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种胶片线性去色罩的方法

FineTim OKTim 2021-10-31

前言:

线性去色罩的方法是被一些大型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学院派艺术家使用的去色罩方式。实践中这套方法可能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套方法仅仅是在非常专业的领域内小范围的传播和使用。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因为这套方法有一定的门槛和复杂性,所以摄影爱好者和一般的胶片用户难以控制和使用这个方法。

当然,也有更复杂的原因,但现在我并不想在此探讨这些原因。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一直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式和机会公布这套方法,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以让一部分有更高追求的摄影师甚至摄影爱好者能够彻底的解决色罩的障碍,从而,让我们能看到模拟摄影和胶片的巨大潜力。也可以从根本上回答“胶片相对数码的优势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为此,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为此做准备,直到现在我才认为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向所有人展示这种方法。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必须做一些声明:

1.相比于我们曾使用的任何一般的去色罩方法,这套方法都是有门槛的。请不要抱有任何「一步登天」错误期望,放弃幻想,面对现实。线性去色罩的方法旨在为胶片数码化的后期提供空间,而不是简化去色罩流程。这一点我在文中会做详细的阐述。

2. 方法终究还是工具,它还是必须为内容服务的。


我将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介绍这种方法。


1.什么是线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线性去色罩」中的「线性」是什么意思。

线性描述的是一张数码照片的色彩结构。一些事实是,在胶片数码化的流程中,无论你使用各种扫描仪还是翻拍的方式,一般的数码图像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的结果之一就是在调整中产生「不平滑」的过渡。例如,当你调整一张图像的阴影,会发现滑块拉到某个位置之后图像突然发生了不成比例、违背逻辑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非线性的色彩造成的。

更简单的说就是,非线性意味着混乱。

如果你曾经在哈苏的Flexcolor中工作过,那么一定会对我所说的这非线性混乱会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我们要在数码图像中重新为色彩建立秩序,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压榨胶片所携带的信息。


2. 如何让扫描图像变的线性?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插件都开始以线性去色罩为目标,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NLP(Negative Lab Pro)。但是根据我的经验,NLP并不能在本质上对图像作出完美的线性处理。

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是ColorPerfect。在国内很多胶片领域的专家都接触过ColorPerfect,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大家基本上都没有弄明白ColorPerfect的机制和使用方法,原因是这个插件实在是太复杂,并且用户界面极不友好。我吐糟这件事,因为这个插件是德国人做的,它厉害极了,但是完全不考虑用户交互。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衡量一个软件是否应用于专业领域,可以看它有没有盗版。ColorPerfect就是这样一个连盗版贩子都不想碰的插件,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个软件能干什么。所以各位要是想使用这个方法,也不得不买正版了。

Fig.1 ColorPerfect的界面,被各种参数填满。

言归正传,通过ColorPerfect,我们实现的主要是对扫描图像的线性化处理。这种线性化处理通常需要一个参数,在软件中开发者已经为我们预置了比较完整的胶片参数,如下图:

Fig. 2 胶片的默认参数

常用胶片的参数基本都在这里,但是精度一般,因为这些参数大多数根据胶片厂商提供的曲线图估算斜率得来的三个RGB值。但通常来说这些默认数据已经够用,如果追求更高的精度,也可以自己测。


3.1 前期准备与必要条件

在进行ColorPerfect的线性处理之前,数码文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一定要保留一点胶片的黑边。

2. 一定要保留一点胶片的黑边。

3. 一定要保留一点胶片的黑边。(重要的事情不是要说三遍吗?)

PS: 留黑边是为了让插件能够找黑点参考值,不要留太多,但也不能不留,这个黑边会影响最终处理的结果,留的量请自己把握。

4. 被处理的图像必须是没有去过色罩的负相。

5. 16bit色深,如果用低于16bit色深的文件会导致一些不可预知的结果,通常来说你可能会看到一些颜色崩坏的图像。

6. 尽量使用大的色彩空间,如Adobe RGB,prophoto更好。在编辑中使用sRGB空间的图像,一般上可以被看作是作死行为。

PS:如果是自己使用单反建立翻拍台,通常获得的RAW文件可能原生是14bit,通过ACR打开插值成为16bit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会有轻微的损失。

7. 关于扫描设备:理论上,ColorPerfect可以处理满足上述条件的任何底片。但是实际工作中,能够达到预期的设备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哈苏X1/X5,飞思iXG,装配中画幅数码及135数码单反的翻拍台。勉强能够使用的设备有:Epson平板扫描仪、Nikon ED9000等消费级的设备。无法兼容的设备:智佳IQ3等,因为这类设备强制进行机内去色罩。


关于ColorPerfect的安装与激活,请读者自己解决。


3.2 基本设置

Fig. 3 工作模式与设置

如上图,在进入ColorPerfect后请检查以上画红圈的设置,左上为工作模式。ColorPerfect一共有4个工作模式,对于负片来说,要用到的就是ColorNeg模式,其他的模式会对应更复杂的功能,也许我们有机会在未来的教程中会介绍到。

Fig.4 色彩空间的统一

另外,需要保证ColorPerfect的色彩空间与图像的色彩空间是匹配的。例如,我处理的这个案例中,图像为iXG提供的原生prophoto空间,因此在这里就要选择prophoto。如果是哈苏X5,那么就需要将原始图像和ColorPerfect的空间同步为Adobe RGB。

同时,我们还要确认Fig. 3重的胶片品牌和类型。我提供的样片是Portra 400,所以就选择对应的型号。(注意:即使是同一款胶片,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曲线,例如2008年之前的Portra 400就不同于之后的Portra 400。不过ColorPerfect的开发者已经尽最大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参数,在软件中包含不同时期的胶片参数。图中的4056、5056、6056都是新版的Portra 400,分别对应135、120和4x5。)


3.3 线性处理

Fig. 5 BP Tails

在完成了3.2中的设定之后,点击BP Tails,将会把调整切换到B Point(黑点)模式。切完之后就变成了这样:

Fig. 6 切换为B Point模式

在继续之前,要额外强调一件事,因为ColorPerfect的变量非常多,并且用户界面糟糕,所以除了教程中提到的按钮以外,不要点击任何东西,甚至不要点击画面,否则你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一旦发现误触或是做错了某个步骤,关掉(Cancel)软件,从头开始。


接下来就是线性的关键步骤了:

Fig. 7, 阴影修正

如上图所示,我们首先应该观察顶栏中的Shadow:Degree-Clip数值,然后选中并调整左边红圈中的数值,用数据窗边的滑块调整即可。调整的目标是,让Shadow:Degree-Clip的值归零,并且是恰好归零(意思是,要找到数值从0.01变到0的那个位置),如下图:

Fig. 8 阴影修正结果

此时,我们发现图像会变得更灰,有时候则会变得更暗,总之这些调整会让照片变得更难看,但请不要在意。线性处理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不破不立,必须先在某种意义上破坏掉原来的图像,才能达到更好。

在这个调整中有可能遇到一种特殊情况,即滑块已经拖动到底,数字还未归零。这种情况是底片不正确曝光或者冲洗有问题造成的。但也不用担心,只要把拖动到底的那个最小数值当作0就可以了。


Fig. 8 高光修正

下一步,要进行高光修正,选中左侧红圈中的数值,它将对应箭头所指的Highlight: Stops-Range-Clip,我们同样要将这个数值归零。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调整Highlight: Stops-Range-Clip之前,要通过五角星标记的那个红圈,把图像放大,放大的标准是:在插件图像视窗中看不到黑边或图像边缘。这是非常重要的操作。

完成这个操作之后,即可进行高光的归零操作,如下图:

Fig. 8 高光修正结果

相比于初始的去色罩结果,这时的图像看起来已经是非常「灰」的感觉了。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化的操作,直接点击OK就可以回到Photoshop对线性处理好的图像做进一步的编辑。


3.4 Photoshop的后续处理

Fig. 9 建立智能对象

第一步,我们需要将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这将允许我们在ACR中对图像进行可逆的处理。

Fig. 9 加载Camera Raw滤镜

第二步,应用Camera Raw滤镜。

Fig. 10 ACR中的处理

在ACR中,我们主要是对图像进行白平衡的校正和一些基本参数的调整。

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演示中看到的,ColorPerfect一般并不对图像的白平衡进行调整,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张偏青的图像,所以要在ACR的白平衡控制中大概的纠正偏色。

另外,与数码图像不同的是,线性化的图像在ACR中各变量的调整范围极大,正如上图所示,我可以将黑色色阶的数值调整到-76,其他数值的调整幅度也非常大,这对于一般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总之,对于线性化的胶片扫描件,尽管放开手脚调整。

Fig. 11 精细调整

第三步,在ACR中完成了粗调之后,即可在Photoshop中进行色彩平衡和选取颜色的调整。色彩平衡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加精细的白平衡控制,而选取颜色则是更加精确的混色。这两个工具并不是本篇教程的关注点,所以略去不表。简单调整后结果如下:

Fig. 12 精细调整结果

我在文首提到,这并不是一种更「简单」的去色罩方法,相信各位已经能从流程中看出一些端倪。这种方法旨在为胶片后期提供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让工作变得更简单。

至于实际的体验与结果,请大家自己在实际操作中体会。

文中如有遗漏和模糊,也请读者指出,我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本文的更新与修改。













硬广预警!

2019年我在天津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Misc Lab,除了个人创作以外,也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胶片数码化技术、微喷输出工艺以及艺术创作的媒介与材料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除了自己使用以外,也用于帮助其他艺术家和专业用户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如果各位对上述的应用技术感兴趣,可以联系我,或关注我们的tb店:misclab

相关文章:

像素的虚空

分享一个iXG胶片扫描测试样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