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个被隐藏的差评,都是完善网络信用评价的无声呐喊!

章依 源点credit 2022-03-29

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做错事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可长大了却发现,很多时候,对与错的分界,没有那么清晰。


就拿打差评这件事来说,现在的你,还能毫不犹豫的想打就打吗?

 


01

 

关于差评,网上争论最多的莫过于是否要给外卖员打差评。因为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的,很不容易,所以不少网友于心不忍,觉得“你错过的只是一顿饭,而外卖员失去的是生存的希望啊”,呼吁对外卖员多些理解和包容。没想到吧,给个评价还能遭遇道德绑架,很魔幻有没有?

 

当然,有时候给差评,还关乎胆量与勇气。因为一个差评,被商家电话轰炸、辱骂,那都见怪不怪了。甚至还能收到商家寄来的诸如刀片、骨灰盒、裹尸布等令人毛骨悚然的“礼物”。商家知道你的住址,你的手机号码,细思极恐,给差评的时候,是不是要掂量掂量?

 

当人们还在争论要不要给差评时,有些平台,已经开始隐藏差评了。在淘宝购物,看“中差评”几乎是下单前的必备步骤,9月23号,淘宝对个人店铺评价系统进行改变后,“中/差评”标签不见了,取而代之为“感觉不佳”。


但“中差评”只是短暂的消失了一下下,10月份又出现了。只不过这次回归,变成了“中差评”合并展示。而淘宝天猫店铺的评价系统里早已取消“中/差评”标签,只能通过评价页面措辞委婉的灰色标签来了解该商品的负面信息。

 

淘宝个人店铺评价页面

淘宝天猫店铺评价页面



02


既然说到了淘宝,我们顺便一起看看其他平台的评价体系。

 

京东

首先来是阿里的头号劲敌京东。其实京东的评价体系有点类似于淘宝天猫+个人店铺的集合,在京东的商品评价页面,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分的标签,也有中/差评,只不过比较隐蔽,需要滑动后才会显示。另外,京东比淘宝多了个好评率,显示在评价页面的右上角。



拼多多

拼多多就厉害了,人家从诞生之初就没有中差评选项。商品评价页面的标签也很少展示负面信息,还有“回头客”一栏,可谓一派和谐。



外卖平台

作为外卖平台的两大巨头,美团和饿了么的评分系统高度相似,与电商平台相比,除了有标签和差评,还多了味道、包装和配送满意度的评价,以及店铺的综合评分。

 

饿了么评价页面

美团评价页面


打车平台

以滴滴为代表的打车平台的评分系统,则与上述评分差别较大,甚至有点刺激。因为在这类平台,打分是双向的,不光乘客可以给司机打分,司机也可以给乘客评分。但目前乘客无法看到自己的得分。




03


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主流平台,都保留了差评通道。

 

为什么大家这么重视“中差评”?


因为在互联网化的消费场景下,中差评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真实购物体验的渠道,还可以对其他用户起警示作用,因此往往成为用户决定是否购买的重要参考因素。


同时,由于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中差评也可以作为消费者督促商家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的有利武器。而这正是网络信用评价的价值体现。

 

为什么会有取消差评的呼声?


有研究表明,中差评会影响电商发展。


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一项针对网购信用问题的研究报告曾指出,以淘宝为代表的“差评体系”没有考虑买家信用问题,导致买家评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意性,更直接催生了“职业差评师”的出现,这些活跃于淘宝的职业差评师演变成为了“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工具。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差评赋予的权利成了某些居心不良者的“信用武器”。

 


04


那么,对于这样看得见摸不着的网络交易,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评价体系?

 

放眼国内,有一些平台的做法可圈可点。


比如上面提到的以滴滴为代表的打车平台,司机端可以发起关于乘客行为的评价,这样就会产生双向淘汰机制,司机如果得分较低,会接受来自系统的惩戒,这种评分成为用户信任司机的前提,同时司机对客户的评价则会影响平台对客户的派单顺序,从而制约乘客随意打差评的行为。

 

拼多多虽然没有中差评选项,但却特别强调“熟人关系”,很多第一次接触拼多多的用户,都是通过亲朋好友的分享链接。在今年2月,拼多多又上线了拼小圈功能。在成为“拼小圈”好友后,可以看到对方买了什么东西,评价如何。熟人的真实使用感受比陌生人的评价更容易被信赖。

 

“拼小圈”界面


再看国外,有着完善信用体系的美国,在电商评价体系上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不同于国内电商平台自定评价规则,在美国的电商市场中,大部分评价体系是由私营或半国有性质的业信用评级企业来独立运作并主导


再加上美国网民的网购习惯以信用卡支付为主,信用卡记录了持卡人的社会安全号码,与个人征信数据库直连,所有交易数据均可被信用局记录。


引入第三方专业信用机构,再加个人信用记录加持,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同时也遏制了刷好评删差评等滥用信用评价的的行为。

 


05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纠结里,还能不能安心的打差评?这个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当前的评价体系不够细化完善,没有足够的评判标准去约束买家、卖家、平台方的行为。

 

就比如给外卖员打差评,其实并不是针对外卖小哥,本意是为了让送餐流程更快速,但这差评的后果却由小哥一人承受,作为规则制定方的平台不受任何影响。因此,大家才会对小哥报以同情。


所以我们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取消差评,而是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网络信用评价机制。

 

拥有外部评价制度

《电子商务法》第 39 条提出“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同时第70条提出“国家支持依法设立的信用评价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评价”, 从立法者角度出发是支持并鼓励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对电子商务进行更为客观的电商信用评价。而独立的外部评价机构,也能够更好的对互联网消费场景内的每一位参与者进行约束。

 

细化完善评价标准

对于中差评,给出明确的认定标准,同时消费者在做评价时,需要提交初步证据和基本理由,否则将不会显示在评价统计中。

 

增加信用信息公示力度

可在商家页面加入信用查询入口,消费者可第一时间了解此商家信用评分、惩戒信息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提高商家的声誉成本。

 

给予信用修复机会

评价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改进,所以对于因为中差评被降级的商家,要给他们修复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并不仅仅是让买家删除/修改中差评。

 

未来,期待我们可以放心的做出消费评价。


我们给的每一颗星星、每一个分数、每一句评价,都是基于消费体验的真实反馈,而无需去考虑道德或安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网络虚假信用评价的法律规制研究. 李响

[2]淘宝找不到中差评了,这还怎么买东西. 中新网




你的在看与点赞

我都认真的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