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味播客”会不会成为一种曲艺形式?

阿坑 播客先声 2022-05-15
写在前面的话:
独立播客从今天正式开始会同步阿坑在知乎上的专栏《播客评论》,阿坑在播客观察上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关于某些内容的看法给我带来很多收获。

观点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与自身经验发生变化,所以《播客评论》前后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还请大家结合发布时间进行考虑哈~

专栏链接在文末,目前《播客评论》会从25期开始同步,如对某些内容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哦~



“京味播客”会不会成为一种曲艺形式?

写于5月31日

“播客评论”是如何写的
这是我的知乎专栏“播客评论”的第二十六篇文章,能写这么多我自己都没想到。“播客评论”的前十几篇,尤其是前十篇,都是在我开始写这个栏目时就想到的内容,也是我连着写出来的。这个阶段我虽然每天听播客的时间是不少,但熟悉的播客就那么几个。那个时候有人夸我收听量大、播客知道得多,我总是会自觉惭愧、不敢承认。这真的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那个时候我确实只钟情于几个固定老播客,很少听其他播客。
在“播客评论”的第十八篇和和第十九篇中间,我停了将近一个月。这段时间我主要是在往知乎的“播客圈”①搬运播客相关的报道文章,自己学习充电了一番,同时也听了很多新播客。
一直到现在,我每天听播客的时间都在历史高值,以后只会更少,不会再多了。对我来说,第十九篇之前是一个阶段,第十九篇之后是另一个阶段。第十九篇之后的文章不像之前都是已有的内容储备,第十九篇之后的文章几乎都是我边听播客边产生的想法。第十九篇之后的文章,我每写一篇的时候,我都感觉这些想法是我现在的全部想法,我已经将这些想法都写出来了,这篇文章可能就是最后一篇文章了。
不过,每篇写完发出之后,我又都会有还剩点什么没写到的遗憾,没写到的内容在后面的几天里慢慢地聚集到一起,生长到足够一篇文章的内容,成为了下一篇文章。就是这样,第十九篇之后的文章也是我连续写的,没有断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第十九篇之后的文章,特别是最近的几篇,内容都是比较连贯的。虽然和第十九篇之前的观点可能相左,但都是我当下的观点。如果你是通过本文第一次知道“播客评论”这个栏目,你可以从这一篇往前看,也可以从第十九篇开始往后看,剩下的再从第一篇开始看。
再谈北京播客
上面的这些背景介绍看起来是有点啰嗦,但有了这些背景,再进入本次的主题,我想会比较方便理解。
我在“播客评论”的第四篇就写过北京播客。现在回过头看,那篇文章的内容确实比较单薄,只是粗略说了说北京播客的地位和一些特点。几个月过去,我对北京播客的地位和状况的基本判断没有太大改变。所以,这次的“再谈”就是以那篇文章为基础,再来讨论北京播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在第四篇和上一篇讲北京的乐队和播客时都提到过“北京播客在国内称得上是历史久、数量多、受众广”,加上我在更前一篇《新播客的爆发》中提到过的“新播客的年纪更轻、更有活力”以及没有提到的“新播客的地域分布更广”、“新播客中北京播客不多”,再加上最关键的“相比老播客,我更喜欢新播客”。根据这些条件,能推导出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在我看来,北京播客虽然很强,但是正在式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播客的衰弱主要就是北京播客的衰弱
关于北京播客的定义,我在第四篇中是将北京人做的播客和在北京的非北京人做的播客都归为北京播客。这次讨论的主要是前面一部分——北京本地人做的播客。这些播客都有北京口音作为显著特点,并且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之前圈内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京派播客”,在我看来这个说法过于笼统,与其说是“京派播客”不如说是“京味播客”更为恰当。
“北京播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北京播客的优缺点我认为是无法分割的一体两面,只是以前优点被展现得更多,而随着各地新播客的爆发,越来越多不同内容和风格的播客涌现,北京播客的缺点也逐渐变得明显。要说北京播客的缺点,我们还是要先说北京播客的优点。北京播客能够成为中国播客的半壁江山,得益于北京播客起步早的天时、处于文化中心的地利、北京人能说会道的人和。各种细分的优势,比如组乐队对录播客的帮助、聊大天的传统、身边丰富的话题、相声和脱口秀的氛围、北京腔有足够高的辨识度、北京播客的联系脉络和圈子等等,都可以归结到这三方面。
要说北京播客的缺点,首先要说的是内容和风格上的同质化。北京播客原本是特性鲜明的,但是因为数量太多,每家的特性又比较相似,所以特性就变成了共性。口音是京腔,风格是京味幽默,节目内容是灵异、案件和新奇职业故事。不知道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北京播客似乎在走这条路子。80后、90后、00后的北京播客,给我的感觉好像都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别,这是很恐怖的。我绝不是说京腔、京味不好,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特点,改也改不了的。灵异、案件和新奇职业故事在收听数据上表现亮眼,在节目制作上有成熟的流程,并且就算北京播客不做这些内容,北京之外的其他播客也有很多是这个方向的。
问题就是北京的播客太多了,相似的情况太普遍。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播客节目的同质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一个平台上,10个播客里8个是京味播客,8个京味播客里6至7个在讲灵异、案件和新奇职业故事。或者是,A播客讲过的故事会在B播客再讲一次,B播客请过的嘉宾会再被C播客再请一次。相同的故事和嘉宾在多个播客出现这本身没有什么,北京播客之间原本就有很多的联系以及经常性的串台联动。问题的关键在于播客到底是内容的生产者还是搬运工,如果内容来源长期依靠投稿的故事和邀请的嘉宾,那么自身的意义就不大了。
第二个要说的是眼界。北京人的眼界放在全国各城市绝对都是高的,毕竟是生活在皇城脚下和政治文化中心的人,这也是我在前文说到的北京播客的优势之一——身边就有丰富的话题可以聊。这里说的眼界,一方面是上一点说的扎堆聊灵异、案件和新奇职业,另一方面是只在北京的圈子里较量。这两方面的根源还是北京播客太多了。内容的同质化上面说过了,圈内斗是我重点想说的。诚然,北京播客数量多、实力强、代表了中国播客的半壁江山,而这半壁江山俨然自成一派,成了一个独立的播客江湖。
这个圈子内的播客,内容和风格都差得不远,听众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度重合,所以播客间的较量就只在圈子内和身边的播客较量。有圈子原本是件好事,可以相互交流、串台联动,但是眼光只局限在圈子里,心态又不开放,便很难有创新和突破,只能在内斗中走向的是“内卷”。
对于北京外的听众来说,因为类似的风格和内容太普遍,极容易产生审美上的疲劳。并且,现在新播客在全国遍地开花,形式和内容都丰富多样。如果北京播客的眼界还只停留在身边的一亩三分地,等到原本的优势消耗殆尽,最终可能会一种类似曲艺的老艺术形式。
眼界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和北京人的性格有关。北京人的性格,我感受到最突出的是幽默、礼貌和骄傲。幽默和礼貌看上去都是明显的褒义词,只有骄傲似乎是贬义。这里的骄傲也可以说是自信和张扬,这些品质在中国人身上都是很难得的。正是因为有自信和张扬的品质,听众能在北京播客中听到很多让人听着畅快淋漓的话,这些话可能很难从其他地方的人口中说出。但是,这种品质很容易变成骄傲。在骄傲基础上的幽默和礼貌就都会变得阴阳怪气,一边礼貌地用着敬语“您”,一边会让人觉得被冒犯。
上面说到的眼界问题,主要就是由北京人的骄傲所引起。最典型的是北京播客在节目里吐槽外地人,如果只是将北京本地人遭到的不公正待遇或者一些外地人的奇葩言论分享出来讨论,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本地人的立场上去过度吐槽外地人,我作为一个没去过北京的外地人是不可能站在你这边的。你录播客是不吐不快了,但节目上传到网络,面向的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能够产生共情的人肯定不如无法共情的人更多。这是比较大的问题,还有比较小的问题,比如北京播客中较常见的“油腻感”我认为也是和北京人的性格以及说话风格和习惯有关。
以上这些,如果有北京的朋友看到,千万不要生气。我无意开地图炮。说实话,我连北京都没去过,对北京人更没什么偏见。这些都是我听播客后的一些个人看法,您同意不同意都没事,有任何看法都欢迎留言讨论。
从“中国有播客”看北京播客
你可能会对我前面说的“一个平台上,10个播客里8个是京味播客,8个京味播客里6至7个在讲灵异、案件和新奇职业故事”表示怀疑。正好“喜马拉雅”的“中国有播客”比赛第一赛段即将结束,我们可以结合着来看一看。这个比赛有不少播客都参加了,不过坚持参赛拉票的并不多,前十名的争夺确实很激烈,但这之后的参与感就不强了。
“喜马拉雅”对比赛的参赛范围要求是“参赛节目为原创内容,所有有声书、朗读等非原创内容,不在本次比赛范围”。这算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宽泛的播客定义了。虽然因为定义宽泛,参赛节目中有比例不低的专门讲灵异、案件故事的音频节目,并且在前十席中占据了五席,被一些播客届人士不齿,但是这个定义我觉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包括这次比赛也是如此。播客届对专门的灵异和案件节目不齿,认为它们不算播客,那么又如何看待北京播客常用的灵异、案件和新奇职业故事三板斧,这还挺值得探讨的。
下面我会讲一些在比赛名单中和没有在名单中的北京播客,简单说一下我的评价看法。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讨论。
https://m.ximalaya.com/podcast-game-web/user/podcastgame/home



“脏事儿”
“脏事儿”是目前比赛排名第一的播客,并且票数遥遥领先。我原本不想单独来说这个播客,倒不是不喜欢,更多是因为“脏事儿”是个非典型播客,和一般认知上的谈话类播客不太一样。“脏事儿”顾名思义就是讲一些拿不上台面的阴暗事情,这在北京播客中不少见。不过,“脏事儿”的特点在于每期只有三四十分钟,节奏比较快,没有很繁琐的片头片尾等各种环节,直入主题讲事情,讲完就结束。给我的感觉非常干净利落,没有那个年纪的人和那些事情的“油腻感”,“节目性”和“真实性”的平衡把握得很好。
我一般是习惯攒个几期再一起听,那样比较尽兴。“脏事儿”有这么高的人气,这是超出我预期的,我之前只是喜欢它的节目,没有太关注这个播客的其他方面。现在来看,“脏事儿”确实有超过其他北京播客的地方,值得其他北京播客学习。这就是我在说完“北京播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后发现非常有必要单独说一说“脏事儿”的原因。


“醉后调频”
“醉后调频”目前在比赛中排名第五,是比较典型的三人以上固定组合的北京播客。“醉后调频”有几个栏目,我个人比较喜欢主播聊自己的生活或者对事情的看法,所以其他分享类的节目听得不多。他们在节目形式上是有过不少新尝试的,有些比较成功,有些不太符合我的喜好。比如,“醉后调频”和我上一篇文章同一时间发出的音乐推荐节目,在节目里主播依次推荐一首歌曲,除了在放歌前后的评论交流,在放歌过程中也有一些即时的点评。这种形式我之前没有遇到过,是一种不错的创新,尤其对我这样没有耐心听音乐的人来说能让我完整地把歌听完。这种音乐运用方式完全可以和上篇文章中列出的三种方式并列,是值得参考的配乐方式。

“京城春典”
“京城春典”比“醉后调频”靠后一位,目前排第六名,是一个三个人组合的北京播客。他们的年纪在北京播客里是比较年轻的,当然从声音和经历里不太能听得出来。可能也是年轻的缘故,“京城春典”给我印象是接地气,他们聊的关于工作生活的事情是一般年轻人经常遇得到的,所以相对其他播客更贴近生活。“京城春典”也有灵异故事之类的其他栏目,最近讲灵异故事从主节目中分离,这对我说是有便利的。

“能力有限电台”
“能力有限电台”目前排第十名,和前后两名票数很近,情况十分焦灼。“能力有限电台”还没有走灵异、案件和职业故事的老路子,这是很不错的。这是一个努力上进的播客,不过最近的节目效果给我的感觉是不如从前、有所下降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尝试新的节目形式,也可能是播客发展遇到了瓶颈。他们之前的尝试,诸如女子脱口秀和主播之间互相写信、读信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希望后续能有更精彩的节目吧。

“钱粮胡同”
“钱粮胡同”在排行榜上的排名是三十开外,因为粉丝较少已经对比赛不抱希望了。“钱粮胡同”原本的定位是聊金融商业话题的播客,因为效果不好,后来开始聊生活类话题。但最近因为瑞幸咖啡造假、理财产品暴雷、中行原油宝事件等又回到了金融商业话题。虽然这些事件在互联网上都是热门新闻,但在播客领域其实聊得不算很多,特别是像“钱粮胡同”是以京味幽默去聊的就更少。所以,我觉得“钱粮胡同”在北京播客里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发发大王”
最后再加一个没有参赛的“发发大王”。“发发大王”的主理人刘娟做播客是够久的,不过她的节目并没像一些老播客让我觉得陈旧腐朽,主要原因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女性视角,刘娟是北京播客里不多的女性主理人,并且性格刚柔并济,不同听众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喜欢的地方。第二是贴近生活,“发发大王”没有分各类子栏目,聊的大多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第三是没有太多的商业化,只是推出听众打赏和一部分付费节目,像我不听付费节目,那就隔一周听一期免费节目,这个频率听节目反而不容易腻。如果要说还有第四点,那就是北京的地域标签没那么强,所以听众分布也会更广。这四点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值得其他北京播客借鉴的。

以上是北京播客中我比较熟悉也是比较值得说的几个。
当然,北京播客还有很多有名的。比如作为赛事导师的“日谈公园”“三好坏男孩”,参加了比赛并且目前名列第四的“头号玩家”和没有参赛的“黑水公园”,在其他平台很出名的“跟宇宙结婚”“北京话事人”,另外还有“京范儿”“现在发车”“光环笼罩下的北京”等等,因为各种原因就不多说了。
看完我的对北京播客的看法,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告诉我。
知乎播客圈 https://www.zhihu.com/club/1210237094385274880
② 24.新播客的爆发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046852
③《播客评论》知乎主页 https://zhuanlan.zhihu.com/bokepinglun
④ 阿坑知乎主页  https://www.zhihu.com/people/a-keng-1412


最近更新
读播-《白水讲音乐剧》|有人愿意把时间分享给你,这就是最大的礼物
2020年6月新播客 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