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增岽: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的特点与展望

杨增岽 中社学人 2022-09-09

观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既是创生、促进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的探索,探究规律,研判发展形势,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也会进一步聚焦在价值意义、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政策信度效度检验、相关学科借鉴等方面。




2020年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统筹性规划和制度化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既是创生、促进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一整套政策体系的支撑。本文结合2020年度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文献,紧扣本年度党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梳理当前相关研究的特点,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的深化做出展望和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年度特点分析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的重要理念。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系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的研究成果,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的年度特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强化高校政治引领,突出意识形态性,是这一年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形成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有的高校政治站位还不够高,在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还存在着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教育部制定印发并推动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组织实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行动”,推动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在这一方案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坚持以“两个维护”为重点,开展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专项巡查、专项约谈、专项评估等工作。其次,依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高校加强落实中央关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再次,强调坚持“一线规则”,指导督促高校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有关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增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教育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与此同时,教育部、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于2020年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动高校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做好直属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推动高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一工作条例对于加快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制定推动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教育部研究制定《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坚持长短结合、由浅入深、内外联动、远近贯通,在明理、共情、弘文、力行上下功夫,实施好八大行动、六大举措。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的出台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心。政策设计与政策落实相辅相成,这一方案通过推进完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最美的国”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推动校内外形成全方位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学生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爱国热情与报国行动有机结合。这一方面表现出高校思政教育的落实与执行环境已经有意识融入国家,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站位更加鲜明。面对国内外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尤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且不能松懈的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者把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紧密结合新时代特点推动政策创新

第一,聚焦重点难点,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大多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出了在创新中发展的探索。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重点在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体系建设上明确要求、完善政策,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工作台账,以签订责任承诺的方式抓好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对于充分用好抗疫这一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公共卫生意识,担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起到了指导作用。另外,教育部还组织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推动试点单位深入开展实践研究与探索,有效推动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除此之外,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指导下,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这一方案从以下三点推进“三全育人”改革:首先,把握新时代。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其次,推进一体化。这一方案建立了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再次,突出创新性。这一方案完善了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从而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第二,围绕抗击新冠疫情,保障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立足于社会实践努力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应有之义。疫情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勇于审视疫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聚焦紧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形势,不断思考和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以提升疫情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紧抓实抓细高校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在具体落实政策方面显得尤为契合新形势需要。例如广泛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向全社会传播教育系统正能量。另外,多地结合疫情防控,指导各地各高校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与网络辅导服务,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开展有效心理咨询服务。疫情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弘扬抗疫精神,有效推动了抗疫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三)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突出政策的协同性和系统性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部门规章形式规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思政教育体系是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离开了政策体系的保障,任何行动都是“乌托邦”。纵观我国高校思政政策的发展,相比于其他时期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对于教师人才队伍的相关政策更具制度化。自2020年3月1日,教育部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规定,发布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体系化,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水平和实施效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在队伍建设体系方面要求,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

第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审议通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一纲要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要求要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了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规划了包括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在内的七个子体系。这一政策设计注重各子体系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期形成一体化、全贯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突出体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化、体系化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展望


“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1]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的探索,探究规律,研判发展形势,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的研究,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化发展,必将愈发显现出特殊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也会进一步聚焦在价值意义、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政策信度效度检验、相关学科借鉴等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的价值研究

“政策是党的策略和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政策的指导性、引领性极其重要。政策是连接现实和理论的桥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既要关注现实问题,了解新问题、发现新变化、掌握新情况,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政策,同时又要发挥政策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科学有效的政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一方面,政策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为实践提供方向和指引。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意志也需要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才能落地开花,产生实际效果。政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规划性和阶段性,有的政策是较为短暂的,有的政策是相对长远的,不管是阶段性的政策亦或是连续性的政策,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离开了政策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另一方面,政策的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许多人为了图省事,为了不费脑筋,想永久地采用一种只适宜某一时期的策略。其实,我们的策略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经常根据变化的条件制定的。”[4]没有一成不变的实践,更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设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唯有通过不断地调整、更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会更加鲜活。

(二)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政策设计研究

从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治理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2020年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更是居高不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设计更要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就力图通过治理的思路“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政策设计一方面,要注重政策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演进过程中,有些政策起指导性作用,是政策中的政策,而有些是具体的政策,需要地方教育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属地化的政策加以落实。2005年,中发16号文件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开启了以政策群方式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先河,以一个主文件为纲领,之后针对不同的主题和问题继续专研深化,再设计不同的政策,政策之间的关联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政策设计的宏观站位和微观指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就需要更加明确,真正地深入下去,切实解决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政策设计的不同系统、结构、要素和功能,确保体系的政策设计能够有序运作。另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政策设计对理论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政策实际是一个引领性的文件,其中可挖掘的内容和角度也各异不同,因此,就需要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政策设计理论提供学理支撑,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内容。

(三)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相关政策研究

政策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会运行现状,及时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重点难点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硬骨头,同时又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政策的制定只有敢于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例如,在05方案之后,为解决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出台,基本建立了“贷、助、奖、勤、减、补、免”的资助体系,力求多方位,多角度地满足学生需求。这是问题解决和政策设计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物质帮扶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解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问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原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思政课程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加细化的方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诸多客观难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政策关注的对象,什么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成为政策关注的对象,哪些问题能够进入政策设计的序列,需要进行科学的调研和谨慎的思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对重点难点问题相关政策的制定中,“既要考虑方向、理念的正确,还要考虑现实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期、分批筹划进行,到达一定阶段后综合推进,在此基础上再有所侧重地深入工作,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齐头并进’,没有主次和重点。”[5]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政策制定往往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寻,这就要求相关政策制定既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又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对相关学科的借鉴

不同学科对政策的研究有着不同的逻辑理路和学理建构。在每一个专业领域中,政策设计都与专业发展、理论生长和现实关切紧密相关。管理学中,政策制定一般包括政策的调研和设计、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主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也是如此,需要明确政策制定的主体、内容、过程等不同环节和要素,使得政策能够科学有效运行。以系统学和协同学借鉴,“现代意义上的协同,是指在同一个系统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子系统在某种指令的规约或某些机制的协调下,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和能力。”[6]社会学在政策制定中,非常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切,通过质性和定量研究进行深入的调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体现现实导向、问题导向,对有关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用数据说话,提高严谨性。以系统研究为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体现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各个要素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统领、引导和整合作用,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合力,达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之所以借鉴相关学科政策制定的经验,就是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时,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可行性、实操性和稳定性,同时承接前期政策中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现实中涌现的新问题,为后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打好前站、开辟路径、做好准备。



相关阅读


李春华、刘爱玲、林敏:思想理论教育现实热点研究述论

史宏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成果的新进展

【收藏细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2021年工作要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6页。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8页。

[3]冯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4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0页。

[5]冯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4页。

[6]冯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269页。




本文作者: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文章选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20)》团结出版社2021年版

本次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思政热点”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