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彩、钢枪、山野、流星......兄弟,我们再出发

团子 南昌大学 2024-01-01



一同奔跑过烈日下崎岖的山路

说过战场上铁骨铮铮的誓言

是交付后背的战友

也是见面时嬉戏打闹的兄弟


是学生

是军人

↓↓是他们↓↓


王延明

南昌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2020级学生


虞洲俊

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2020级学生



童年时从父辈那里的耳濡目染

或是影视剧中的热血澎湃

让他们选择穿上戎装

把一抹军绿融入骨血

再回忆起两年军旅时光

他们说“没有遗憾”

苦与乐 泪与汗

仍入梦来





01


泪中的笑,苦中的乐


王延明和虞洲俊是两名退伍大学生,他们有着同样的热血经历,但是参军的原因却不尽相同。王延明的父亲和爷爷曾经都是军人,从长辈的耳濡目染勾起他对军旅生活的向往;虞洲俊则从小受《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军旅电视剧的影响,因为“想要成为像许三多、庄焱这样的人”虞洲俊毅然选择参军。


2019年,王延明和虞洲俊分别以炮兵和步兵的身份踏入了军营的大门。然而真实的军旅生活与他们期待中勇闯刀山火海的震撼和刺激并不同,这里更多的是严格的管理和日复一日的训练。


满身灰尘与划痕的匍匐前进,需要与蚊虫蛇鼠为邻的野外驻训,极其考验体力、爆发力和意志力的四百米障碍训练,种种这些已为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考验他们的还有骨膜炎、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等常见的伤病,王延明不禁感慨:“很多人说部队苦,确实是挺苦的,但是咬牙忍忍也就过去了。”


夏季的广东闷热潮湿,近40度的高温并没有扰乱日常的军队训练和军人坚韧的意志力。50公里拉练,30公斤负重,一天一夜,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中途只休息四次,每次半个小时,极限的距离对于初次接受高强度拉练的虞洲俊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当时瘦小的他走完十公里便疲惫不堪,想过是否要去后方保障车休息,最终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片刻的犹豫,“走完全程后衣服真的都能拧出水来。”这次经历给虞洲俊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突破,他意识到,有些事情能不能完成,其实是看自己想不想完成,只要一直坚持,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炮兵,王延明常与“危险”相伴。实弹射击中的照明弹是白磷做的,有时会把山头烧起来,炮兵们拿着一把扫把、一个水桶就冲过去救火。有一次,王延明和战友们从山下冲向山顶救火,突然风向一变,火舌朝他们扑来:“我们撒丫子就跑,差点就被追上了。”


与危险共舞,也能体会到独一无二的浪漫。王延明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实弹射击中,十几发照明弹划破夜空的景象。耀眼的白光在空中持续了100多秒,仿佛缓缓划过的流星,最后坠落在山脚下。绚丽的景象映在王延明专注的眼底,至今仍让他念念不忘,他想,这就是专属于军旅生活的浪漫。


退伍那天,虞洲俊记忆犹新。一直和他相互帮助的两位大个子的同年兵,用手抹了一把又一把的眼泪,不爱煽情的他们在那一刻真情流露,对这个挥洒热血的地方做最后的告别后,虞洲俊一只脚刚迈上大巴,那位像《士兵突击》中的史今一样的班长泪流满面地跑过来,抱着他嘱咐:“回去一定要好好干,一定好好干。”时隔许久再想起,虞洲俊依然感慨万分“我从来没见过他们哭成那样。”军人的真情无声却有力。


军队两年苦乐交加的经历,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初,虞洲俊会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而在日复一日的军号声中,他逐渐发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自己、家庭和国家的意义非同凡响。因此即使在退伍之后,再看到关于军队的报道,王延明依旧会想,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若有战,召必回。



02


不同的地点,特别的相遇


在结识之后的某次聊天中,两人偶然发现,原来早在部队时,他们就相遇过了。



那是一次小规模的实战演习,进攻的红方需要长途奔袭一个多小时到达防守的蓝方阵地,长途跋涉中需要翻越各种铁丝网、冲破防步兵装置,当时作为主力爆破手的虞洲俊还要应对蓝方的坦克突袭。而蓝方阵营的王延明只需在阵地守株待兔,用各种装备打好埋伏。


“那次演习基本上是五比一的伤亡率。”虞洲俊坦言,身上现在留下来的伤疤很多都是当时冲山头留下的,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也仍然感叹那场恶战的艰难程度。“冲山头太累了,真的太累了。”所以当虞洲俊发现王延明就是当初蓝方中的一员时,“恨不得揍他一顿”。


共同的军旅生涯让两人有了认识的契机,也赋予友谊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其说两人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不如说是生死之交的战友。



青年突击队刚刚成立时,恰好需要退伍兵带班,两人便由此正式相识。精干、健谈是虞洲俊留给王延明的第一印象。而虞洲俊眼中的王延明既坚韧又执着,“王队长他只要认准一件事,就会不顾一切去完成。”虽然看起来不拘小节,实际上却是“细节控”,能把每场活动规划得井井有条。两人无须多言的默契和相辅相成的性格推动青年突击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壮大,不断完善。



友谊不仅是一拍即合的缘分,更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我们是平常一个电话就能随叫随到的关系。”两人曾和几个退伍兵体验真正的“大学生特种兵旅游”——徒步两天爬完三清山。初春的凛冽里,他们在山顶自己搭建帐篷睡觉,“现在只记得那天晚上被冻得睡不着,蜷缩着瑟瑟发抖。”因为有着相似的军旅经历,所以两人经常有同频共振的瞬间,但大多时候,两人也过着普通的大学生活,“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我也总是叫老王一起打球,虽然他经常打不过我。”



03


绿军装的梦,校园中延续


脱下戎装,重返阔别已久的南大校园,曾经懵懂的两位少年如今更有了方向感。


刚看到校门时,虞洲俊有些恍惚,仿佛过去的两年是一场梦,一眨眼就无踪无迹。王延明转到了新的专业班级,看着周围比他小好几岁的同学,他起初感到格格不入。但他们都很快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曾经刚上大学的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鸟,看似自由却不知归途,对未来一无所知。”两年的军队训练让虞洲俊如愿以偿地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更愿意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每天的阳光都是如此温暖而美好。”虞洲俊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每天花很多时间进行篮球训练。开朗的性格让他收获了很多朋友。而军旅生活让王延明变得更加自律,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并将平时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青年突击队正处于筹备阶段时,王延明就应战友邀请加入了。“我想把在部队中学到的一些技能和方法教给需要的队员,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能为学校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随后,虞洲俊也作为教官加入了进来。“我们想在青年突击队中培养更多人对军营军队的向往,让更多人参军入伍,让更多的青年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青年突击队的日常训练中,他们带领队员们一起进行队列和基础体能训练,学习操作冲锋舟、穿戴防护服等知识,还准备进行野外拉练之类的生存训练。在青年突击队队员晏奕珏的眼中,王延明队长既暖心又严厉,在平日里作为学长和他们打打闹闹,但是训练时就展现出高标准、严要求。言传身教之下,军人的精神在队员们之间生根发芽。




四年前,他们怀着自己的军旅梦携笔从戎

跑过一座座山头

经历一次次拉练

看过独一无二的“流星”

也遇到能挡子弹的兄弟


而回归校园

他们不改军人本色

正在成长道路上阔步前行





(点击进入学习)

(来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往期回顾(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Oi这下谁还分不清新生和老生啊


◉◉84级校友黄瑞炉:兴趣+特长+坚持=成功


◉◉◉ 爆满!提供3.9万余个优质岗位!


◉◉◉◉ 【师说师行】和‘‘一粒米’’较劲,博士叶江平这样干


来源 | 团委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 | 新闻部彭佳睿、万博艺、高鑫钰、陈傲然、邓亚敏

编辑 | 陈傲然、高鑫钰、何怡娟

责编 | 欧阳仟

审核 | 饶勇、廖元新、邱晓怡


来,试试最新的点赞、分享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