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中考道法《国情教育》12个考点全梳理

中考政治 2021-08-08


相关阅读:

2020年中考道法《道德教育》15大考点全梳理

2020年中考道法《心理健康教育》12大考点全梳理

【战胜疫情】九年级道法下册1-3单元自测卷

【战胜疫情】中考道法易错点、知识点速记

2020届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背诵资料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一)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汇总    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国情教育考点全梳理

  

一、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1.强国富民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有哪些?

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寄卖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①进行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和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②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我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支持者。②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营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良好氛围。③明确自己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报效

祖国。④积极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⑤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祖国的发展。

10.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表现及做法?

1)表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

2)做法:①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③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对措施及其意义。

1)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2)应对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应如何做?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4.怎样理解发展?(为什么要发展)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②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知道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三、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运用】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梦?

1)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内涵:①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以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8.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作为一个自信的中国人,他们为什么如此自信?(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①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体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③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养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②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含。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④青少年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四、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五、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怎样理解“创新改变生活”?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例新,也都可以创新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对我们有哪些积极影响?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④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⑤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的原因)

1)重要性: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必要性: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向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①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②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③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6.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如何?

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7.教育的重要性。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8.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②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9.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具体表现?

①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②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動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0.大众创新、万众创新需要(企业)社会各界怎么做?

①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我们要有创新精神。②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核心技术。③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1.创新精神的表现(青少年应涵养哪些“创新的精气神”?)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①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2.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在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中学生应如何做?)

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勤动手,勤实践,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④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①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③当未成年人知识产权遭受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犯人承担法律责任。

14.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让更多同学亲近科技,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激发创造的潜能。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④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六、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和成效。

1)原因: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成效: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4.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具体表现。

1)资源现状(整体形势):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具体表现: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5.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具体表现?

1)环境现状(整体形势: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具体表现: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题愈加严重;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6.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坚持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①人口问题会加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③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应采取的措施?

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得到解决。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⑤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9.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0.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1.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人说,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低碳微行动(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七、理解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法律依据?

1)内涵: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八、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民族团结。 

1.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措施:①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2)成效: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②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治,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①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②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③在日常生活中,各族人民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反对歧视和不友好的态度及行为,坚決与一切制造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3.反对分裂的要求。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国家利益的内涵、内容及重要性。

1)内涵: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2)内容: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3)重要性: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4.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5.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③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④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地实现。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7.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②捍卫国家利益。

8.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①要心怀爱国之情,年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锡。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9.怎样捍卫国家利益?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的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九、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一国两制”的含义。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2.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3.如何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

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现实状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末完全实现统一。②重要性(必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④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⑤有利条件: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组带。

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部分

1)产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地位)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必要性)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意义)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

3.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来源及重要性。

1)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①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二)传统美德

7.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做、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8.中华美德有什么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三)民族精神

10.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②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2.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3)改革开放新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1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要求。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十一、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人生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 

1.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1)努力,需要立志。①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②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①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②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3)努力也有方法。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③每天进步点,循序渐进;④学思并进;⑤珍视团队合作。

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十二、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1.人类共同的家园的特点:①开放的世界;②发展的世界;③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及影响。

1)重要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3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

2)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固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3)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怎样做?

①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②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4.世界多极化的积极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②在世界多极化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③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5.调整中的国家关系?(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国家间的关系)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②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③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④世界不断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

6.当今世界国际竟争的实质及我国面对国际竞争的态度。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我国的态度: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

(二)和平与发展

7.当今时代的主题及其表现。

1)主题:和平与发展。

2)表现: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维护和平的举措)

8.当今世界的和平态势?

①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③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9.恐怖主义的危害?

①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②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③造成社会动荡不安。④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10.我们应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①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②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

平的责任等。

11.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①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③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如何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

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②各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③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4.当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被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1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提出:由中国首倡)

16.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意义?

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17.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③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④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⑤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⑥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应该怎么做?

①各国人民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②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③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9.关心人类命运的方法

①学习本国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活动。②在对外交流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立场的观点和主张,态度坚定而温和。③努力学好外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和文化。④了解外国人的礼仪习惯、交往方式、思维特点,交往时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⑤对生态环境、多样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形成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中国担当

20.中国在国际社会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②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作用。④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1.中国担当显示了哪些中国智慧?

①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②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③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素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即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①文化: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②经济: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③世界格局: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④全球治理: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3.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念

①中国乗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②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五)机遇与挑战

24.我国新的发展契机有哪些?

1)内部(自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外部: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25.当前我国面临着哪些新风险与挑战?

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26.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1)面对机遇:①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像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②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③要有忧患意识。

2)面对挑战: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27.我国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1)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①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②目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2)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①要求: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②新兴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

3)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①要求: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②作用: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8.我国应如何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关系)

①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②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以中国的发展为引,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相关阅读:

2020春晚中出现了哪些中高考考点?超全总结已出,老师们熬夜整理,神速

(划重点)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道德与法治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请耐心看完,对你一定会有帮助)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汇总    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确诊9720例, 死亡213人! 延迟开学, 不是延迟学习! 寒假秘籍来了! 请自救

今年高考是否推迟? 2020届考生最受影响?官方回应来了!

 重磅考点 | 最不寻常的春晚,九科名师连夜整理高考考点,让高中生安心在家学习!

深扒央视春晚每个节目的中考考点! 终于补全了, 无数人已收藏!

鼠年春晚20大中考考点揭晓! 第一个就惊呆了! 初中各科名师连夜整理, 速转!

【经典卷】2019年新版八下道法期末6份+核心提纲 



文章来源网络|侵删

 

 

2020年中考政史群

欢迎各位家长、学生积极交流

入群后必须修改群备注

“地区+学生年级”

加因材教育微信:18205613175

邀请进中考群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8205613175

七八九上下道法精品课件、教案、学案、课课练、单元期中期末试卷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邮箱、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立即发您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