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真的,劝你卸掉某音

陈茶茶 周知鱼 2023-04-15
05-SEP-2022

大家好呀,我是周知鱼。

今天的文章来自陈茶茶的分享,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前两天大家在读者群闲聊,有个群友说,把某手某音卸载了吧,否则你会怀疑这个世界。

其他人也表示,短视频刷多了好容易焦虑。

巧了,焦虑的不止我一个人。

而且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卡文很久了,写的好几篇文章,左看右看都不顺眼,最后被我扫入垃圾回收站。

卡文的原因不是没选题,更不是没灵感。

实际上,我的文件夹里积攒了30个选题没动。

写不出文章的真正原因,是我发现这半个月我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下降了许多。

之前写文章的时候,从构思到写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整个过程用不了两小时。

最近写文章明显力不从心,明明想要写的是有深度的文章,写到着写着发现,自己不知道在写什么破玩意儿。

对着电脑坐一晚上,怎么写怎么不舒服。

而且脑袋里时不时蹦出一些热梗。

什么“芝士雪豹”“纯纯牛马”“击中我的心巴”“啊对对对对”……

我忽然意识到,我最近某音刷太多了,有好一段时间没看书。

再打开手机近期APP的使用时间,某音赫然占据了28%,这意味着我每天花至少一小时来杀死我的表达能力。

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某音刷太多,可能真的会变傻,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快节奏、笑点密集、视觉盛宴的视频刷多了之后,我的思考能力退化明显,连带着语言表达能力也下降了一大截。

回归到一开始的话题,其实我对某音卸了又装已经好多次了。

市面上的主流自媒体APP中,好像除了公众号,其他的都是大数据推送。

换句话来说,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

而大数据推送的软件使用多了,难免会陷入以下的几个怪圈。

一、陷入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比如你喜欢游戏,你看完了一个游戏视频,系统会给你推荐更多精彩的游戏视频让你沉浸其中。

你喜欢看美女,系统就安排一堆大美女。

大数据推送机制之下,我们的目光会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

推荐算法之下,我们是一个又一个透明的数据,从某个具体的人变成信息流,被系统操控着信息摄入。

久而久之,视野会越来越狭窄,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同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故步自封,变得狭隘,身边即世界。

二、陷入深刻的焦虑

我仅仅是搜索了一下攒钱两个字,接下来我的推荐页面就被各种和钱有关的信息塞满。

99年存款30万的作品刚刷过去,下面来个存了两百多万的。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我稍微刷了几个作品,想想自己与之相比可怜的余额。

一种名为焦虑的情绪从心底蔓延出来,爬上我的大脑,企图蚕食我的定力。

三、被吞掉思考和表达能力

大数据推荐的产品用多了,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会下降一个水平。

因为这种产品的特性就是迎合人性的懒惰。

原本需要经过复杂的推演的知识,它们可以直接绕过思考过程告诉我们。

明明需要花两三个小时去欣赏的精彩绝伦的影视作品,小编们2分钟就给你解说完了。

是什么,为什么,是谁,在哪,什么时候等这些重要的信息我们不再关注。

只会简单粗暴地去获得即时满足所带来的快感。

而一旦形成“快速获取”获得即时反馈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再也看不进去一本稍微深刻一点的书,也无法欣赏一部烧脑的电影。

某个知识点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个影视作品的隐喻和意义在哪里?

抱歉,爷不知道

面对浩瀚的大海,明明学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脱口而出却只剩下四个英文单词:YYDS……

品尝到美食,领悟到某个道理,话到嘴边变成“绝绝子”。

想说点更有内涵的话,张张嘴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最后蹦出来一句:“我是真的会谢,栓Q!”

被杀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思考表达能力。

久而久之,我们不再深度思考,不再专注,不再心态平和。

写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优越感,也没有瞧不起谁的意思。

选择任何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是每个人的自由。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在某些方面有成就,尤其是写作方面,大数据推送的产品,我劝你不要用太多。

不仅是某音,其他的诸如B乎、小红薯等都是同一个道理。

它们是工具,是人用工具,而不是工具用人。

如果自制能力不强,真的要学会和大数据推送的APP说拜拜。

人性干不过算法,不要小看工具,也别高估自己。

-END-


作者:陈茶茶    首发公众号:陈茶茶

推荐阅读: “自律半年,我住进医院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