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雪芬:如何看待苏州警察“和服执法”事件?

徐雪芬 徐雪芬说舆 2023-04-06

8月10日,苏州女生穿和服被警察执法事件,舆情一直在发酵,官方也一直在回避。

我认为:有些执法很难,出了舆情也是能理解的。可是,这个警情太容易了,出了舆情很不应该。

该事件,全网都在拿和服说事。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可不可以穿和服,而是该事件和和服有没有关系?

这个事件的事实轮廓,很清晰:

穿和服的时间和地点,都不敏感。时间8月10日,不是啥投降日;地点是江苏苏州淮海日本风情街,也不是啥抗日纪念馆。

即使是15日,我相信执法的时侯,警察都不一定知道15日是啥日子。警察是提前“抗日”了。

其实,这就是一次很普通的女性臭美拍照行为。警察执法,就是一起顶嘴报复行为。

把这么简单的警情,都整那么大动静,也是真够让人佩服的。

如果网传内容属实,这个事件一名网友归纳,我认为非常精准:

一是民警执法水平不高,所谓涉嫌“寻衅滋事”于法无据。因自己错误执法造成不良影响,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

二是对此民警应进行批评教育,今后特别要注意依法讲理,文明执法;

三是民警所在单位和民警,应给该女孩赔礼道歉,承认错误,争取女孩谅解。舆情也就结束了。

也有网友为民警打抱不平:

1、过程言语是有些过于简单和欠缺,但带走调查本身有什么违法?违哪条?配合调查是"抓"吗?

2、网上也有人一直喊要追究民警责任,什么责任?违什么法?警察兄弟,他们有怀疑的权利、义务。

那我要问:

女生有什么嫌疑?怀疑和服是赃物?调查和服是买来的还是偷来的?或者是男扮女装潜伏?或者怀疑和服里面藏有爆炸物?

因此,执法错了就是错了,别找借口。

和服执法事件,事不大,但是影响很不好。警察参与就被误导为政府行为。国际上怎么看?

该执法,影响中日友好,也给反华势力以借口。多媒体时代,我们的言行都是很重要的,人家不认为是你说的,他们会冠以“中国”。

客观的说,穿和服在大街上乱逛,无论哪个角度看,不符合我国国情,让人反感。但是不是敏感时间、敏感地点,只是在日本风情街臭美,没必要小题大做。

和服虽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军服,但是因为比较夸张,特别引人注目。

但是上升到执法,那是制造国家矛盾,有时甚至可以增加外交挫折。最重要的是没有执法依据,是违法执法。

女生不懂这些,警察稍微一点人性,就啥事没有。可是,这个警察太注重自己的面子了,并且把面子误当成执法权威,维护过度。

不知道这个视频是谁曝光的。

如果是执法对象曝光,那么人家曝光视频,却给你不露脸,已经手下留情。曝光的人希望纠错,但是又不希望给警察个人负面影响,可谓用心良苦。

当然,警方本想行拘或刑拘的,最后停止“抗日”执法,自动纠错止损。也值得点赞。

也就是说,在舆论监督下,警方适时调整了执法标准。正因为如此,警方避免了一次行政执法败诉的结果。

但是,通过这一事件,警方应该学习该事件的舆情要点,也就是在执法过程中,如何把握违法事实和执法法律依据。

一是如何对违法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澄清某些爱国歧义;三是如何看待执法者面子。

如果不学习,轻者警界可能会出现集团化诉讼;重者,更多执法者会被执法对象“拿下”。

最后,我顺便预测下该事件走势:

女孩大概已经谅解,是舆情不谅解。

凌晨1点多放出来没出事,还好。如果凌晨放出来,吃烧烤被那啥出事,那就麻烦了。

因此,该事件大概率就这样了,不了了之。此事,主要没有造成后果,也就这样了。

“传唤”5个小时期间,只要没有啥特别恶劣情节,就过去了。虽然没有责令民警书面检查,但是我相信内部一定批评和反省了。

但是坏就坏在有些基层民警还不懂这些道理,以为不道歉就是执法正确。

执法者别在老百姓面前整太多的大义凛然。

刚刚消息:里根号抵近台海,美军亮出核武器施压,我防长:不惧任何来犯之敌。


这个时候,希望执法者别制造什么抗日执法或者抗美执法等舆情争议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