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学家看「亚裔诉哈佛」(下):斗争策略漫谈

选·美编辑部 选美 2020-10-07
欢迎点击上方“选美”,关注选·美公众号


这是选·美的第1024篇文章


上周选·美播客讨论了亚裔起诉哈佛大学录取中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本周三位学者继续从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社会环境、多元社会等角度入手分析亚裔的斗争策略。


本期您将听到:

0:00-17:30 AA制度

17:30-完 亚裔维权怎么弄才能更好


嘉宾介绍


  • 游天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研究博士生,JD 毕业。爱过美国宪法

  • 刘冉: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 丁敏帅:内布拉斯加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生


收听方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前往 IPN 选·美网站收听播客音频。


或,

iTunes收听链接:

https://itunes.apple.com/podcast/id1030831931


Overcast收听链接:

https://overcast.fm/itunes1030831931


Castro收听链接:

https://castro.fm/itunes/1030831931


AA制度


刘:亚裔,就是很多朋友都提到过他们最讨厌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被人问:“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 就讲了我是加州人,他们一定会追问说你到底是哪儿来的,就不相信你是美国人这样子,很多亚裔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子过来的。而且我觉得这个社会责任感,社区关怀之类的,一部分也是基于你有钱有闲的这个基础上吧。中下层阶级的孩子可能很大程度上就算有这个关怀,也很少会有这个能力和资源去把它付诸实施,所以归根结底这个又回到了一些阶级和种族的交叉上面。


游:对,我之前很多这个研究就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这个亚裔家庭的小朋友,其实下课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到爸妈店里去帮他们看店,接接电话啊或者是什么接待客户啊。很多时候他们做作业就在这个爸妈店里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搞什么社会活动啊,或者像什么各种各样的campaign啊。所以亚裔最后就把这个教育作为唯一的一个他们在美国安身立命的这么一个斗争策略。他们觉得其他方式可能都成本太高,或者是不大容易去实现。当然肯定会有像丁老师刚刚举的这样的成功的例子,但这种例子对于绝大多数亚裔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的坐标吧。就很多人其实做不到这种。所以大家可能觉得我们还是安安稳稳去读书,然后最好是采取中国那种高考方式,一考奠定终生,完全看分数这种。


刘:对,其实从大量的研究里面都可以看得出来,像美国的这个教育系统实在是太不够标准化,不够透明化,就导致这里面有大量的家庭背景可以起到影响的空间。其实相比之下反而是东亚的教育系统在这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平等化吧。


丁:其实对于怎么改善这个状况,我个人也想过一些问题。 像天龙也很理解,为什么教育维权会成为今天亚裔的一种主流的一种参与政治的方式,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就确实因为它是他们很多人的饭碗。就是我可以不抛头露面,我可以忍受同工不同酬或者说是玻璃天花板,但是你现在要砸我的饭碗,我可就不能忍了。所以有这种状况。那至于说调和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个人的策略你们未必会同意,就是我觉得事实上还应该增加大学资质。因为假如说每个大学还是能有比较大的空间来自己挑选这些学生的话,那我很显然有的人应该看到,我如果搞一个多招东亚学生的一个大学会比较有前景,这些人学费要申请助学贷款的人可能也比较少,然后做出学术成绩,很快我SSCI就已经分数比较高。然后同时应该东亚人既然对藤校如此不满,应该自己想办法建立一个大学。就像布兰代斯大学对吧?还有像 Howard University,就是他们有一些待遇,这种传统非裔的或传统犹太人或者传统怎么着,或者是像杨百翰传统摩门教。那为什么东亚现在已经有那么多成功人士,而且亚裔在美国的人均家庭收入都已经8万多了,人口也有几百万呢,难道我开一个稍微小点的精英点的学校我还做不到?我觉得如果开一个这样的学校,并且绝对不要联邦资金,然后我只招东亚裔,其实这样子也不失为一种方法。然后如果哈佛还喜欢…


游:其实可以啊…


刘:法律上不可以吧,只招东亚裔是不可以的吧?表面上是不能这么的…


游:可以搞成一种宗教类学校,只招信奉亚裔宗教信仰,只招就是儒家道家进来修仙,小乘佛教之类的。


刘:我记得之前有数据说,亚裔给母校的捐款不如其他族裔高。所以就有人拿这个来说,有些学校不喜欢招亚裔是这个原因。但我没有看到具体数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丁:这种说法吧它可能存在过,它存在于另外一个稍微早一点的时空。应该说这些年我个人看到的亚裔的捐款还是非常地活跃。你就像前段时间那个好像是Panda Express的老板又捐了好多钱给加州的某个大学,然后这种大大小小的捐赠还真的不少。所以可能一切的东西,可能现在还不急于得出结论吧。说不定再过些年以后,因为亚裔它已经不再是以新移民为主要群体了,大家在这里过了二代三代了,会有一些完全不同的变化。


游:但亚裔的生育率又不够高,这二代三代如果没有新移民大量涌入的话,这亚裔人口的规模又上不去,这也是一个挺困难的(问题)。所以你看当年那个排华以后,然后通过1924年这移民法案以后,亚裔的人口是不仅是没有增长,而且就整体是在快速的下降过程之中。如果没有新移民涌入的话,靠亚裔自己的这种生育率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一个办法。还是得尽量让第一代移民能够更好地找到在这个复杂的政治体系中脱颖而出的办法吧,或者是更有利于他们自己,但是不会和其他族裔产生强烈冲突的这么一种斗争策略。


刘:嗯,我觉得像柯林斯老师这个提出的,直接把文凭废除,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就直接把教育系统问题全部解决了,大家可以转移战场。


丁:其实我之前没有完全看这本书,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介绍,然后看了一个朋友写的书评。我对他的一些观点是心有戚戚焉。就是说首先用学徒制这一点我特别的赞同。就是还回到阶层的问题, 有一个阶层错配的现象,就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实无产阶级上大学,对无产阶级和大学都不好。这句话可能听起来不是很让人舒服,但是那个mismatch理论它的本质就是在说这件事。像学徒制它的优势可能就在于它一方面就是我们知道现在大学已经贵得离谱了。那很多年轻人,他好不容易上个大学,他多多少少还要再交一些助学贷款啊什么,借一些助学贷款,它还是让他继续地处在一个比较困苦的状态下。 但事实上很多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徒来学,甚至包括林肯曾经也就是律所的学徒。


刘:这个其实我们说学徒可能听起来有点太老气,其实它很多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实习生制度也好,或者是在职培训制度也好。因为那个柯林斯他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你在学校里面学不到东西。绝大部分跟你的工作和实际技能有关的东西,都是在进入职场之后才学到的。 学校在那里本身它就是一个统治工具,所以他才会这么激进地提出我们直接废除文凭,并且从法律上就直接禁止把文凭和工作的准入门槛联系起来。这样的话那整个教育系统就可以剥离出去了,就从这个不平等的再生产中剥离出去。然后它爱生产知识也好,它爱培养无用的灵魂也好,就是它自己的事情了。


丁:因为大学的这种机构的产生,它最早就是出于这种贵族需要。他们确实是有钱有闲,并且有多余的关怀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他去探索一些东西。然后现在很多的这种大学普及化,特别不仅是在美国,也包括中国还有台湾,人人有书念,最后结果是好像确实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出来也还是在拿着很低的薪资,干着很机械的工作。这个也就加强了,就是说以后跟我们今天话题有关的话,就以后亚裔到底是不是还应该把这个文凭当个宝,或者说是不是实际上就是亚裔特别适应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他们更认可当前的已经建立起来的这种建制,并且就是极力地挤入这种建制。像柯林斯的这种观点基本上就是要摧毁它目前的建制。


刘:对对,亚裔主要就是在适应这种(建制)。像美国现在的情况,确实是教育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你的出路。所以亚裔就是在这种已经建立起来的这种机制上面去努力的适应它。 像柯林斯老师提出的这个就是彻底地从根本上把这个制度打垮。虽然可能性很低,但是可以说更有革命性吧。


游:我觉得这边还有一个就不光是亚裔在适应的问题,实际上他一开始他来到美国,他已经是被这个美国的移民系统给筛选过了一遍。就你看我们留下的亚裔都是像你我丁老师这样当年留学签证过来,然后在美国找了一份好的工作,然后获得了非常高的,比美国本土人还要高得多的这个教育,然后通过这种方式,然后经过漫长的这个移民的排期啊等待啊才留下来。就这个已经把亚裔筛选出来,是一群非常会读书的人。然后之前有一个研究,也是我老板周老师做的研究,就是发现亚裔来的这些移民,他的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水平,比自己国内的其他的人要高得多,然后也比美国这边的人要高得多,就存在一个所谓的hyper-selection. 就这些人哪怕留在国内,他们也是受教育程度比本国人要高很多的这么一群人。比如像我们这些亚裔移民,亚裔移民他基本上是读完了大学本科教育,甚至在这边平均来说可能是算过来应该是读了多少年?17年还是18年,就相当于已经是读到硕士中间这个阶段了。而你看如果华裔来的这移民都是读完了研一研二的这种平均水平,那国内的这个根据2010年的这个人口普查,我们国内现在才刚初二啊,对吧?就出国的这些移民本身他们在国内应该也不会差,对吧?他们就已经是在这个教育系统中,千军万马独木桥一路杀过来的这么一群人。所以他们当然就很适合这种以教育作为评判标准的这么一套游戏规则。而且在美国这边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然后如果你能通过教育直接空降到美国的中产阶级,绕开很多这个针对种族的这种坑,那何乐而不为呢,对不对?大家这都是很理性地在选择最适合自己族裔,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这个玩法吧。那读书对我们亚裔来说,就是一个比黑人要上街去斗争更有效地反歧视的这么一个斗争策略。如果你一旦混成中产,你一旦搬入这些白人郊区的这些社区,然后拿了这种中上层的这种收入,你就不会遇到很多黑人或者其他少数族裔在现实生活中天天要面对的这些事情。那黑人他们就没有办法通过教育来解决问题,他们可能就只能通过这种街头抗争啊或者游行示威啊,占领华尔街这种方式来(解决)。就不同的族裔,选择不同的斗争策略,跟自身的这个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丁:是的。事实上我个人感受到,其实这几年的亚裔维权还是让大家去好好思考了这个问题。除了刚才我讲的就是有很多组织提出来一种替代性的按资产按收入或财产AA以外,还有人注意到,其实高等教育已经是社会再分配的一个比较高的一个环节。就其实能够进入这个环节的黑人或者是西裔的人,他已经差不多也是他们族群里面比较精英的人。 我在纽瓦克住了三年,我自己知道,就像纽马克那里最低的时候高中毕业率只有32%。然后把高中的那个标准降低很多了以后也只有六成。事实上就是大家都看到,其实除了这个高等教育以外,还有很多的别的工作去做。但是确实是在这种对话争吵,还有那种充满情绪化的针锋相对以后,大家看到了各自的一种困难。我看到过很多黑人在各种新闻的留言里面,替华裔说话,我也看到很多不同的华裔为黑人说话。所以我个人对这个整个维权还算是比较乐观,我总感觉这种对话比自己闷起头来会好一点,就让亚裔更多地出现在这种公共事业里面。包括最近这个电影Crazy Rich Asians让大家忽然就觉得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这个事情还挺dramatic的。这可能能改善之前天龙讲的这种亚裔的这种永远的永久外国人的这么一种身份。


刘:我觉得媒体的可见性也挺重要的,就是丁老师刚提到的电影,这个我觉得是挺重要的。电影本身质量如何,或者说故事如何不重要,但是他这个能够体现一个族裔的存在,这个本身挺重要的。我现在因为刚好这一阵子在西海岸住,然后体会很深,就是这个Crazy Rich Asians这部电影在西海岸上的场次特别密集,你就能看出这个人口结构来。 


亚裔维权怎么弄才能更好


游:对,我想补充说刚刚丁老师讲的这个高等教育以下的基础教育的问题。其实大家盯着高等教育的AA,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教育没有办法解决,在美国这个问题比高等教育可能还更难解决,因为亚裔它可以直接空降到这边,我们觉得基础教育对我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所以我们就盯着高等教育那一块。其实对美国来说我觉得更大的问题存在于基础教育,存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这一块,是吧?种族的事实性隔离、内城区的衰败,这些种种问题导致很多少数族裔根本就没有办法竞争到跟你来拼高等教育这一步,他们就已经在整个的学习生涯中给掉队了。而这些才是我觉得美国真正需要花时间去处理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因为比较难处理,而且跟亚裔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亚裔不会积极投身到基础教育改革这一块,而黑人可能更关注的是基础教育。黑人或者是拉丁裔可能更关注的是基础教育是否能够更公平地获得来自州政府的资金啊,或者州政府能不能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不要第一个砍的就是教师的工资。你看就今年吧,今年不是很多教师工会都走上街头要求去涨工资,要罢工啊。像我们亚利桑那也遇到这样的事情,是吧?连续罢工很多天。所以我觉得真正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基础教育这块儿,但其实这个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没有进入亚裔的视野的。


丁:所以我想问你们二位一个问题,因为像我自己当局者迷,我跟这个活动有很多情感的联系,所以难免会看不到它的一些问题。就是说从你们二位的观感或者是思考来说,亚裔维权怎么做比较好,或者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弄可以让它做的更卓有成效,或者说是更加能达到我们之前讲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伤,等等。


刘:总体来说,我觉得亚裔的任何政治上的行动,不管初衷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在政治上能够联合起来,有策略地进行共同的诉求和行动,我觉得这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


游:我觉得怎么说呢,就像我刚刚讲的,我们不能把教育作为唯一的斗争策略,或者不能只把事情盯在高等教育这一块。亚裔你要参与到政治中去,就得在各种政治领域的话题中都有自己的立场,而现在亚裔在绝大多数问题上立场是缺失的,或者说是居于一种很次要的地位,比如说关于种族问题,比如说一些其他族裔更关心的问题,亚裔绝大多数是缺位的,他们是失声的。如果你要让其他族裔关心到你所关心的问题,那你就要关心到其他族裔也关心的问题。你讨论教育,那可不可以多讨论讨论基础教育,或者多向政府施压,给内城区的居民多一些这方面的教育上的补助,或者说是考虑在基础教育上给其他的少数族裔一些政治上的倾斜,让他们起码有机会去跟你拼大学,而不是早早的就掉了队。但现在我觉得亚裔最大的一个麻烦就是它把同质性的思维给扩大了,它觉得我不仅在高等教育这一块要去跟哈佛斗争,要扩大亚裔的录取率。同时我们在基础教育这块还要保证亚裔的优势地位,比如像纽约这边,他们就说三大特殊高中,我们就是不能让其他的少数族裔的(入学比例)扩大,其实亚裔占的比例已经非常非常高了。对,你完全不愿意把蛋糕和别人分的话,那别人当然就不会拿蛋糕来跟你分,这就是个利益交换。你只想获得不想付出,那是不可能的。


丁:对,天龙讲得蛮有道理的。


游:所以我觉得主要是两点。第一,你得各种方面的议题都参与进去,现在开始参与教育议题是好事,但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你在其他地方上的各种议题都得表态,不管你是表保守主义的态还是自由主义的态,你总得发出自己的声音来,不能光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啊,自己小孩要入学,自己小孩以后要工作,是吧?第二就是你总得做一些让步,你在这个地方不让步,你在别的地方就得让步,你就得排出一个政治上的优先级来,如果你觉得高等教育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你其它地方是不是可以让渡一点利益给其他族裔?如果你什么都想拿的话,那你就没有办法去做交易了,对吧?政治最终是个“compromise”,最终大家就是要去妥协。


丁:是的,我会同意天龙讲的东西,然后我也觉得就是接着你的话讲的话,至少在亚裔的精英群体里面应该考虑到对其他族裔的关怀,特别是亚裔作为美国大共同体中的一员,这种sense of community应该去增强,不要老想着不掏钱还想占便宜,把便宜还要占尽,而是想着我是不是能创造出一种秩序,假如说我认为我亚裔的文化是有优势的话,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种秩序,供人在消费,同时扩大我的文化影响力。


比如说,就像刚才我开玩笑说的,这个搞一个不一定要去争人家的那个大学,那个不一定要去增加去争那个公立的特殊高中,自己也可以办一个福利性质的高中,说不定办得比人家还好,其他族裔还真的来考也不一定。


刘:因为柯林斯这本书它是四十多年前写的,其实我最近也在想说,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挑战教育在社会里的重要程度,因为现在我观察到硅谷这边有好多的(编程学校),也不是很多,但是现在开始出现了一些编程学校。它是完全不看你的教育背景的,只要你通过一个基础测试你就可以进来,是全免费的编程学校,学成了之后就可以进软件公司工作。我们也知道,现在软件工程师是美国收入最高的一个群体,所以它其实跳过了教育基础或者正规教育的环节。那我在想说,就像刚才丁老师说的,福利性质的(学校)也可以有类似这样的机构,就是亚裔也好,来办一下这种可以走捷径的学校。虽然它(编程学校)里面可能一定程度上有泡沫,但在如今这种对软件工程有巨大需求的环境下,我觉得它是挺有生命力的一个东西,现在这边这种编程学校还是挺活跃的。


游:对,刚刚我也想继续就丁老师刚说的这个再扩展一下,就讲文化吸引力对其他族裔的影响。亚裔如果觉得自己中式教育的文化对其他族裔有吸引力的话,那就可以把这种文化传播出去,更有效地传播出去。比如说虎妈的那本书,虽然这本书在社会科学界被批的一塌糊涂,但是我前两年看过一篇文章就让我很受感触,就是一个美国女生写的,她是说如果我妈是个虎妈的话,我现在就会怎么样?她的文章其实就说明虎妈的成功学理念,已经感动到了一部分美国的白人,或者是其他族裔的人,对其他族裔的人,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大家觉得可以通过虎妈的这种教育方式,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这就是亚裔的文化对其他族裔的吸引力。当然虎妈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有效,或者是对其他族裔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我们可以去讨论,但是类似这种举措,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刘: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会一定程度上固化一些刻板印象?就是如果我们把它正式作为一种(方式)?


游:我倒不是说一定要采取虎妈这种非常刻板印象化的教育方式,但可以通过,而且不光局限于教育,扩大自己文化影响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像我们开始刚讲的这个Crazy Rich Asians,是吧?这也是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其他族裔向我们靠拢,而不是我们向其他族裔靠拢,这或许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吧?或者你经常说黑人或者西语裔的小朋友不爱去读书,他们家家教不好,那可不可以把我们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带到西语裔,或者黑人社区里。


刘:怎么做呀?孔子学院吗?


游:嗯,对,有时候我们做起来是比较困难。


丁:其实是有一些方法的,就是比如说,贝佐斯(Jeff Bezos),亚马逊的老板,他最近提出来一种做慈善的方法,就是开preschool。因为他的理念里认为人最早的行为模式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小时候,所以他就开很多这种慈善的school。那么我想起《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里面,威尔·史密斯演的爸爸就是把他的小孩放在一个唐人街的preschool,因为可能说唐人街的preschool或者说home stay,噢,不,是day care,可能是最便宜的,所以他放在那边。但是假如有识之士如果愿意掏钱做点慈善的话,其实他/她也可以成立这样的   来赚取政治资本,同时给很多有教育能力的华裔提供工作岗位,也不失于是一件美事。


游:所以讲到这个培训班的事情,我想到另外一个研究,就是它比较华裔社区跟西语社区的黄页。它发现华裔社区跟西语社区相比,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华裔社区有非常非常多的培训学校、各种课后班,而西语裔社区里这种跟教育有关的基础设施就比较缺失。那我们可不可以到西语裔社区去开培训班?就像刚刚丁老师说的,我们(的培训机构)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质或者福利的性质,可能收的费用不需要华裔社区这么高。我们说的第一点,让西语裔小朋友更爱去学习,是吧?这未尝不是件好事。那当然可能有一些非常零和思想的华裔就会觉得:如果他们真的会学习的话,那到时候我小孩读不了书怎么办?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


丁:我觉得后一种情况吧,发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他可能会这样想,我才不管人家考不考得上,我先把这钱挣了再说。


游&刘:笑


丁:就是假如说他抱有一种非常零和的思想,他应该是这么思考的。他心想,反正我孩子已经上了,比如说上私校了。那我在这边竞争小一点,蓝海一点,我开个培训班,教教西语裔。反正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只要往前走,只要更多的参与到它这个社会里头,(刻板印象就会减少)。这种刻板印象往往就是一种还没有完全认识,接触不够的结果。但是如果接触多了,就会好一些。就好像我们很多人会对黑人有刻板印象,但是对黑人接触越多的人,我想可能刻板印象会越少一点,只要能够更多参与。


刘:嗯,第二是刚刚提到这个,我想到感觉华人特别是,我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是留学生,我感觉大家这个implicit的种族歧视的心态还是比较普遍的,不管是表面上直接说出来也好,或者内心想嘴上不说也好。我的感觉是在亚裔新移民里面,对其他种族怀有一些敌意或者刻板印象的情况还蛮普遍的。这个可能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刚才说的这种跨种族的合作和博弈,或者互相的帮助和关怀吧。


游:我觉得语言这方面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来的亚裔移民被美国移民法筛选了后,绝大多数人,或者说相当一部分人或者占多数的人,其实是理工科的人,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相对略欠缺,所以他们跟其他族裔沟通起来的频率跟时间就会比较少。你接触的少的话,这种误会产生的概率就会更多。那你们看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我觉得我们今天讲了很多了。


丁:我个人没有太多要补充的,就是想提醒大家可以借这个机会关注一下这个事情,因为10月份我忘了是哪一天,就要宣判这个案件。我们今天聊了那么多它的起因、背景、动机,还有各方的理性,还有他们的选择。如果这个案件宣判以后,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会有怎样新的讨论?我觉得这是很值得去关心了解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已经生活在美国的朋友,或者以后在美国有什么长期打算的朋友,其实这也是蛮重要,迟早会放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游:我其实还想补充一点,就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中国跟美国都有类似这种AA的制度,像我们国内不是有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吗?因为之前我去厦门大学参加一带一路研讨会,当时就有几个同学提出这个事情,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对汉族不公平或什么之类的。


但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好像就只有中国跟美国这种地域辽阔,人口结构比较复杂的国家存在这种AA制度,你说一些比较小的国家,比方日本,或者是韩国这种地方,他们国内就犯不着这样,因为人口的均质化程度比较高,不会像我们中国或者美国存在比较大的阶层上的分化,或者是族裔上的分化。可能我觉得,对于像我们这种所谓的大国吧,迟早会有这么一个AA的东西出现。one or another,不管你是族裔AA,还是种族AA,还是阶层AA,还是地域AA,民族AA,它总有个AA会出来。而且这个事情,你说你往回看,当年明朝的时候已经有类似的南榜、中榜、北榜出现了。这就是因为南方人太会考试了,而北方人的科举上不来,那就只有大家分开来去阅卷,是吧?然后给不一样的分数,这其实也是一种AA,对吧?所以我觉得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生活在美国跟中国,你享受这两个国家的这种多样性给你带来的好处,那你就得承担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丁:天龙讲的这个是有道理的,就是说因为很多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它的内部沟通成本是极低的。极端例子就像冰岛,对吧?总共才几十万人,说不定大家互相都能扯上一点亲戚关系,所以他们要做任何的,无论是全民的高福利还是高税收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同样的议题可能在一个次国家的、共同体比较多的一个环境里面就会成为问题。只要还要保存这个大共同体的边界,就一定会出现这种AA的状况。


个人认为如果我自己是一个亚裔的话,乐见于亚裔能够参与这个大博弈,学到经验和教训,同时能够更多地想到如果我享受这个大共同体,我可能得为这个大共同体做些什么。就像南方的人擅长考试,但是北方人虽然不擅长考试,但是他们擅长武力输出啊,是吧?这个东西就像说南方人还能在那有一张安静的书桌,是因为有北方人帮你扛着;就像是我们今天在国内的朋友享受外卖的便利,那是因为有很多人他大雪天还在送外卖或怎样。那在美国也是,大家发现自己跟其他人之间的联系,就包括今天大家享受的很多权利,可能是其他族裔争取来的。那么我们今天有了美国的一种比较文明的政治秩序,也是由它的先贤或者是之前的人流血等等换来的。所以如果他想要继续享受这个大共同体的话,恐怕还真的是要做出一些牺牲、做出一些贡献,让大共同体更好一点。


游:恩,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刘:(笑)感觉我现在对美国政治也挺失望的。虽然说各族裔、各利益群体自己还是要在现有的政治制度之下争取权益,但是现在最高法里面已经有两个受到性侵指控的大法官了,整个事情对我冲击特别大。


游:搞不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怎么退回到1950年代,这也不失为一种比较新鲜的体验吧。嗯,那今天就这样!


刘:嗯,好的。


丁:好的,谢谢二位


刘&丁:谢谢!



致谢

嘉宾:游天龙 刘冉 丁敏帅

音乐制作:高宇馨

剪辑:王梦尧

听写:谭箫 胡素素

编辑:吃橘子吃成小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