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汉考古》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 2021-10-09


目录


3 楚文化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高崇文

13 商王朝的南土——在“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闭幕式上的讲话

刘绪

17 湖南岳阳罗城遗址小洲罗地点2020年发掘简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5 湖北随县周家塝遗址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县博物馆

32 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战国墓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淮南市博物馆

41 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梅县博物馆

64 殷墟墓葬陶觚爵随葬制度研究     

胡洪琼

71 湖南及邻近地区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分群研究     

李朵

81 楚国历法建丑新证     

刘彬徽

87 枝江百里洲铜器组年代与文化特征补略     

徐少华

93 苏公鼎及相关问题考略     

刘余力

97 成都双元村154号大墓出土巴蜀文化印章研究     

严志斌

102 西汉长沙国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    

陈杰  石荣传

112 新出唐张参妻郑氏墓志研究     

刘皓妍

116 X-CT技术透视皿方罍制作工艺     

丁忠明 周亚  李园

126 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张吉  凡国栋 蔺诗芮  刘延常 帅旭东  陈建立

134 关于楚墓遣策所记瑟的附属物“桊”及其有关问题

李家浩

139 巴蜀铭文戈上的“方块字”是不是一种文字     

马盼盼






摘要


●考古发现


河南漯河临颍固厢墓地Ⅱ区西汉墓葬发掘简报

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固厢墓地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固厢村东,2012年~2013年共清理159座古代墓葬。其中Ⅱ区23座西汉早期墓葬,随葬品可分为仿铜陶礼器组合,仿铜陶礼器与陶俑组合,以罐为核心的日用陶器组合三种形式。仿铜陶礼器组合为鼎、盒、壶加杯、勺,基本成对出现,显示楚文化对漯河一带西汉早期葬俗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固厢墓地;Ⅱ区墓葬;西汉早期;楚文化影响


湖南岳阳罗城遗址小洲罗地点2020年发掘简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小洲罗地点位于罗城遗址北城垣外侧,紧靠汨罗江。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遗址点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一批春秋时期典型楚文化陶器等遗物,同时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F1,可能与作坊类建筑有关。

关键词:罗城遗址;小洲罗地点;春秋时期;楚文化

湖北随县周家塝遗址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县博物馆

摘要:周家塝遗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均川镇龙泉村四组。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取了一批西周晚期早段遗存,对完善随枣走廊西周时期文化谱系,以及研究这一时期随枣走廊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家塝遗址;随县;西周中晚期


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战国墓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淮南市博物馆

摘要: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基本完整,为夫妇异穴并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特征,两座墓应为战国晚期楚墓。

关键词:汤家孤堆;战国晚期;积炭墓;积蚌墓;楚墓

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梅县博物馆

摘要:2015年8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黄梅县刘岳墓地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铜、漆木、玉石、陶、皮革等各类随葬器物160余件套。该墓是一座战国晚期楚国大夫级别的贵族墓葬,同时随葬一批具有吴越风格的器物,有利于研究楚文化在鄂东南地区的发展进程以及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流融合。

关键词:刘岳墓地;楚墓;越式鼎;战国晚期

 




●考古研究


殷墟墓葬陶觚爵随葬制度研究

胡洪琼

摘要:殷墟墓葬陶觚爵组合具有普遍性、明器化、单一性和地域性特征。这种组合特征,一方面说明了陶觚爵是礼制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以重酒组合为代表的礼制在殷墟得到广泛认同,这与殷墟作为都城这种特殊的政治体制、礼仪制度、宗教思想等有关。

关键词:殷墟;陶觚爵组合;酒器;礼制

 

湖南及邻近地区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分群研究

李朵

摘要:湖南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文化归属和来源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伴随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炭河里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其分布范围与集中出土青铜器的沩水流域重合,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从辨析炭河里文化的青铜器出发,发现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出土的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实际上属于两种年代相继、特征不同的青铜器群,进而具体分析了各器群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湖南;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群;炭河里文化


楚国历法建丑新证

刘彬徽

摘要:楚国历法的建正问题目前有建亥、建丑、建寅三说。本文重新申述笔者首先提出的建丑说,利用包山楚简、新蔡葛陵简、兔子山简等出土文献资料证明楚历的岁首为冬,以建丑为正。

关键词:楚国;历法;建丑


枝江百里洲铜器组年代与文化特征补略

徐少华

摘要:枝江百里洲铜器组,属楚系低等贵族墓随葬品,关于其年代学界有属春秋早期、中期等认识。本文通过对比相关考古资料,结合楚系青铜器研究成果,认为这组青铜器年代当在春秋中期前段,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650年左右。该器组器类组合、器物形制、纹饰风格、铭文字体等均体现出中原文化的基本特征,从而可见春秋时期楚文化发展的概貌。

关键词:百里洲铜器组;春秋中期前段;楚文化发展

苏公鼎及相关问题考略

刘余力

摘要:本文介绍洛阳发现的一件战国时期的“苏公鼎”,鼎口沿上刻有“安居稣公鼎二斗二升”9字。“安居”为地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地望待考。“苏公”可能为原居住于陕西关中一带的苏氏,后迁居洛阳。

关键词:苏公鼎;战国;安居;苏氏


成都双元村154号大墓出土巴蜀文化印章研究

严志斌

摘要:成都双元村M154大墓出土骨印背面并立两罍两钟或两罍的形象,是巴蜀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罍与钟的象形。罍与钟是是蜀人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象征。拥有钟、罍这二种蜀文化礼制核心器物并拥有祭祀权者,无疑是蜀文化社会中的上层权贵。印上的罍、钟的形象组合应该可以视作巴蜀印章上“”与“”符号组合的实物表现,双元村骨印可能处在巴蜀符号创制过程中由实物向符号过渡的阶段,在讨论巴蜀符号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的课题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印章符号及墓葬器物组合等,本文认为双元村M154墓与马家大墓、成都商业街大墓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双元村墓地;巴蜀文化;罍形符号;钟形符号 


西汉长沙国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

 陈杰  石荣传

摘要:西汉中央集权制下,各诸侯国受制于朝廷,包括葬制在内的各项礼制皆“仿帝制”。从目前资料看,西汉长沙国葬制受汉葬制影响较深。然而长沙地区是先秦楚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楚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强势入侵的汉葬制与楚葬制(俗)开始了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园邑、陵园、陵寝、陪葬墓、外藏坑、黄肠题凑等汉葬制为轮廓,以墓道偶人、椁箱分室形制、内外髹漆套棺、笭床等楚葬俗为内核的极富特色的西汉长沙国陵墓制度。

关键词:西汉长沙国;诸侯王;陵墓制度 

新出唐张参妻郑氏墓志研究

刘皓妍

摘要:新近出土的唐张参夫人郑氏墓志为《五经文字》作者张参亲撰,墓志记载了郑氏家族情况、品行及婚姻关系,反映了唐代士族婚姻观念和女子教育的新变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张参;荥阳郑氏;墓志;唐代

 



●科技考古

 

X-CT技术透视皿方罍制作工艺

丁忠明   周亚  李园

摘要:为了更全面地探讨皿方罍的制作工艺,特别是从细认知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特征,本文应用X-CT无损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罍盖钮内盲芯制作技术,罍身附件的连接结构,及加强筋设置特征。结果显示,根据功能不同,盲芯自带芯撑可分为承持芯撑和定位芯撑;耳、鋬、兽首等附件的铸接结构,根据实际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罍上多处设置了隐蔽的加强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商周青铜器的盲芯技术、铸接技术及加强筋设置技术,认为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技术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技术特征,体现了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传承的稳定性及技术发展的趋同性。

关键词:皿方罍;X-CT技术;盲芯技术;铸接结构;加强筋

 

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张吉  凡国栋 蔺诗芮 刘延常 帅旭东  陈建立

摘要: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征。越式青铜容器包括七件越式鼎及盉,采用了高锡的合金配比,锡含量均高于18%。楚式青铜容器组合完整,锡含量在10~17%之间,显著低于越式器物;其中盒形敦及盘、匜为锻制成型,铅含量较低。越式鼎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湖南地区部分东周青铜器较为接近,可能来自长江中游地区。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在合金技术上具有清晰差异,而在铅料来源上又具有密切关联,对研究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梅;刘岳墓地M1;战国;青铜器;科学分析

 



●古文字研究

 

关于楚墓遣策所记瑟的附属物“桊”及其有关问题

李家浩

摘要:二十世纪90年代末,我曾在一篇小文里论及楚墓遣策所记瑟的附属物“桊”。近年公布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瑟禁,证明瑟的附属物“桊”就是瑟禁的“禁”,是放置瑟的座具。本文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上古音“桊”可以读为“禁”,同时还论及跟瑟禁有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瑟;桊;禁;座具


巴蜀铭文戈上的“方块字”是不是一种文字

马盼盼

摘要:有学者认为巴蜀铭文戈上铸刻的一种“方块字”铭文是先秦时期巴蜀地区使用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像汉字一样每个铭文所占空间一致,由上而下直行书写。本文指出红光戈、新田戈与偲命戈记录的是同一件事,前者是对后者的模仿。常德戈、晨光戈与棘字戈也存在密切联系,但棘字戈并不是一种文字,所以常德戈、晨光戈上的铭文也不是文字。因此,本文认为巴蜀地区在先秦时期并不存在“汉文字”“巴蜀文字Aa类”之外的另一种文字系统。

关键词:巴蜀文字;王孙袖;棘字戈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凡国栋   段姝杉   许静思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