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

曹虹剑等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0-24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897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曹虹剑,张帅,欧阳峣,李科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双碳”研究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11期,原标题为《创新政策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




研究背景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工业部门中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标志着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党中央重点关注的议题。截至 2021 年底,各级政府已经认证公布了 476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4 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保障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进而有助于“双循环”发展战略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未来技术变革和增长的重要源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创新拔尖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了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上的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但仍然面临着融资约束和创新外部性等问题。在高技术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同样面临未来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更需要政府高效发挥创新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的引导作用,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创新政策可能会诱导企业产生“策略性创新”行为。如何制定高质量的创新政策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研究发现


曹虹剑、张帅、欧阳峣和李科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11期的论文《创新政策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利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从缓解融资约束、补偿创新正外部性和矫正企业低质量创新三个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创新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质量产生的激励效应及其理论机制。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对象的选择标准与后来所定义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样注重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专业化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因此本研究对中国创新政策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启示。研究发现:


(1)创新基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具体地,创新基金不仅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补偿创新外部性来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创新政策监管及实施机制优化来矫正低质量创新,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在创新政策激励效应有效发挥中的重要作用。

(2)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均存在显著的激励效应,但无偿资助能更好的解决企业在创新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和研发风险问题,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3)创新基金的创新质量激励效应存在显著的可持续性影响,创新基金对单次资助企业创新质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小,且持续性影响呈现倒 U 型的特征;而对于多次资助企业而言,创新基金的创新质量激励效应呈持续上升之势。


研究启示


该文丰富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中国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提供了政策启示:

(1)充分发挥创新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创新的长效激励效应。除了创新政策资助之外,还需要辅以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以持续、可预期的创新政策及其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稳定的创新收益预期。

(2)优化政策实施机制以提升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实施效率。相关部门在制定创新政策时要重视对创新政策实施对象的筛选、资助方式、后期监管和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筛选和评价制度,减少逆向选择问题和寻租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创新政策的立项后监管、奖惩和退出机制,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只有改变创新政策“重立项、轻管理”的模式,才能真正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质量。

(3)提高创新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增强创新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实施对象之间的适配程度。政府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风险承受能力弱的特点,选择更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资助方式和资助力度,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的协同提升。

(4)优化创新政策效果的评估体系,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由“量”到“质”转变。通过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学术界等多方共同治理方式,构建一个兼顾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创新质量评价体系,避免仅以数量为衡量标准。关注不同行业在技术和产品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创新质量指标测算和评估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利用专利被引次数、权利要求数量等多种指标对创新政策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充分考虑专利被引次数等指标所具有的延时性特征,做到对创新政策效果的长期评估。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数据Stata文件
程序DO文件
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
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1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2)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