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开大学漆新华教授团队J. clean. Prod.:可循环La(OH)3/Fe3C有序介孔碳电极同步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

王艺聪 环材有料 2023-04-29

🎨文献、电子书快速提供、英文论文撰写查重以及语法校对服务,全部免费!快快联系小编(文末二维码添加)。



第一作者:王艺聪

通讯作者:刘小宁&漆新华

通讯单位:南开大学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3.136585




图文摘要



研究背景


高效同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对于维护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化学技术因其清洁、高效、经济的特点在水体污染物去除领域备受关注。电化学脱氮除磷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二次污染风险低等优点,且可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切合世界各国实现低碳排放的战略目标。但提高电极-溶液界面之间的电子转移效率、避免产生沉淀、提高电极材料的回用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内容简介


南开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漆新华课题组以植物多酚(阿魏酸)为原料,结合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与浸渍法制备了含有La(OH)3和Fe3C组分的有序介孔碳电极材料(La#OMC-Fe3C)。La#OMC-Fe3C中有序的孔道促进硝酸盐还原时电极-溶液界面处的电子转移,并为磷酸盐去除提供空间。在电化学体系内Fe3C为硝酸盐还原提供电子,并赋予电极高度的稳定性,而La(OH)3可选择性地吸附磷酸盐,从而避免副产物在溶液中沉淀。该电极材料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在pH(3-11)和含有多种离子(Cl-、SO42-、K+、Na+、Ca2+、Mg2+)的水环境或实际水环境(海水)中均能保持较佳的脱氮除磷效率。经10次循环后,La#OMC-Fe3C的脱氮除磷性能仍保持在97%以上。该研究实现了电化学系统中氮、磷的同时去除,解决了水中沉淀和电极回用性低的问题,为实际生产中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图文导读


该研究中OMC-Fe3C的制备过程(图1b),利用阿魏酸与Fe3+之间的配位作用来制备有序介孔炭(OMC)材料。Fe3+直接参与有序自组装过程,FeC之间的原子轨道直接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促进Fe3C的形成。而常规的负载型OMC材料(图1a),由于在负载FeOMC中的C骨架已经形成,因此Fe在煅烧过程中被还原成Fe0,不利于Fe3C的形成。这两种合成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Figure 1. Preparation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 (OMCs) by self-assembly: (a) typical calcination method and (b) method developed for OMC-Fe3C in this work.

La#OMC-Fe3CTEM图像所示(图2),所有材料都具有清晰且规则的有序介孔结构。该材料的孔径特征数据表明,样品具有典型的IV型等温线,在P/P0 = 0.4-0.8范围内具有H1型滞后回线,表明存在互联的介孔结构,与TEM图像一致。OMC-Fe3C的比表面积高达616 m2/g,这可为负载La提供充足的孔空间。通过La#OMC-Fe3C材料的元素分布图可以发现(图2 f-i),FeLaCO能够均匀分散在材料中,经XRD分析这些元素主要以Fe3CLa(OH)3的形式存在。

Figure 2. TEM ofLa#OMC-Fe3C materials: (a) 2.5-La#OMC-Fe3C, (b) 5-La#OMC-Fe3C, (c) 7.5-La#OMC-Fe3C, (d) 10-La#OMC-Fe3C; (e) STEM of 7.5-La#OMC-Fe3C. Elemental distribution in 7.5-La#OMC-Fe3C: (f) C, (g) O, (h) Fe, (i) La.

该研究监测了电解液中氮、磷的浓度变化,以研究La#OMC-Fe3C电极去除氮磷污染物的效率及反应路径(图3),可以发现La#OMC-Fe3C能够高效同步去除溶液中的氮和磷。反应24 h后,溶液中NO3--N浓度由50 mg/L降至5.85 mg/L,脱氮率达88.3%。在硝酸盐还原过程中,溶液中的中间产物NO2-和NH4+浓度较低,N2选择性接近100%(图3 a和b),磷酸盐浓度从5 mg/L降至0.31 mg/L,磷去除率高达93.8%(图3c和d)。反应后溶液中氮、磷浓度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总氮≤ 15 mg/L;总磷≤ 5 mg/L)。

Figure 3. Electrochemical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y La#OMC-Fe3C as a function of reaction time: (a) nitrat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selectivity, (b)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nitrogen components, (c) phosphate removal capacity and removal rate, (d)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50 mg/L NO3--N, 5 mg/L H2PO4--P, 0.1 M Na2SO4, 0.02 M NaCl; -1.5 V (vs. SCE), 25 oC, pH=7.

该研究发现,用1 M NaOH作为洗脱剂完成磷酸盐从La#OMC-Fe3C的解吸和回收,可有效实现电极材料的更新。在10次循环(持续约10天的时间)之后, La#OMC-Fe3C电极去除氮和磷的性能稳定,没有观察到去除性能的明显下降(图4)。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7%,而硝酸盐氮的去除性能超过122 mg N/g Fe,氮的选择性接近100%(图4)。在循环过程中,FeLa向电解液中的释放量均小于0.01mg/L,且无沉淀析出,表明La#OMC-Fe3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Figure 4. Reuse and recycl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OMC-Fe3C electrodes: (a) phosphorus removal and (b) nitrogen removal. Reaction conditions: 20 mg/L NO3--N, 2 mg/L H2PO4--P, 0.1 M Na2SO4, 0.02 M NaCl; -1.5 V (vs. SCE), 25 oC, pH=7.

La#OMC-Fe3C电化学同步去除氮磷的机理如图5所示,Fe3C为硝态氮的电化学还原提供了电子,是脱氮的主要活性中心。Fe元素的价态在反应期间没有显著变化,这是因为Fe3C中失去电子的Fe被原子H*再次还原至其原始的低价态。La(OH)3是去除磷酸盐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可通过配位交换、路易斯酸碱作用、电荷吸引三种作用力固持磷酸盐,且作用力的强弱可通过溶液pH来调节。La#OMC-Fe3C电极在应用于复杂离子水性环境时具有高度稳定性,其中生活和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Cl-Ca2+Mg2+。当考虑复杂离子水环境时,溶液中Cl-Ca2+Mg2+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La#OMC-Fe3C电极对氮和磷的电化学去除性能。总的来说,La#OMC-Fe3C同步去除氮、磷是有序Fe3C框架和La(OH)3之间协同效应的结果,其在包括复杂离子环境或广泛pH值范围内的水体中均具有较佳的应用效果。

Figure 5.M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y La#(OMC)-Fe3C electrode material in an electrochemical system.


总结


本研究以阿魏酸、表面活性剂F127Fe3+为原料,制备了以Fe3C为骨架的有序介孔碳(OMC)材料,再采用浸渍负载法将La(OH)3引入有序介孔中,所合成的La#OMC-Fe3C在电化学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性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pH = 3 ~ 11)稳定性好,可应用于简单或复杂的离子体系。此外,水环境中Cl-Ca2+Mg2+能增强La#OMC-Fe3C电极对氮、磷的去除性能。在除磷过程中,电解液中不产生沉淀,La#OMC-Fe3C电极可在1 M NaOH溶液中更新。该电极材料避免了牺牲阳极、磷酸盐悬浮物的产生,实现了单一电化学体系中同时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该去除策略可有效应用于实际水体中硝酸盐的还原和磷酸盐的回收,对多种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脱氮除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漆新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资源循环科学与管理系主任。入选天津市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和江苏省“双创”人才等,是天津市“131”创新团队带头人。近年来致力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绿色高值资源化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Green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40多篇,被引用4800多次。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主编英文专著丛书5。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各一次。担任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职务

联系方式:qixinhua@nankai.edu.cn

通讯作者:刘小宁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师资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功能型环境材料的绿色制备、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已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等5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第一作者:王艺聪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渡金属基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环境电化学技术。在国际SCI刊物上参与发表论文4篇。

往期推荐:

昆士兰大学AFM综述:一文带你入门CDI——电容去离子的机理、电极和构型设计

2023-03-13

上海交通大学周保学教授团队ACA综述:将含硫污染物“变废为宝”的电化学耦合技术

2023-03-12

同济大学马杰&上海海洋大学于飞封面论文Small:基于“类区块链”构筑MOF电容去离子电极实现饮用水高效除氟

2023-03-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成冈&孙睿敏教授团队《AFM》:水解-氧化偶联反应构建VS2/VOx异质结构,具有优越的钠储存性能

2023-03-09

任课教师免费申请样书 | 环境材料概论

2023-03-05

向环材有料投稿,即可在文献电子书直达群享受免费文章查重以及校对服务!


微信加群:

环材有料为广大环境材料开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分享平台,我们组建了环境材料热点领域的专业交流群,欢迎广大学者和硕博学生加入。

进群方式: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邀请入群。请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


扫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入群,获得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