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名句29】《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

中社学人 2023-08-28

之前给大家分享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导图,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本篇的经典名句。大家还可以根据上面的话题标签,查看斯大林著作的全部内容。本篇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总结,虽然内容中存在一些争议,但依然非常重要!在中期考核备考的最后阶段,小编友情提示大家要回归内容本身,按照思维导图过一遍所有篇目的内容,掌握一些经典名句,确保每个篇目的整体框架和主体内容了然于心,争取做到每个篇目都可以从头到尾讲一遍。下面,正式进入本期的内容。



篇目概要




     1938年,斯大林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撰写了第四章第二节,即《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本篇包含的主要内容或基本原理如下: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2.黑格尔哲学(☆☆☆)

     3.费尔巴哈哲学(☆☆☆)

     4.辩证法的起源(☆☆)

     5.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6.辩证法应用于自然界(☆☆☆)

     7.辩证法在社会生活和历史中的应用

     (☆☆☆☆)

     8.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

     9.哲学唯物主义在社会生活和历史中的应用(☆☆☆☆)

     10.地理环境的作用(☆☆☆)

     11.人口增长的作用(☆☆☆)

     12.生产方式的作用(☆☆☆☆)

     13.生产的三个特点(☆☆☆☆)

     14.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生活和历史中的应用(☆☆☆☆)







1.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它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4页]




2.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4页]




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



马恩批判继承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采取的仅仅是它的‘合理的内核’,而屏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且向前发展了辩证法,赋予辩证法以现代的、科学的形态。”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4页]



马恩批判继承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采取了它的‘基本的内核’,把它进一步发展成为科学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而屏弃了它那些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4页]




4.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辩证方法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现象,如果被孤立地、同周围现象没有联系地拿来看,那就无法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任何领域中的任何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同周围条件没有联系、与它们隔离的现象,那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反之,任何一种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同周围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受周围现象所制约的现象,那就可以理解、可以论证了。”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6页]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辩证方法要求我们观察现象时不仅要从各个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角度去观察,而且要从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发展的角度,从它们的产生和衰亡的角度去观察。”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6页]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辩证方法认为,不应该把发展过程了解为圆圈式的运动,了解为过去事物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把它了解为前进的运动,了解为上升的运动,了解为从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化,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辩证方法认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是通过现象和谐的开展,而是通过对象、现象本身固有矛盾的揭露,通过在这些矛盾基础上活动的对立倾向的‘斗争’进行的。”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9页]




5.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形态;辩证方法所判明的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发展规律;世界是按物质运动规律发展的,并不需要什么‘宇宙精神’。”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2页]



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物质、自然界、存在,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因为它是感觉、表象、意识的来源;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因为它是物质的反映,存在的反映;思维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而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2页]



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世界及其规律完全可以认识;我们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知识,经过经验和实践检验过的知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可靠的知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而只有还没有被认识、而将来科学和实践的力量会加以揭示和认识的东西。”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4页]




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存在,也是第一性的,而社会的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而社会的精神生活是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是存在的反映。”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6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形成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源泉,产生社会思想、社会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设施的源泉,不应当到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设施本身中去寻求,而要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中去寻求,因为这些思想、理论和观点等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6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有旧的思想和理论,它们是衰颓的、为社会上衰颓势力的利益服务的。它们的作用就是阻碍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也有新的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它们是为社会上先进势力的利益服务的。它们的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前进,而且它们愈是确切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需要,它们的意义就愈大。”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8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设施,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即社会存在的发展所提出的已经成熟的任务的基础上一经产生,便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物质生活,为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的已经成熟的任务,为社会物质生活能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8-439页]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各种生产方式在许多世纪过程中依次更迭的历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社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即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生产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劳动群众的历史。”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社会发展史:“历史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不能再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的行动,归结为那些蹂躏他国的‘侵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动,而首先应当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动群众的历史,各国人民的历史。”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社会发展史:“研究社会历史规律的关键,不应该到人们的头脑中,到社会的观点和思想中去寻求,而要到社会在每个特定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生产方式中,即到社会的经济中去寻求。”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社会发展史:“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和揭示生产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4页]



生产力:“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们用怎样的生产工具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的状况所回答的则是另一个问题:生产资料(土地、森林、水流、矿产、原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等)归谁所有,生产资料由谁支配——由全社会支配,还是由个人、集团和阶级支配并且被用来剥削其他的个人、集团和阶级。”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页]



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和改善是由参加生产的人来实现的,而不是与人无关的,所以,生产工具变化和发展了,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也随着变化和发展,人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运用生产工具的本领也随着变化和发展。”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446页]



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在历史上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生产关系、人们的经济关系也相应地变化和发展。”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446页]



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依赖于生产工具的发展的情况,因为有这种依赖关系,所以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化和发展。”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9页]




8.马列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力在于,它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正是以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任何时候也不脱离社会的现实生活。”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7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力在于,它以正确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发展需要的先进理论为依据,把这种理论提到它应有的高度,并且把充分利用这种理论的动员力量、组织力量和改造力量,看作自己的职责。”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9页]




9.社会形态



五种社会形态:“历史上生产关系有五大类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446页]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经典著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