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鼠为鸭”又爆猛料,死鸭子嘴硬到何时?

魏春亮 亮见 2023-06-20



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指鼠为鸭”事件,仍在发酵!


早上看到热搜第二,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名在读学生表示:


事发后,学校食堂及涉事窗口还在正常营业,但涉事窗口几乎没人去吃,连去食堂吃饭的人都少了,很多人开始点外卖了。



央广网和人民日报旗下的“侠客岛”都看不下去了,下场批评;甚至连绝味鸭脖都无辜受累,股价下跌3%。


而更猛更狠更致命的是,一位从事啮齿类动物类动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表示:


仅仅从图片来看,如果图片属实的话,8成是鼠头


专家说话严谨,而且还给南昌留了两成的面子。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远远不是一个“是鸭脖还是鼠头”的问题了,也远远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了。


无论最后鉴定是鸭脖还是鼠头,它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对公信力损害极大的失败案例,相关部门也都陷入了巨大的信用危机。


这能怪谁呢?


红星新闻评论说:像这种缺乏论据,细节模糊的通报,只会让相关部门陷入说真话都没人信的境地


都这种时候了,如果真是鸭脖,南昌市监局大可以拿出详细的鉴定报告,打消公众疑虑,可他们做了吗?


如此漠视大众的关切,情愿让事件继续发酵,任公信力坍塌,都不愿拿出鉴定报告一锤定音,那就不能怪大众怀疑其中有猫腻。


一边不愿真诚地回应,一边又怪吃瓜群众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这未免也太傲慢了。



但这种漠视和傲慢,恰恰印证了我在《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一文中所说的“最新的舆情处置模式”,上次没说透,这次再多说两句。


上篇文章留言区,有读者说:


要说学生为了自保,违心说话有可能,市场监管局维护校方有何必要? 罚款得好处岂不是更好?难道学校食堂的背景能强大到三方都维护?



这就是不了解“最新的舆情处置模式”的典型表现,他默认市监局和学校是两个系统,但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在平时,市监局和学习确实是两个系统,但在发生所谓“舆情”时,他们立马就处于一个更大的共同系统内。中国有句古话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虽不恰当,但就是那个意思。


这个更大的系统,可能是以“县”为单位,更多的是以“市”为单位。某个县市的某个单位出现了“负面”,我们会默认那是那个单位的事情,但那个系统检测到这个“负面”后,则直接认定那是整个“县市”的负面。


然后,那个系统会调动自己权力范围内的所有资源所有部门,为处置负面舆情服务。换句话说,所有资源所有部门,都被那个更高的系统临时征用了。


所以某个镇的横幅被吐槽,某个小学生被撞身亡,某个学校食堂疑似吃出鼠头,不单单是那个镇、那个小学、那个学校的事,而是整个县市的事。


所以,不是学校食堂的背景能强大到能指挥市监局,而是学校和市监局,都被更高的意志统一征用,用于维护它自身的正确性。



这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的“解决你,成了从上到下精诚合作的共同目标和系统性工程”。


这次“指鼠为鸭”事件,把这种“最新的系统性舆情处置模式”彻底暴露和突显在大众面前:


一旦检测到“负面舆情”,利用网络实名制系统,第一时间定位到当事人。然后出动家人、村干部、警察等各种人和部门,迫使其删帖、认错、否认或停止行动。


如果热度到此时还没消除,那么还可能出动权威机构来做背书,增加可信度,甚至出动水军来引导和操纵舆论的方向。


所有人精诚合作,像是在完成一个阶段性项目,而项目的唯一目标,就是解决“闹事”的你



因为“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官僚系统又会表现出强烈的盲目性


为了网上的一句话一段视频,他们可以不惜出警,不惜动用权威部门,不惜调动不成比例的资源,把本来一件具体单位的小“负面”,变成一出系统性的大闹剧。


就比如,假设真是鼠头,该查的查,该罚的罚,坦荡地承认,真诚地道歉。一个鼠头,没到非得杀之而后快的程度,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非得把食堂赶尽杀绝。但他们,就是非得要整出这么多幺蛾子,也不愿意道歉。


而假设真是鸭脖,他们表现出来的,却又缺乏真诚交流的意愿,以及回应争议的能力。


无论真假,在有些人看来,“负面”从来不是一个可以和大众拉近关系和彰显形象的契机,而只是一个危及到自身并需要解决的危机


最后,相关部门的盲目性终于催生出了“指鼠为鸭”这个怪胎,然后又放任这个怪胎在舆论场中东奔西突,毫无招架之力。


也因此,这件事也早已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学校乃至南昌的问题了。


很多人不理解,本来一个道歉就能解决的事情,何必闹成现在这样?


我不知道如何系统性回答,我只能大概猜测,可能是因为:


他们不会错,也不能错。


他们不能错,就只能你错我错网友错。


如果一件事情的对错,在事先就已经被定性,那就没有了讨论的余地,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声音是被允许的,只有接受一条路可走。


这种现象不被抵制,这种系统性舆情处置模式不改变,以后,“指鼠为鸭”就将成为常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敢在上一篇文章中说,“指鼠为鸭”必将成为新典故,进入网络时代的言说语境。


The End—

我的微信,防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