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舰”首航试验成功!这些顶尖高校,为国立功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2024-06-18

据央视新闻消息,5月8日下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江南造船厂码头。
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该舰将按既定计划开展后续试验工作。
首航试验中的中国海军福建舰 新华社发
航空母舰,被称为“浮动的海上机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是一个国家海军装备和国防实力的象征。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它的诞生,实现了我国国产航母又一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而从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2年。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一位位大国巨匠和培养出他们的母校,数十年来不间断地传承和坚守。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给了我们国家启航新时代的动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是国家授予在我国航母研制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的最高荣誉和奖励。
在辽宁号航母复建过程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在重要战技术指标确定和设计支撑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海军指定为“航母建造验证评估方”。
哈工程是被国家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奖高校,实力不容小觑。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谋海济国”中与时俱进,在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和几代各型舰艇与潜艇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71年来,近半数毕业生就职国防系统,无数毕业校友与在校师生默默无闻贡献助力海洋强国梦。
其中,国产航母副总设计师孙光甦,是哈工程77级水声工程系校友;承担首艘航母多项装备科研任务的顾奚,是哈工程1982级校友;航母特种装置工程副总设计师、辽宁舰系统主任设计师王治国,是哈工程1994级校友。
除了这些闪光的、哈工程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建设工程中,还有无数哈工程人“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担当起来”。
上海交通大学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的朱英富院士,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
他先后担任过三型舰船工程总设计师,在全舰综合集成、隐身性和舰机适配性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为我国水面战斗舰艇系列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工程型号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成功主持研制了出口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代驱逐舰,实现了舰船技术跨越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4年,国家决定自行设计研制航空母舰时,63岁朱英富院士被要求航母设计研制任务在8年内完成。2012年,“辽宁舰”成功交付。
此外,还有198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的张峥,任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舰长,指挥“辽宁舰”进行入役后的第一次出海训练。歼15舰载战斗机在此次训练中首次完成触舰复飞训练,向形成航母战斗力迈出了第一步!
华中科技大学
1980年生人的王硕威,是国产航母总体副总设计师,也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从事辽宁舰的整体设计时只有25岁,年轻有为。
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毕业到参加工作以来,王硕威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
在航母的建造工程中,他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航母的设计效率,也为中国航母的航母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大连理工大学
从研发战舰、勘探深海,到造船掌舵、修港通贸,大连理工人始终奋斗在海洋强国一线:
让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的“核心脏”动起来的,正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大工校友彭士禄。“神州第一舰”深圳舰驱逐舰改进动力系统,并曾参与主持我国海军三代驱逐舰设计的汪福瑞;曾带领团队探索研究数十年,实现国产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的“潜龙二号”“潜龙三号”总设计师刘健,也都是大工校友。
为圆航母梦,大工人再次披挂上阵,参与多项科研攻关。其中,大工校友马瑞云,主持完成了辽宁舰四次航海试验保障及港内停泊保修任务,并担任山东舰的总建造师。从2012年到2019年,“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相继下水,七年磨一剑,航母梦终成。自此,我国实现了航母从无到有、从“舶来品”到“中国造”的历史飞跃。
海军工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马伟明院士,攻破电磁弹射技术这一航母核心技术。
马伟明院士带领团队,利用自身在电气工程装备研制方面长期的技术积累,成功研制出小型样机,一举“解锁”关键技术。攻克基础技术难关后,马伟明团队深耕数年,在电磁发射技术方面取得集群式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媒体称,其全面推动我国“重器”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发射革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接任张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舰长的刘喆大校,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89级本科公安管理专业校友。
航母部队组建之初,刘喆便是其中的一员。但他最初看到的航母并不是现在“辽宁舰”威武雄壮的英姿,而是满身锈迹、设备残缺的钢铁迷窟。航母的复建工作进展顺利,很快就进行了首航。2012年底,时任辽宁舰副舰长的刘喆见证了歼-15舰载机顺利完成首飞。2016年5月,刘喆校友接替原任舰长张峥大校,成为辽宁舰舰长,在履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多次远海航行训练和首访香港任务。
江苏科技大学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总建造师来自江科大,船体机件加工、船体装配、设备安装等程序都有江科大人的身影。
作为一所以服务船舶行业和海洋事业为己任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江苏科技大学始终保持鲜明的船舶特色,紧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贡献,坚持为船舶工业服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校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10多年来,近两万名毕业生扎根船舶行业和海洋、国防事业。“哪里有船,哪里就有江科大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甲板用钢的研发任务团队负责人赵刚,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钢冶98级校友。
从接到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甲板钢的研发生产任务后,他从前线到后线各个工序进行跟踪,攻关从现场一直到检验室,再到实验室,连续作战,采集重要数据不断进行改进,有力确保建造首艘国产航母所需的甲板钢、球扁钢等关键型号钢材的生产,为国产航母建造提供了70%的航母专用钢材。
他表示:“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才能保证我们国家、我们军队的海军,走向更远,走向更深蓝。”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高校。大国重器面前,从来不缺少西工大人的身影。
西北工业大学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工业设计项目,包括航空、航天、航海等多个工业设计领域。西工大在我国航母舰载设备和载人深潜器的工业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在航海、核工业等其他领域,也活跃着一大批西工大杰出校友。从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代声呐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原所长、总工程师刘孟庵,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多型水中兵器、舰炮总指挥钱建平,以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某型舰炮总指挥刘郑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型号总师王洋、吴强等,英才辈出,不胜枚举。
从我国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研制成功到牵头研制的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完成全球首例大深度滑翔与扑翼一体推进海试;从作为主要参研单位深度参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深水钻井防台风隔水管悬挂系统研制到联合研发的洋底综合观测潜标首次成功布放......西工大用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果,为蓝色国土保驾护航。
首航试验中的中国海军福建舰 新华社发
航母是现代大国海军的标志,是所有海军梦寐以求的舰队核心力量。当我们为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祖国日益繁荣强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需要记住那些在背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研团队和技术人员。
来源:青塔综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