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刘琼从手足无措→得心应手!

南昌大学 2024-01-01


为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表彰一批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形成示范效应,从而持续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经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师生网上投票、公示等环节,学校授予钱晶晶等十位教师 2022 年度“十大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刘琼

2022年度

“十大教学标兵”获得者



今天

小南要给大家介绍

2022年度“十大教学标兵”获得者

——刘琼

快和小南一起

走进刘琼老师的故事吧!



七年前

他是一位初来乍到的青年教师

七年后

他是南昌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之一

七年的时间里

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

在不断探索与努力之下

他走出了自己的香樟育才路

他就是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刘琼


01

规划时间,不懈努力


“要做好一件事情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就是得多付出。”2016年至今,短短七年时间内,从一位新人讲师到教学标兵,刘琼靠的是他更多的努力与付出。



博士毕业后,刘琼来到南昌大学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初来乍到,陌生的校园环境与严格的考核要求让刘琼犯了难。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他,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该怎样更好地教书育人。刘琼陷入了一片迷茫,并长达半年之久。 “我觉得那段时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


迷茫过后,重整旗鼓。刘琼开始积极为自己树立目标,短到一个星期,长到一年,不同时间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成就,刘琼都规划得井井有条。意识到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后,刘琼便开始积极求教,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取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黄孝天老师成了他的“引路人”。渐渐地,刘琼培养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科研工作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双创竞赛,刘琼齐手并抓,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总会有学生向刘琼发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的事情?刘琼的答复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花时间,少休息,才能把这些事情都给做好。”一天24小时,每分每秒都尤为珍贵,合理规划时间是破题的关键。刘琼对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进行着严格的规划,要求每天必须完成自己安排的任务,即使是熬到凌晨两三点也不例外。


今日事今日毕,已经成了刘琼对自己的硬性要求。在刘琼看来,这不是强迫症,而是一个人生哲理。“今天的事情拖到了明天,那明天的事情又该怎么办?”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叠加在一起,会使人疲于应对,及时将布置的任务完成,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其它任务。


刘琼对自己的要求还不止于此。当今天的任务完成之后,刘琼便会马不停蹄地将明天的事情移到今天来做,最大化利用时间。早做准备的习惯为刘琼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去应对其他特殊情况,保证了他能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就肯定要把相关的事情做好。而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刘琼恪守着自己的最初选择,始终高标准地要求着自己。


02

需求导向,实践教学


要把一门课上好,刘琼深知仅靠六七年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为了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刘琼选择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除了课堂交流外,刘琼兼任了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辅导员工作,并且在辅导员期满之后,继续获聘为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班导。


刘琼深入参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成功指导包括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在内的30余名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所指导学生共获批5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均以优秀结题,其中1项还入选双创年会,并作为优秀学术论文进行展示。


对于刘琼来说,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要素便是真诚。真诚将刘琼与学生紧密连接了起来,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反馈,刘琼也会直接予以答复,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相较于普通的理论知识传授,刘琼更加看重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在课堂上,无论讲授任何知识点,刘琼都会着重强调知识点向实践的引申,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这个知识点的实际用途。虽然刘琼的授课内容围绕着医学微生物学等理论知识展开,但刘琼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明白关于这方面的科研该如何展开。这个科研有什么用?如何转化成应用?这是刘琼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们往往也能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刘琼精心地构建了基于课程思政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教学体系。这门仿真课程围绕着细菌性食物中毒这一具体案例,让学生们对此案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在电脑端的操作模拟实际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先是通过虚拟仿真进行一个自主的学习效果,再进行线下的实际操作,通过两方面的互补来达成最终的高质量学习效果。


此前的线下实验操作中,学生们往往存在着遗忘操作步骤的问题,操作细节与准确度方面都存在着欠缺。刘琼通过对课程的反馈收集发现,通过虚拟仿真操作,学生们的操作熟练度明显提升,学习效果直观可见。这是刘琼设立虚拟仿真课程的动力与意义所在,未来他将继续探索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式。


03

创新育人,多维发展


在国家倡导双创育人的大背景之下,刘琼也在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刘琼基于自身科研背景与方向,主动带领学生参加双创比赛,为学生们培育双创成长“土壤”。


在团队成员的选拔中,刘琼并不会设置较高的要求,他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第一次见到团队成员时,刘琼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来参与我这个团队,你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些目标可大可小,但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动机与想法。刘琼让成员们明确自己目标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他们的毅力。“如果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面对日后科研的种种难题,会很难坚持到最后。”


刘琼指导的欧姆威克项目团队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并获得最具商业价值单项奖,这是刘琼及团队学生不懈努力的结果。研究之初,团队成员无从下手,相关论文晦涩难懂,实验操作屡屡失败。但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与刘琼的指导,外膜囊泡疫苗落地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次被攻破,项目逐步成熟并完善。



项目学生负责人刘淼文直言:“慢慢地真正做出一些成果后,自己的信心就会加强,加上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我们也觉得科研过程越来越有意思了。”参与此次比赛,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一步步走来,刘琼和学生一起熬夜,一起打磨项目。师生双方都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医学生毕业之后肯定都是去当医生,不需要创新创业。但在刘琼看来,这不完全正确。刘琼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生,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创新创业思维,这对他以后成为一名好医生,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好医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这也是刘琼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他们最初制定的目标,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们在刘琼的教导下,实现了自身能力突破。看到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成长,这是刘琼最大的快乐,也是刘琼最大的前进动力。香樟育才路上,祝愿刘琼能得偿所愿。



师者,人之模范也

他们扎根在教学一线

以学施教 以德立身

站稳讲台

以昂扬向上的姿态 

展现师者风范

TA的故事还在续写!






(点击进入学习)

(来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往期回顾(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考研倒计时六十天!“研”途可期 “壁”定上岸


◉◉李训明:用“早那么一两分钟”实现人生逆袭


◉◉◉祝福!南昌大学为“80后”老同志集体祝寿


◉◉◉◉ 南昌大学第六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全球英才!


文字 | 融媒菁英班学生记者刘嘉豪、李萌、杨子晏、王忻瑶、张宴语

编辑 | 姚佳林、尹佳妮

责编 | 欧阳仟

审核 | 饶勇、廖元新、邱晓怡



来,试试最新的点赞、分享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