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解构与启蒙

橱柜扫地僧 eBooksPlan 2021-07-22
◎ 题图:dribbble / Yoshiyuki

最近,翻车的人和机构可真不少,带着面具跳舞的诸位好不热闹,遇上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新人类,一个能打的也没有。一方面我看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升华,另一方面解构权威似乎有成为主流的趋势,社会在进步,这很好。
相关阅读 为什么杭州怪事连连? 

笔者甚为中意的科普自媒体「回形针」也翻车了,但客观讲,它的内容选材和形式都很优秀,其 Wiki 类产品 — 回形针手册,是一本涵盖了日常生活所涉及方方面面的百科手册,制造「当代生活百科全书」这一理念应该被我们坚持下去。

整个中文互联网圈子几乎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内容了,星球研究所和地球知识局都属于这个范畴,但边界更加容易控制。

在中国做科普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的教育体系似乎更像是为了选拔,而不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现代人。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习它们,然后做题,得高分,是否内化为人的精神,鲜有人关注。

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的人,应该是教育成功的果实。比较吊诡的是,很多情况下,他们对社会是危险的,独立思考意味着解构,质疑口号和群体动员,为不公鸣不平,输出启蒙大众的内容。

如果中国满大街都是这样子的人,那该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啊,吵吵闹闹,各抒己见,完全不会是一派和谐景象。

沉默的人最安全,最易管理;迷失的人最安全,最易引导;消费的人最安全,最易满足。逻辑上,这不是一个闭环,我们求助于贸易和资本,它调和了人的需求,以及赋予所有人一个共同的目标 — 富有。人对物质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远远超过精神需求,且有源源不断的后继者为财富而奋斗。(内卷是价值观的趋同?)

值得庆幸的是,哪怕是裹足前行,我们依旧在科学启蒙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较大可能性完成这一目标。

在蛰伏与呐喊的间隙,生长着这个时代的可能性,它们常常被污名化,也被捧上神坛,不管道路如何,大家的目的终归是一致的。

生于 1990 年代的我,自以为人格分裂,证据之一,就是血管里混杂着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血液。

本文似乎也解构了不少东西呢!

Ps 关于科普,这其中我见过的最好载体是:产品用户手册。它们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好资料。分享一份大疆 DJI 无人机的用户手册,排版精致,可读性很高,深得我心。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