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共信用信息应用的经济学分析

杨 鹏 源点credit 2022-03-29

摘 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制度设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公共信用信息是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为开展信用信息公示、联合奖惩、信用评级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公共信用信息的各项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打破守信吃亏的“囚徒困境”,引导市场主体守信践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公共信用信息;经济学;应用


引言


当前,失信行为频发,给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带来极 大冲击。失信行为降低了信息主体自身的声誉和收益,也给 市场秩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今每年因为逃废债务、合同欺诈、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等信 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也达数千亿元。遏制失信行为,塑造社会诚信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 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群团组织等在履 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反映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公共信 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一般包括基础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机制的基础。公共信用信息的各项应用,一方面加大了对市场经济活 动中失信行为的惩戒,降低了失信者的交易机会,增加了失信成本;另一方面,鼓励守信行为,为守信者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通过信用制度设计完善市场机制,降低市场主体的失信倾向,引导市场主体守信践诺。


一、关于信用的“囚徒困境”


市场交易中,甲乙双方签订了交易合同,通过交易双方 各获得10个单位的收益。合同订立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甲方发现,如果自己选择违约,而乙方选择守约, 那么甲方的收益将增加到12,乙方收益降低到6。同样,乙方如果选择违约,甲方选择违约,那么乙方收益增加至12,乙方收益降低到6。而在甲乙双方都选择违约的情况下,双方收益都将降至8。


甲乙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收益最大化。考虑甲方的策略,会发现,无论乙方选择什么策略,甲方的最优策略都是违约。同样,不论甲方选择什么策略,乙方的最优策略都是违约。最后,双方都选择违约,收益分别由10降低到8。面对对方失信违约的风险,己方守信履约吃亏,最终双方都选择违约,这就是“囚徒困境”模型在市场资源自由配置情况下的纳什均衡,甲乙双方的总体收益受损,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指出,虽然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就像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完成了经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个理论中,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导致利他的结果是有前提的,首先经济人必须是理性的,其次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最后信息对称而且可以零成本获取。


 “看不见的手”理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亚当·斯密 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但现实中的市场环境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都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失信行为有了滋生的土壤。市场机制让经济有了活力,也有个别的市场参与者投机取巧,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这些失信行为需要信用机制进行约束,通过不 断的改革探索,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健康 有序发展。


 二、信用信息公示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这个“囚徒困境”的单次博弈模型中,虽然甲乙双方的 最优选择都是违约,但他们都希望对方履约,因为在对方履约的情况下,己方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市场中交 易过程的双方都期望自己的交易对象是诚实守信的。


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主体不仅要考虑短期的收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利益。通常来说,好的信誉会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所以,虽然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在长期 的经营过程中也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损失自己的声誉。因此,在市场活动中,订立契约前了解对方的信誉度,选择信誉度高的合作伙伴尤为重要。


在经济人本性的影响下,市场主体会隐瞒对自己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也就是说隐瞒信用缺陷是经济人的理性 的必然选择。对交易双方来说,市场上潜在交易对象信用信息的不完美和不对称性会给经营活动的预期带来不确定性。解决信用信息不完美不对称的最简单的方法,一是重复交易,也就是选择熟人作为合作对象;二是第三方背书,选择有权威的第三方进行担保。但这两种方法一个会限制交易范 围,另一个将可能提高交易成本,增加交易的复杂程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解决的就是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公示的问题。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及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归 、集起来,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把这些信息公开、公示,实现 、信用信息可查询、易获取,解决经济活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不完美不对称的问题,而且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信用信息对于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非常重要,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机会。信用信息要公正、客观、准 确地记录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归集范围要受到严格的约束。提供信用信息的异议处理机制,及时地纠正错误信息;提供信用修复渠道,留有改过自新的机会,避免失信行为被无 限制地放大。


三、联合奖惩增加守信收益提高失信成本


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案之一,就是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 打破原有的纳什均衡。在本模型中,单次博弈过程中,选择违约对于己方来说是最优选择,但是如果违约会带来其他的成本,比如,未来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上升,那么甲乙双方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对选择违约的 策略更加慎重。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 合惩戒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 联合惩戒机制。从实施效果来看,联合惩戒对于市场中的失 信行为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严重违法失信者被限制乘坐火车飞机,限制担任企业负责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职务, 大量失信被执行人摄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严重失信经营者被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限制参与政府采购、限制获得政府性资金支持,这些限制降低了失信经营者在市场中 的交易机会,大大增加了经营者的失信成本。


目前,对于持续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守信经营者,守信激励措施包括在政府服务、证照办理、银行贷款等方面享有 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激励政策,降低了守信经营者的时间成本,“信易+”、“信易贷”等守信激励产 品让市场主体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四、结论与建议


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中出现 的失信行为,除了信用信息公示,联合奖惩还有信用报告、信用监管等应用方式,这些都是公共信用信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中提出,社会信用体系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 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对信用信息应用的要求是“合规”。也就是说,既要充分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在联合奖惩、信用监管等领域的作用,也要在应用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平公正。


在此,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工作,归集要及时,信息要准确、全面。要严格控制归集范围, 涉及信用的信息应归尽归,不能随意扩大归集范围,要避免所谓“信用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问题。


二是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更是一把利剑,在实际工作 中对于市场主体的影响很大,在黑名单的认定和实施联合惩 措施过程中要谨慎,要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


三是联合惩戒措施要严格控制实施范围,避免扩大化。


四是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诚信教育与制度建设并举, 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


注: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作者:杨 鹏




你的在看与点赞

我都认真的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