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我渐行渐远的大播客

阿坑播客评论 播客先声 2022-05-15

写在前面的话:

独立播客从今天正式开始会同步阿坑在知乎上的专栏《播客评论》,阿坑在播客观察上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关于某些内容的看法给我带来很多收获。


观点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与自身经验发生变化,所以《播客评论》前后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还请大家结合发布时间进行考虑哈~


专栏链接在文末,目前《播客评论》会从25期开始同步,如对某些内容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哦~




与我渐行渐远的大播客

写于7月6日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就表达过,比起成熟的大播客,我更喜欢多年不火小播客和刚刚成立的新播客。这个偏好的形成是一个说短不短的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我被“黑水公园”拉黑,这也是我开始写“播客评论”这个专栏的原因之一。
那个时候我不喜欢的还只是一两个别播客,不能说是对某一类别的偏好。随着播客行业整体的发展和我收听播客的增多,我逐渐放弃了陪伴过我的大播客。直至现在,我听播客的口味偏好正式形成,那些我不再听的大播客竟然都能罗列出来写成一篇文章了。
我在早期的文章中纠结过独立播客的定义,那个时候我觉得只要不是由组织机构发起制作的,而是由个人发起制作的播客,理论上都可以算独立播客。现在看来这个定义明显太宽了,由组织发起的播客在播客总量中占比本就很低,何况那还是疫情没有出现的时候,在疫情爆发后的这段时间才涌现出一批由出版机构、商业公司等组织发起制作的非独立播客。
如果让我现在再下一次定义,除了组织机构发起制作的播客,还包括达到一定条件的个人播客,比如发展到成立公司或工作室的、主播全职做播客的、播客商业化到一定程度的、节目样板化或流水线化制作的,这些都不能算是独立播客。按照这个标准,其实就能筛选出一大批的非独立播客,本文要说的大播客几乎都是非独立播客中的后一类。
讨论到这里,话题难以避免地会转移到“播客商业化”。“播客不商业化就只能用爱发电,就不可能得到良性发展”,这个观点我以前是认同的。但按照我个人的收听体验,我现在确实越来越感觉那些由兴趣出发的播客比商业化后含有经济利益的播客节目更有意思,况且目前商业化的盘子就那么大,新播客还在不断出现,最后注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播客是无法赚钱的。
我绝不是在这里批判播客商业化,完全是我个人的偏好更在兴趣这一边。随着播客商业化的继续发展,以后在中国或许真的会细分成出“独立播客爱好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播客商业化的话题实在太大,并且也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了。我作为听众,对行业趋势的研究没有建树,有的就是自己收听节目的喜好和感受。所以话归正题,与我渐行渐远的大播客都是什么的?
上文说到大播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表现的。这些特征表现包括成立时间比较长、节目风格比较固定、粉丝数量比较大、商业化程度比较高。当然,这些特征表现比较笼统也不绝对,下面我再按不同播客具体说一下。

“黑水公园”
可以说是我这一切故事的开端,对于我与“黑水公园”的故事在前面已经写过几篇文章了。简单来说就是,在我还是黑水铁粉的时候,我因为一次留言被直接拉黑了。在这之前我买了不少“黑水公园”的付费节目,他们的付费节目也是我主要购买的播客付费节目。虽然我购买付费节目和被拉黑不是在一个音频平台,但是这件事的本质是我作为消费者被生产者粗暴对待了。
如果说我的经历只是个例,那么我一再地提这件事确是我小心眼。当我知道在我本就不大的社交圈内至少有三个人因为各种原因都被“黑水公园”拉黑过,这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偏见。我承认“黑水公园”的节目内容做得很好,我很喜欢;我也承认“黑水公园”现在做得很成功,绝对是头部播客。但听众没有听众的尊严,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尊严,这种违背商业道德的做法是我想抵制的,这就是我不再听“黑水公园”的原因。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是中文播客的最成功案例,我和“日谈公园”渐行渐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态度问题,这点和“黑水公园”类似。因为听众留言评论说“恰饭太多”就下场互撕并且到微博挂人,这事虽说和我完全没有关系,但继上述黑水事件之后,播客的态度品质就是我非常在意的方面。“日谈公园”作为业界大厂,这方面的要求相对其他播客只能高不能低。
第二是商业化过重,这里说的“商业化过重”和那个听众评论说的“恰饭太多”还不一样,那个评论发表的时候“日谈公园”的商业化表现只是和Wework合作的节目以及偶尔的广告或带货,现在的“商业化过重”主要表现是频繁地带货,或者换一种说法叫“商业常态化”。因为已经不太关注了,我不知道现在有人评价“恰饭太多”时,他们会怎么反应。
第三是我听腻了。“日谈公园”最近在网络上似乎是有一次爆发,在网易云音乐的听众突破十万位居电台榜前三、在知乎的评价问题突然迎来一波好评回答、关于故宫的两期节目纷纷上了苹果podcast的单期榜单、以成功播客的形象活跃于各大媒体和报道......但是我听腻了,即便内容确实很有意思,并且没有广告和带货,我也没有兴趣点开他们的节目了。
“日谈公园”的听众肯定是少我一个不少的,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的播客,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带领中国播客向前走下去。

“跟宇宙结婚”
我不再听“跟宇宙结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平台问题,他们发布的平台不是我常用的平台。其次是节目的时长和风格。“跟宇宙结婚”动辄两个小时以上的节目时长、开场十几二十分钟闲聊不进入主题的聊天风格,还有插科打诨、天马行空的胡话,这些在以前都是加分项。
但现在我关注的播客多了,节目需要取舍;他们的节目听得久了,也感觉腻,所以前面的这些便都成了减分项。态度方面,“跟宇宙结婚”也有一些言语上看轻听众表现,不过更多是节目的风格体现,不能就说是不尊重听众。“跟宇宙结婚”最近还开始了通过“爱发电”平台发售付费节目。
“跟宇宙结婚”“日谈公园”是有相似之处但完全不同的存在,虽然我相信“跟宇宙结婚”不会走上“日谈公园”的商业化道路,但这次的付费节目确实让他们往非独立的这边多走了一步。

“怡乐电台”
“怡乐电台”的节目去年我听得不少,生活日常类节目我都挺喜欢的。部分的商业化和案件类节目比例很高的情况去年其实就出现了。“怡乐电台”今年的商业化步子更大,不仅是线上的付费节目,还有线下桌游店,估计还会有更多的其他周边产品,会不会像“日谈公园”一样常态化地进行带货还未可知。
我不听“怡乐电台”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把更多的重心放到了“荔枝”平台,我常用的“喜马拉雅”这边节目更新出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全怪“怡乐电台”,一方面是他们在“荔枝”平台有粉丝会员和收费节目,能有更多收入;另一方面是今年年初“喜马拉雅”将他们的节目下架了,并且无法恢复,导致只能重新累计收听量,这对积极性确实是个打击。
几天前“怡乐电台”在“喜马拉雅”连续发布了五期节目,这次更新才让我想起他们足有两个多星期没有在“喜马拉雅”更新了。我不知道是他们忘了发还是什么原因,我知道的是我在这两周多时间内把他们忘干净了。

“跑题大会”
放弃“跑题大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在播客上突然发力,而且发力很猛,在原来的一周一期的常规节目基础上,突然多出了一期读书节目、一期收费节目和短评节目,从一周一期节目猛地变成了一周三到四期节目。“跑题大会”的节目给我的感觉本来就是有些油腻。原本每周三发布一期节目的更新节奏,对我来说都形成了习惯,不管聊什么话题,我都会在当天收听,反正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但现在这样更新,全部都听是不可能全部都听的,选择收听又不好选,所以就干脆全都不听了。“跑题大会”的粉丝量还是不小的,虽然加更这么严重,我看播放量基本都还可以,特别是付费节目,在“喜马拉雅”播客的收费节目里单价和播放量应该都是数一数二。

“硬核电台”
在列出这些播客里,我对“硬核电台”的喜爱程度可以说是较低的,听过的节目也是比较少的。“硬核电台”的长处是节目话题的广泛性,热门话题永远不会缺席,冷门的话题经常也能看到,以至于有人用“蹭热度”和“标题党”评价他们。正因为有热门话题的即时性和冷门话题的稀缺性,虽然不太喜欢,我有时还是会忍不住点开他们的节目。
“硬核电台”的硬伤在我看来是涉猎够广但见地不深,如果长节目的讨论看不出来,最近的短评节目是足以见功底的。另一点是“硬核电台”的风格不太对我的口味,这个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硬核电台”的粉丝数还是不少的,他们在微信小程序的收费节目估计卖得还不错,对音频平台的听众收听影响也不大,反而是商业化没那么重的一个播客。
“引力社”
和以上播客相比,“引力社”的粉丝量可能是最小的。不过,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一直是一个大播客。一方面是“引力社”的风格算是自成一派,另一方面是在南方他们确实是个大播客。“引力社”原本的常规节目是聊电影,顺便聊生活。有些节目聊电影的比例高,有些则反之。
我个人更喜欢前者,后者有一种强行给话题匹配电影的感觉。我和“引力社”之前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此产生(具体可见《4.为什么北京人统治了播客届和与“引力社”的一段小插曲》)。在矛盾消除后,我有一段时间还挺喜欢听他们的节目。后来“引力社”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笑谈说书的节目形式上,从完结了的《西游记》到后面的《射雕英雄传》、《金瓶梅》、《JOJO的奇妙冒险》,还有最近开启的《鹿鼎记》,足有四个正在同时连载的长篇系列节目。
每个系列少说有几十期节目,多的可能有上百期。曾经有一位听友对此留言批评,他认为这是水节目的行为。主创们坚决反击,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两点,一是他们为节目付出了很多,节目更新的频率很高,从以前每周三更已经变成几乎日更,全网没有更加勤奋的播客;另一点是确实有听众喜欢这类节目,有人喜欢做得就有意义。
平心而论,两边说得都有道理,但我更支持这位听友。“引力社”现在更新的节目虽然多,但是十个节目里有七八个是笑谈说书节目。如果收听者对这本书不感兴趣,那么对这个系列很可能就不感兴趣;如果对笑谈说书这个形式无法接受,那么对这四个系列的节目很可能都无法接受。我和那个听友就是这一类人。
另外从数据来看也可见一斑,“引力社”的粉丝数达到了两万,连载的系列节目最近的平均收听量只有一到两千,连载节目中偶尔出现的影视节目、怪谈节目甚至收费节目的收听量往往更高。对播客来说,连载长篇系列节目有很明显的收听量下滑风险,这点我想他们是知道的。不论对节目喜欢不喜欢,“引力社”能坚持将系列节目做到完结,这种精神都让我很钦佩。

结语
除了上面列举出的这些播客,与我渐行渐远的大播客还有“头号玩家vg聊天室“凹凸电波”、“无聊斋”等等,个中原因就不细说了。这些大播客在国内播客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能做到今天的地位也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他们可以说是国内播客听众入门的首选目标,也是其他播客从业者学习的对象。他们的优秀无法否认,他们也确实陪伴过我、给我带来过快乐。
即使渐行渐远,过去的那段时光依然让人怀念。


① 知乎播客圈 https://www.zhihu.com/club/1210237094385274880
②《播客评论》知乎主页 https://zhuanlan.zhihu.com/bokepinglun
③ 阿坑知乎主页  https://www.zhihu.com/people/a-keng-1412

最近更新
2020年7月新播客 02
EP18 RSS 是一门过时的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