访者认为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

黄真觉得,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可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减少失信行为,让个人的信用状况得到更准确的反映。

沈楠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可以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和公共意识,“不仅仅是欠款这样的原则问题,更有不让座、乱扔垃圾这样的道德问题”。

朱巍认为,从积极方面的影响来讲,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做了结合。但他同时指出,这可能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打着个人征信的旗号,能收集很多个人的信息。但是,目前个人信息保护在法律规定上到位了,在技术和制度上可能还没有到位。另外,现在管理这个问题的部门太多了,很多部门都在搞相关的立法,一个简单的行为都要各部门联合处罚,有点过重了”。

调查中,51.5%的受访者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会影响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自由,47.5%的受访者觉得可能会对部分群体造成误伤, 27.6%的受访者觉得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

王洁认为,日常生活行为种类繁多,如果各部门都想把负责监管的内容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也会导致监管缺失,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出现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情况,导致初犯者没有改过的机会。

黄真建议,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要选择合适、准确的评价标准,不能随意扩大征信范畴,“希望多开座谈会,听听普通公众的意见和对具体指标的看法,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

你的信用已写入16部法律

林钧跃:呼之欲出的信用生理学

央行:推动企业征信市场高质量发展

【回顾】7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汇总

失信惩戒格局已成,信用修复却刚起步

独家:西方何以误读中国社会信用体系?


☞ 记录信用中国 

点击阅读源点3年☝推文总目录

公益 | 有益 | 有趣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与10000+读者分享见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