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记法学院援疆教师罗一涵


作为中组部“组团式”援疆第十批第二期援疆教师,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罗一涵老师在2021年的初秋时节来到位于阿克苏的新疆理工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这是罗一涵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土地,从东海之滨来到天山脚下,环境的变化是巨大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抵疆之初,他在援疆决心书中写道:“对口援疆工作,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幸参与到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工程中来,虽然个人渺小,又怎能不抛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愁情别绪,而不生起‘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豪情壮志呢?牢记这份进疆时的初心,把一时的壮志转化为长久的斗志,通过踏实的工作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是我作一名援疆教育工作者必须给出的答卷。”


自来到新疆理工学院担任法学专业负责人以来,罗一涵牢记进疆初心使命,积极落实援疆教师“传帮带”职责,有力地支持了受援单位法学专业的工作。在教学方面,除了担任三门必修课教学任务外,他为受援单位青年教师先后上了46课时的教学示范课,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通过组织讨论班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听课教师好评。同时,他担任学院教学督导,先后听课评课近100节次,为帮助受援单位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供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在科研方面,他落实“传帮带”职责,注重科研团队建设,指导受援单位教师成功申报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和教育厅科研项目各一项。他积极引入后方高校优质教科研资源,以在线形式面向受援单位教师开办“一流课程建设”教研讲座与宪法、民法专题学术讲座,受到青年教师们的欢迎。


在专业建设方面,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罗一涵提出在受援单位建设“法律实验教学中心”的构想,通过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育人,打造南疆地区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高地。为筹措中心建设资金,他主持申报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这是受援单位法学专业自建立以来获得的第一笔财政专项资助,用于建设模拟法庭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公共服务方面,罗老师担任受援单位援疆教师团队信息员,先后撰写教育援疆新闻报道20余篇,均被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公众号“浙江援疆”采纳刊发,向外传递出高教援疆的时代强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人提及这片玉关外的广袤土地,心情总是哀怨的。”罗一涵说,“但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在新疆这片热土迎来历史性转变与发展的时刻,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牢记进疆使命,满怀工作热情,‘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即使在将来离开新疆的那一刻,蓦然回首,援疆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它将激励我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挑重担,砥砺前行。”





罗一涵  法学院副教授

  

浙江大学法学学士、伦敦大学法律硕士(LL.M.)、牛津大学法学硕士(M.Jur)、浙江大学法学博士


研究领域:行政法、国际法、旅游法等


荣誉奖励: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浙大城市学院教学质量一、二等奖

浙大城市学院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

浙大城市学院优秀班主任


执教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爱是最好的教育家。





排版|戚筱雅

责任编辑 | 朱胤哲审核 | 张烨

终审 | 董尚胜


ZUCCLAW 扫码关注我们哦

微信号|zuccfxy

官网|http://law.zucc.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