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临沧:让文物“活”起来 让传承火起来

今日临沧 2024-05-18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厚重与文化的繁荣。近年来,临沧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文物“活”起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策引领

创新机制激活文物保护新动力



沧源崖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3500多年)


广允缅寺(建于清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马石佛洞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临沧市制定了《临沧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文物保护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更为临沧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临沧市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区域性考古工作站、组建临沧考古博物馆等,构建了一套完整、高效的文物保护体系。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有效激发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在活力,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石器时代石佛洞文化六星石器


汉蛇纹铜钮钟


清三足立耳红铜炉


临沧市拥有两家市级文物保护展示点——临沧市博物馆和临沧市考古博物馆,共收藏珍贵文物58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51件。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临沧市不仅注重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让文物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滇红茶制作技艺为例,这一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临沧市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这不仅提升了滇红茶的品牌价值,也促进了临沧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考古工作新突破

国际交流开启新篇章



沧源农克硝洞遗址2019年考古发掘现场


柬埔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深入临沧考察澜沧江流域文化遗产


在考古工作方面,缅翁梁子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扎实推进,为临沧市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学研究贡献了临沧力量。同时,临沧市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柬埔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深入临沧考察澜沧江流域文化遗产。这一合作不仅促进了临沧市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为临沧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物安全放在首位

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缅宁古城永北门(清乾隆三十三年  公元1768年)


勐永大坟坝墓地石像生(清代)


临沧市始终将文物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实施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了文物安全管理,全面筑牢了文物安全防线。同时,临沧市还加大对文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文物犯罪活动的发生。这些举措的实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临沧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物保护工作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临沧市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精神,书写着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记 者:杨晶晶

通讯员:贺楚楚

 辑:杨文灿 罗岚剑 马云梅

审 核:杨晶晶

终 审:彭 萍

投稿邮箱/lczbd123@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