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自研与开源

橱柜扫地僧 i 小声读书 2023-11-10
◎题图: Stevan Rocdic / Black Flower

一款号称国产自研的 IDE 工具在 VSCode 的 issue 区和 v2ex 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大意是该工具使用了 VSCode 源码但未遵守 MIT 开源协议。
为了能吃上这个瓜 🍉,我先科普一点知识。
首先,什么是 VSCode 呢?它全称 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款由微软开发的免费开源的源代码编辑器。它被设计用于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 Web 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VSCode 在广泛的开发者社区中非常受欢迎,因为它具有许多功能和扩展,可帮助开发人员更高效地编写代码。大白话,就是程序员们的代码编辑工具,类似于我们普通人用的 Office 工具。🌝
那什么又是 MIT 开源协议呢?它是一种常见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它允许软件的自由使用、修改和重新分发,只要在原始软件中包含了原始许可声明和版权声明。以下是MIT许可证的基本条款:
MIT License版权所有(c)年份 作者本软件及其相关文档(以下简称“本软件”)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合并、出版、分发、再许可和/或销售本软件的副本,及其在本软件所附带的文档文件中的人员,根据以下条件授予的,无论是以本软件的副本还是实际使用,均需遵守以下条件:上述版权声明和本许可声明应包含在本软件的所有副本或实质性部分中。本软件按“原样”提供,无任何形式的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适销性、特定用途适用性和非侵权担保。在任何情况下,作者或版权所有人均不对任何索赔、损害或其他责任承担任何责任,无论是在合同、侵权行为或其他方面,与本软件有关或由使用本软件或其他操作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
简而言之,MIT 许可证允许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和分发软件:  
                 
  • 在派生作品中保留原始版权声明和许可声明。
  • 可以自由地复制、修改、合并、出版、分发、再许可或销售本软件的副本。
  • 作者或版权所有人不对软件的使用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并且不承担由使用软件引起的任何索赔、损害或其他责任
开源,英文为 open source,译为「开放的资源」也是可以的,但凡事有规矩,可以「拿来主义」,但不能白拿,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除了前文提到的 MIT 协议,还有 Apache 和 GPL 两种主流开源协议,特意做了张图解释,见下👇:
回到我们的 🍉 上面来,那号称国产自研的 IDE 工具的行为是合理吗?一件一件来分析。
拿 VSCode 源码来定制开发,这是 MIT 协议允许的,「拿来主义」,没啥问题,开源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
需要「署名」作者,也就是微软的名字写进软件里,看下图,清清楚楚写着:Copyight (C) 2022 Microsoft.
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其对外宣传是「国产自研」,这个就值得玩味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基于开源代码定制开发的应用或者系统,算不算国产?算不算自研?算不算国产自研?🌝

开源,意味着代码是全世界的程序员一起写的,你没参与,不代表中国国籍的程序员没参与,所以严格上可以说是「部分国产」,但这个部分是 1% 还是 20% 呢,我就不确定了。
拿着开源代码二次开发,算不算「自研」,我个人谨慎认为「算」,MIT 协议都说了「允许别人以任何方式使用」,二开的时候加入会员系统,加入特殊插件,都算是定制开发。
这就衍生出来一个问题:它为啥要这么定制开发?直接用 VSCode 它不香吗?为啥华为、阿里、小米、360 等一众国内大厂都要基于开源代码魔改?
从商业上看,所谓的大厂,也是从早期的「拿来主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这个基因还在,这也是我们国家会在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的原因。毕竟,中国互联网再怎么特殊,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底层技术还是一致,类似于主干上一支强壮的分支。
举个例子,最近钉钉声势浩大地发布了个人版,其界面见下图,像素级复刻了 Notion(详见 Notion 不完全使用指南,这又该如何定义呢?🤔️
还有各种各样的套壳应用在号称国产、自研,其中又以各种定制版 PostgreSQL 数据库为甚。🤡
这么多年了,懵懵懂懂用着各种破解软件从大学毕业,我这么理解这种行为:
                 
从 0 到 1 在国内再搞一套技术生态是不现实的,但基于开源世界来重新构建,拥抱开源,仿学习甚至于袭,是赶超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它道德上有瑕疵,但逻辑上可行。
不过,所谓的开源代码世界很可能也只是程序员们的一场想象,开源协议随时可以更改,GitHub 等平台也是在一家有国家归属的商业公司的控制下,这一切不可控的因素,在另外一方看来,都不值得依靠。或许除了以上商业因素外,还有足够多的 zz 任务被分配给了这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互联网企业。不可为而为之才有了现在这个看起来荒唐但又契合逻辑的局面。👨🏻‍💻
ps:又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有「常温超导体」的世界吧,技术进步快来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