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维导图11】恩格斯晚年五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中社学人 2023-08-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萌说经典 Author 子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五篇书信还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小编的细心整理,各篇书信完整详细的思维导图已经新鲜出炉啦!这五篇书信在中期考核的出场频率还是相当高的,涉及到唯物史观的内容几乎都会被问到,所以全面掌握是必须的。这五篇书信中关于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问题小编在篇目概要中进行了总结(共七条),这是必须要从整体上知道的!其他内容大家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掌握。下面,正式进入本期内容:



篇目概要








恩格斯晚年五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都是19世纪90年代写的,分别是1890年8月5日和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信,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的信和1894年1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在五篇书信中,恩格斯着重论述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大问题如下:(1)经济关系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经济关系的内涵及其组成部分;(3)上层建筑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5)社会历史发展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原理;(6)历史发展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7)历史发展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五篇书信的基本框架以及各篇详细的思维导图如下:








第一篇书信








第一篇书信——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全篇近1500字,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恩格斯揭露了巴尔特对唯物史观的歪曲(认为唯物史观是经济决定论,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阐明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强调思想关系对物质生活条件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二部分(第2段)恩格斯批判“青年派”关于未来社会产品分配的观点。青年派的观点看似是非常唯物主义的,但没有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未来社会的产品分配问题。恩格斯指出分配方式取决于可供分配的产品,而后者又会随生产和社会组织的改变而改变,生产和社会组织是决定分配方式的。最后恩格斯针对未来社会的分配问题表达了两点看法。第三部分(3-4段)批判“青年派”贴标签式的学风。恩格斯指出青年派没有下一番苦功夫研究历史;强调唯物史观是科学研究的指南,而不是构造体系的杠杆,必须详细研究全部历史。



第二篇书信








第二篇书信——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全篇约4700字,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从生产、商品贸易、金融贸易三者的关系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恩格斯以世界市场和工业的关系、工业危机和货币市场危机的关系为例说明了原因与结果的头足倒置;论述了生产对产品贸易的决定作用、产品贸易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产品贸易的相对独立性;论述了生产对货币贸易的决定作用、货币贸易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货币贸易的相对独立性。第二部分(4-8段)论述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恩格斯阐述了经济运动对政治运动的决定作用、政治运动对经济运动的反作用及其相对独立性;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反作用的三种情形;经济状况对法的决定作用、法的发展历程、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第三部分(9-10段)主要阐述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恩格斯论述了经济发展对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支配作用、宗教和哲学对经济的反作用及其相对独立性;经济对哲学间接的决定性影响,以及政治、法律和道德对哲学直接的非决定性影响。第四部分(11-13段)论述政治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恩格斯揭露巴尔特对唯物史观的歪曲(经济决定论),以文本为依据论述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并从无产阶级专政角度在理论上批判了巴尔特的歪曲,最后指出巴尔特错误的根源在于缺少辩证法。



第三篇书信








第三篇书信——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全篇1700余字,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论述唯物史观。恩格斯指出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和再生产;反驳了巴尔特对唯物史观的歪曲(经济决定论),强调经济状况是基础是在发挥归根结底的决定性作用意义上而言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诸要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第二部分(2-3段)针对唯物史观的两点说明。第一点说明,恩格斯强调了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上层建筑的前提和条件也起作用,尽管是第二位的;第二点说明,恩格斯着重论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原理。第三部分(第4段)论述如何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强调要根据原著进行研究而非根据二手资料,并列出了马克思和自己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三篇)。第四部分(第5段)批判青年派。恩格斯指出青年派的缺陷是过分看重经济因素;解释了马克思与自己对非经济因素论述不足的原因(基于论敌的缘故);批评所谓最新的“马克思主义者”应用唯物史观的缺陷和错误。



第四篇书信








第四篇书信——恩格斯致弗·梅林:全篇3100余字,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交代写信的背景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赞誉。恩格斯首先感谢梅林邮寄《莱辛传奇》这本书,解释了回信晚的原因,指出梅林给了自己过高的评价,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第二部分(第3段)恩格斯解释了过去没有充分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因——为了内容(反驳唯心主义论敌),忽略形式(观念产生的方式和方法),但这为敌人曲解和歪曲唯物史观提供了机会。第三部分(4-5段)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形成过程和发展的特点。第四部分(6-8段)重点分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恩格斯举例说明意识形态独立历史的外观的迷惑性,批判意识形态家的愚蠢观念,指出了他们的错误根源在于不懂得辩证法。第五部分(9-14段)评价梅林对德国历史的论述。恩格斯高度评价梅林对普鲁士国家形成过程的论述,说明了梅林关于德国历史论述的不足之处和一些不同意见。



第五篇书信








第五篇书信——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全篇2000余字,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回答一。恩格斯在回答1中论述了经济关系的社会历史决定作用、经济关系的内涵和组成部分,阐述了技术和科学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4-7段)回答二。恩格斯在回答二(a)中论述了上层建筑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回答二(b)中论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第三部分(8-12段)恩格斯做了两点说明:第一,要重视考察经济史;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及其相关章节。


本次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萌说经典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扫码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思维导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