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看!习近平信用相关重要论述集锦

源点credit 2022-09-24

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吸引消费者,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诚信建设,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  源点注:我们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信用的部分论述。




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2022年07期《求是》杂志《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


——2021年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中国古人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


——2021年10月30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



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



要加强金融法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要真研究问题,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021年第5期《求是》杂志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要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2021年第3期《求是》杂志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要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推动构建良好市场秩序。


——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



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020年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存在不少不讲诚信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


——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



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扩大出口信贷投放,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


——2020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



“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制度环境上,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法工作。


——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要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系统集成,继续抓好国资国企、民营经济、商事制度、社会信用、人才发展、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改革举措的完善和落实,放大改革综合效应。


——2018年11月,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考察上海,对上海提出了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要加强对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信用、人才保障,创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更好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



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



实名登记是督促个人履行相关义务、保护个人相关权利、准确记录个人信用信息的前提。要依照法律法规确定实名登记制度的实施范围,建立准确全面和动态更新的登记信息。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信息共享,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确保信息安全。


—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



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2016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2016年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要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加大对诚实守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


——2016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



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法律底线不能破,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贩假等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做,偷工减料、缺斤短两、质次价高的亏心事坚决不做。


——201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



要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中国人历来崇尚气节、崇尚严谨、崇尚务实,讲良知、守信用,严和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是传承民族品性、倡导社会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



我们要积极推动构建地区金融合作体系……要加强在货币稳定、投融资、信用评级等领域务实合作。


——2015年3月28日,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演讲《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



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



中华文化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



来源丨人民网、源点credit编辑丨乔安校稿 | Archer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近很多读者都在看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