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有二日》:揭秘权力核心圈的微妙关系

岳麓书社
2024-09-14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作       者:卜键 著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出版

I  S  B  N:978-7-5538-1951-8

定       价:118.00元


01

作者简介



/卜键 /


文学博士,研究员,文史学者,专栏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教授,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已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种,发表论文与文章三百余篇,主持《清史·边政志》,主编《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等。




02

内容简介


乾隆末年,官场贪腐,乱象丛生,清王朝开始由盛世跌落。

在位近六十年的乾隆,设计了最特殊的禅让模式。

于是,太上皇不是退位的皇帝,而是升格的皇帝。

权位错置的政治格局之下,父子皇帝如何在亲情与皇权之间拿捏分寸?

一众朝臣尤其是宠臣和珅,如何经营当下与谋划未来?

这次禅让对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本书以乾隆禅让为切入点,从乾隆六十年开始,把约五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军国大事一一展现,如苗疆动乱、福建官场贪污案、白莲教起事、海盗蜂起等,通过奏折、实录等史料对事件的发展过程、皇帝的决断、内阁的处理等进行了纪实性描述,将乾隆禅让的初心与最终规划,两朝帝王在禅让时期的相处模式,枢阁大员在朝政中种种表现,剖析得细致而深刻,生动地描摹了这一特殊时期大清朝局中的历史人物群像,并对这一时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进行了探究。




03

本书特色


✦文史大家卜键经典代表作,颇具现场感的历史解读方式。兼具文学叙述的生动与史学考证的严谨,轻松好读,有趣有料。


深刻解读乾隆、嘉庆的内心世界及训政模式下的官场生态。在政事纷纭中触及乾隆、嘉庆、和珅之间微妙的相处方式。


✦看懂大清王朝的唯一一次禅让,就看懂了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内附60余幅珍稀图片,带您重回历史现场。 



04

名家推荐


作者用非常文学的手法,借助新鲜的史料,活灵活现地呈现了那一段历史,且人物可信,人物的心理动机可信,叙事丰满而生动。

——作家 王蒙



这本书在大众和历史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使历史具有了可视感和现场感,但丝毫没有降低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著名文史学者 金宏达



这本书很精彩,具有科普性,但又不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敏锐观察。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卜键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北京大学教授 傅刚




05

目  录


引言  子夜的东暖阁   001


第一章  提前披露的最高机密   011

第一节  禅让之初心    013

一、平台上的默祷   013

二、两次立嫡   019

三、选定皇十五子   023

四、大清又有了皇储   026

第二节  从内阁到枢垣   031

一、枢阁中的“官二代”   031

二、和珅与王杰   036

三、火线提拔二阁臣   041

第三节  苗变之殇   046

一、战死的总兵   047

二、大员云集   050

三、军中三虎将   055

四、杀俘令 060

第四节  预设的皇权运行规则   066

一、关于“归政”   066

二、为数归期   070

三、顶层设计   073

四、宁寿宫与重华宫   076

第二章  大反贪   081

第一节  接连不断的整肃   083

一、乙卯科场风波   083

二、德明的三辆大车   085

第二节  福建官场的断崖式崩塌   093

一、将军魁伦的密奏   093

二、藩库出现巨额亏空   099

三、“官心惶怖”   102

四、新巡抚姚棻的旧账   104

第三节  十五万两盐规   109

一、前任库吏开银铺   109

二、盐务潜规则   112

三、“监毙十命”案中案   113

第四节  严旨督办   118

一、抄家连着抄家   118

二、绑缚刑场的督抚   122

三、被革职遣发的主审官   124

第三章  嗣皇帝 子皇帝 嗣子皇帝   129

第一节  禅让大典的极简版   131

一、喜字第一号玉宝   131

二、再开千叟宴   136

三、留居养心殿   138

第二节  “大事还是我办”   144

一、何时提出的“训政”   144

二、改元后首次经筵   149

三、“污卮”的深意   154

第三节  称职的子皇帝   158

一、奔波之劳   158

二、御门听政   162

三、掖辇巡方的感觉   166

第四节  丧亡相继是重臣   169

一、将星陨坠   169

二、奔赴前线的和家子侄   172

三、孙士毅之死   174

四、瘟神扑向和琳   176

第四章 两朝天子一朝臣   179

第一节  白莲教起事   181

一、钦犯刘之协   181

二、除夕夜的捕杀   184

三、辰年辰月辰日   186

第二节  “二皇帝”和珅   189

一、拦截帝师朱珪进京   189

二、不如意事常八九   197

三、选择性发飙   200

第三节  子皇后大丧    207

一、喜塔腊氏的幸运与不幸   207

二、父子分离的日子   211

三、受宠与受责   215

第四节  枢阁变局   221

一、还是要用刘墉   221

二、又一个乌龙   224

三、阿桂辞世与和珅上位   229

第五章  失宁的山河   233

第一节  京城的水与火   235

一、永定河溃决   236

二、火烧乾清宫   240

三、翰詹大考   245

第二节  从近海到外洋   249

一、海盗袭杀班兵   251

二、来自安南的洋盗   255

三、海盗的帮伙   261

第三节  杀戮之痛   269

一、桃花马上看重   269

二、军中无大将   278

三、官逼民反   281

第四节  黄水滔滔   287

一、丰汛六堡大决口   287

二、“又有漫溢之事”   296

三、河决睢堤 304

第六章 上皇的最后一个冬天 313

第一节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   315

一、安眠的喜悦   315

二、有这么一个传说   317

三、憧憬“林下”   320

第二节  未能举办的九十大寿   324

一、重建乾清宫   325

二、子皇帝领衔的吁请   329

三、“望九”与“来孙”   331

第三节  世上已无太上皇   336

一、望捷   337

二、参莲饮    339

三、遗诏的蹊跷   344

第四节  诛杀和珅   348

一、递过来一枚如意   348

二、盛世的祭品   351

三、衣带诗   357

四、跳出一个萨彬图   370

第七章 颙琰亲政   375

第一节  胡齐仑冒滥军费案   377

一、能臣落马   377

二、支领清单上的统兵大员    385

三、审讯福宁   389

四、“严参重处”的苦心   396

第二节  整顿军务   400

一、“时深焦急”   400

二、该换的与不该换的   403

三、那彦成督军   408

第三节  求言与拒谏    414

一、上言的门槛   414

二、拒绝“维新”   417

三、洪亮吉事件   420

四、被刺痛的皇上   424

第四节  南疆有隐患    430

一、大和卓的小儿子   430

二、“贵种”   434

三、“殊属多事无谓”   439

结 语 禅让梦残   443

参考书目    449

跋:那个时代的君臣父子   455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6

试  读


嘉庆元年十月初六日,是颙琰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在国际事务中咄咄逼人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在此日因中风长逝,使俄国的东向扩张势头暂时衰减,与清朝的碰撞也得以延缓。也是在这一天,刚满三十六岁的子皇帝颙琰,一改通常的谦和做派,突然发飙:矛头直指刘墉等几位老臣,措词严厉尖刻,不留一点儿情面。

事情起因于当日的召见,有一个新选的浙江处州知府戴世仪,不知是紧张还是心虚,表现得手足无措,应对皇上垂询, 更是驴头不对马嘴。嘉庆即位以来,召见引见中层官员乃常朝之大项,阅人可谓多矣,已练就一双锐眼。在皇上跟前适度紧张,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有时还显得忠厚老实,可这位戴兄的紧张中透着庸劣。再看其履历单,系捐纳出身,更让颙琰心中生嫌,认为不可担当一府之责。戴世仪被引下之后,颙琰问吏部尚书刘墉对其印象如何,刘墉答以“尚可”。登基以来,子皇帝大都以谦谨宽缓示人,连老师被阻都忍下来,这次竟勃然而怒,当场发作。实录里有这样一段谕旨:

大学士缺出久逾匝月。现在各尚书内,若以资格而论, 则刘墉、纪昀、彭元瑞三人俱较董诰为深。但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即如本日召见新选知府戴世仪,人甚庸劣,断难胜方面之任,朕询之刘墉,对以尚可。是刘墉平日于铨政用人诸事全未留心,率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即此可见。彭元瑞不自检束,屡次获愆,纪昀读书多而不明理,不过寻常供职, 俱不胜大学士之任。董诰在军机处行走有年,供职懋勤殿,亦属勤勉,着加恩补授大学士。至王杰因患腿疾,久未入直,现在军机处汉大臣止有董诰一人,着左都御史沈初在军机处学习行走。朕于用人行政悉秉大公,考绩程材,无不权衡至当。刘墉、纪昀、彭元瑞皆当扪心内省,益加愧励!

语气颇为峻厉。

这段话包容多,信息量极大,涉及官员层级亦高:由一个四品知府的选任,引出内阁大学士的补选;由对刘墉一人一事的不满,牵连到当时的好几位重臣;再由内阁扩展到军机处的人事变更,扩展到对另一位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王杰的安排。太上皇帝不是说过“大事还是我办”么?这样的顶级人事调整当然是大事,本不属于子皇帝决断的范围。

笔者两年前阅读及此,颇觉不太像子皇帝口气,也太不符合颙琰低调谦和的做派。再看《清史稿·董诰传》,有“高宗谓刘墉、纪昀、彭元瑞三人皆资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检获愆,昀读书多而不明理”一段,虽不知何所依据,倒也有几分信真。今人著作如《清史编年》等,也将这些话径列为弘历所说。可此一番评说朝中大员,明确说出于谕旨,而非太上皇帝的敕旨;明确列入《清仁宗实录》和《嘉庆帝起居注》,而非《清高宗实录》和《乾隆帝起居注》。若指为上皇所说,也有些难以解释。

任何话语都会有一个当时语境。此事也有一个很自然的起因,就是中层官员的召见,这类辛苦活上皇一般是不管的。在《嘉庆帝起居注》中,对之记叙略详:

初七日己卯,内阁奉谕旨:本日召见新选处州知府戴世仪,本出捐纳,人甚庸劣,应对全不明晰,岂可胜方面之任?戴世仪着留部在员外上学习行走,以资造就(若好着该部奏请外用)。所有浙江处州府知府员缺,着王绩著补授。

荣晋新职,赴京接受皇上召见,是一种荣耀、一个机遇,也是一道致命关卡。如这位戴世仪,巴结到这一层,白花花银子不知送出多少,眼见到手的一个肥肥的知府,说没就没了。仁宗还算宽厚,也知人家的官是用银子买的,另给了一个员外郎的差事。若换了雍正帝和乾隆帝,没准还要严旨追查,查得戴兄鸡飞蛋打。

接下来在另一道谕旨中,子皇帝才说到刘墉等三人,认为刘墉一向不能实心任事,并以召见戴世仪为例:

即如本日召见新选知府戴世仪,人甚庸劣,断难胜方面之任,朕询之刘墉,对以(也)尚可。是刘墉平日于铨政用人诸事全未留心,率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即此可见。彭元瑞不自检束,屡次获愆,纪昀读书多而不明理,不过寻常供职(人所不数上列者,尚觉不及刘墉),俱不胜大学士之任。……朕于用人行政悉秉大公,考绩程材,无不权衡至当。刘墉、纪昀、彭元瑞皆当扪心内省,益加愧励。(莫谓朕不知人也!)

以上两处引文皆见《嘉庆帝起居注》稿本,括弧内黑体字为删改之处,真实度很高。问题在于,出于子皇帝之口虽无可怀疑,但一定就是颙琰的真实想法吗?

内阁大学士的补选,是上皇禅让后的一件痛事,亦一件难事。该年五月,弘历第一爱将福康安卒于苗疆军中;一个半月后的六月下旬,备受信重的老臣孙士毅卒于四川军中。两人皆以内阁大学士兼任总督,接连故去,令太上皇帝极为震悼。内阁连出两缺,将身边大臣扒拉来扒拉去,也觉难有核实人选。颙琰说到的刘墉、纪昀、彭元瑞,都在考虑斟量之列。所指三人的各自缺陷,应也不无依据,又有一些过分:刘墉为名臣刘统勋之子,经历宦途沉浮,清操挺然,遇事有些模棱,也是格于时势,一生大节无亏;纪昀和彭元瑞都是文学巨匠,才华过人,做事也认真。所有这些品题评价,必出自上皇之口。三人是他多年欣赏和器重的人才,纪与彭更以文笔才思深得所爱, 而其性格和为人做事方面的缺陷,也难逃圣主之法眼。在议论阁僚人选时,静听父皇纵论朝中精英,颙琰自是频频点头,谨记在心。此时见刘墉的确有些模棱搪塞,不觉怒从心头起,一通责斥便尔涌出,由刘而纪而彭,虽以自己的口说出,大体仍是父皇的原版。实录将二事捏合为一,起居注则甚明了,这是两道谕旨,第一道将处州知府改换他人,第二道才是内阁的补选。时颙琰与父皇同在圆明园,颁发谕旨前必先得到上皇的俞允,这也是禅让时期的一项政治规矩。

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大臣是缺少独立人格的,清朝尤甚。对于所有的臣子,皇帝皆以奴才视之、以奴才用之,即便是数朝勋旧、多年股肱,一旦不合己意,轻则责斥,重则遣发远边甚至诛戮。上皇对刘墉三人的看法,背后不无和珅的影子,几句评语也有点儿和珅特色。内阁和军机处虽然以阿桂为首,和珅则是双料老二:次辅与次枢。阿桂老矣,两耳重听,常时不能到值,以故和珅早就开始在朝中布局。福康安和孙士毅与他走得很近,尤其是孙,关系更不一般,已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奉命入阁办事,因苗变暂留四川,未想到染病而逝。刘、纪、彭三人性格不同,却都不太买和珅的账,加上还有一个公开与之叫板的王杰,所以不能不予阻击,又不便表现得太明显。在上皇和皇上那里传递些闲话,上点儿眼药,和珅最是擅长,效果绝佳。同时发出的一份谕旨关乎王杰,“直道一身立廊庙”的王杰律己极严,无可指责之处,但已年过七十,“自六月内染患腿疾,即赐医予假,令其加意调摄,乃至今将及四月,步履尚艰,骤难望其平复”。王杰奏请解去军机大臣等职,谕旨予以照准,并将其在军机处、南书房及管理礼部事务一并解除。

这个事件很有点代表性。太上皇帝以睿智聪察自视,看似大权独揽,实则不免受和珅影响;和珅深谙高层运作之道,处心积虑打击异己,安插亲信;子皇帝则聆听上皇训诲,亦步亦趋,在观点、语言和行动上与上皇保持高度一致。

由是我们知道,子皇帝的直斥朝中大员,既是为召见现场情形所激而发,又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准表述,有着很深的机心。至高无上的皇帝本是不需要有什么机心的,喜怒皆可形于色,但子皇帝不同,不管上皇在不在跟前都不行。嘉庆的恼怒看似偶然,看似缘事所激,实则是一种选择性发飙,借发飙作政治表态,贯彻上皇有关人事安排的最高指示。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7

书  影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有赞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开篇经典  中国历代帝王的教科书

高考首日,穿越千年体验宋朝学子求学之路

太子之薨:武则天生命中的一桩谜案

《河岳英灵集》为何是尤为优秀的盛唐诗选本?

趣说宋朝三百年,写尽大宋的兴衰荣辱与团团迷雾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岳麓书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