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新论】封世蓝: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摘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要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以高质量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补环保生态建设短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时,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于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展开,探究了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落脚于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补短板” 创新推动 政府作用









一、习近平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


(一)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2018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一年来,全党全国落实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成绩来之不易。”[1]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2019年12月15日,习近平提到:“我国区域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2]同时,要意识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挑战,习近平指出:“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上升,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同时,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打好三大攻坚战尤需付出艰巨努力。”[3]


2019年,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面对挑战,习近平提到:“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4]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克难阶段,全党全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底气。习近平强调:“要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扎扎实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5]


(二)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本,最主要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个需要,总体而言是要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则必须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克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举措。2019年5月,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6]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2019年4月,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7]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畜牧业要成为重要推动力。不仅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高质量农业、畜牧业也,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2019年7月,习近平视察内蒙古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微观主体动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8]2019年8月,习近平视察甘肃时又提出:“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9]


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补金融业的短板。习近平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我们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0]要以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要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11]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12]2019年12月,习近平再次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从多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13]


(三)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14]在这一关键时刻,更应该为市场增强信心、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确保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2019年6月,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时强调:“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我们要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互联互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等,建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韧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15]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前景。“应该深入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16]2019年11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再次强调:“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前景。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时代的许多问题,追根溯源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我们应该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机遇,深入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助力五国经济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17]


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2019年11月,习近平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时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遇。”[18]中国推动全方位开放的举措有利于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19]


(四) 以高质量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提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够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专注迸发。”[20]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中国的创新发展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21]


高质量创新面临历史机遇,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倡导国际创新合作。“我们要抓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尊重、保护、鼓励创新。我们要提倡国际创新合作,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让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22]


(五)补环保生态建设短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要坚持将生态优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2018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3]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4]


要实现绿色发展还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25]


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化的重要条件,“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森林管护,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6]


(六)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


政府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27]


二、学术界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一)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性研究


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有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体系,其根本内涵是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与效益的转变,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十四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巨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28]有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应该包括以下方面: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要保证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要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使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29]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他们指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0]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符合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古典经济学和后发国追赶的逻辑演进。[31]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突破结构性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学术界也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大环境做出分析。很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好的,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32]我国有能力有条件维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目标,每年全世界25%~30%的市场扩张仍然会在我国。我国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33]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具备了雄厚的物质资本基础,正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机遇,具备了独立的、完整的、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世界级的消费市场基础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基础。[34]还有学者认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即将迈入高收入及极高人类发展阶段、新型城市化阶段、服务业主导阶段、创新强国阶段和老龄化与少子化阶段。[35]全球经济开启新一轮低迷期,虽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趋缓,但在全球经济全面回落中成功守住底线,完成了预期目标。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最为稳定。庞大的市场、齐全的产业、雄厚的人力资源、强大的政府调控能力意味着中国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准备抓住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克服下一个阶段发展高质量经济所面临的挑战。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区别以往的最集中体现,是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有学者认为,目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主题。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6]


(二) 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认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所在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尤为重要。学术界对于新时期经济发展短板问题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脆弱性


有学者认为,金融短板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和水平不高,而在于结构性矛盾,导致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低下,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37]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直接融资、小型金融机构、优质金融创新产品发展不充分,金融有效供给不足;金融资源脱实向虚、部分企业高负债经营、个别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到位等导致金融风险积聚,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在市场准入、机构设立、债券发行等方面的限制还比较多,金融制度还不够完善,金融业竞争环境有待优化。[38]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金融必将面临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治理金融脆弱性必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项治理机制的发展程度。


2.科技脆弱性


高质量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改变我们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劳动和资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或数量扩张性增长模式。有学者提出,我们必须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协同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更加明显。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补短板的强度。[39]有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我国科技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40]我国要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还需要深化改革,调动人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产业脆弱性


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依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目前阶段,中国量的需求得到了基本解决,甚至部分行业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41]可是,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不足,尤其是制造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不足并存,关键要素支撑能力不强。此外,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的影响凸显,也加强了产业的脆弱性。[42]还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最大短腿,发展不充分、农村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民增收不充分的现状仍没有充分改善。[43]我国现有的产业体系面临着高端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抵御风险能力薄弱等问题,只有突破这些难点,优化产业结构,才能系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 创新推动制造业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有学者认为,要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短板,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增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素质;强化要素支撑,多策并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固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势头。[44]还有学者提出了人才对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制造业赚不得快钱,不能有短期思维,必须久久为功、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制造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聚焦重点、聚力难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不懈动力。[45]


纵观世界强国的崛起,无不以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在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加快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步伐。我们更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2.用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有学者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双驱动”作为主要途径。创新驱动作为一个“轮子”,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轮子”。“两个轮子”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能发挥出整体、综合效应,必然能加速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步伐。[46]


关于改革与开放的问题。有学者强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首要的就是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方式完善宏观调控、激发微观活力。[47]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创新活力不断涌现,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产业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和畅通。[48]在进出口问题上,有学者提出,在新时期积极扩大进口要更加注重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强调与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统筹考量。要在进一步稳定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前提下积极扩大进口,还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49]目前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面对国际压力,有学者认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50]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一带一路”,有学者指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一些风险,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居多,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相关领域风险易发多发。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应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51]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有学者认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伴随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产业中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52]不仅如此,科技的发展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少红利,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已处于全球 5G 发展的第一梯队,在 5G 技术及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已有目共睹,但在核心技术能力方面亟须加强。对此,我们更要坚持深化开放合作与立足自力更生相结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实力。[53]还有学者提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均衡普惠的原则和贯彻深度融合的理念。使数字经济向基层、向农村延伸,打开“下沉市场”的广阔空间。[54]


3.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强化主力军作用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强化主力军作用,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我国目前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势头较好,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有巨大的内需市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丰富。可以说,我国是民营企业发展机会最多最好的地方。[55]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新阶段要想促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坚持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切实依法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切实落实支持民企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推动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搭建更加有助于人才自我实现的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抓住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56]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增加就业、扩大投资的主力军。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要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更需要增强企业家信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4.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头羊”作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党和政府必须走在前、作表率,把握特点规律,坚持科学的理念,制定正确的政策。有学者认为,在新阶段,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政府应该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57]政府应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做到精准施策。例如,在人才方面,有学者认为,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对教育加大投入,继续实行技能人才落户、就业等政策,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小、社会评价不高等问题,确保人才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再分配方面,有学者提出,随着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持续落地,减税降费的红利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因此,政府要继续用税费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以此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58]还有学者强调高质量发展在发展目标、发展理念、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主线、宏观调控手段等方面具有一系列大不相同于高速增长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因此,政府应当在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能接地气的方案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契合。体制机制要注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59]


5.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农业


农业一头连着农民“钱袋子”,一头连着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学者认为,要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当作系统工程去抓,成效才能凸显。首先,要从生产方式抓起;其次,增收,产供销各个环节都必须全部发力。在抓生产环节的同时,要重视有效对接市场,培育优质、绿色农产品。[60]也有学者着重强调,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61]此外,还有学者提出要增强发展都市农业的意识,他提出都市农业是城乡要素互动、“三产”相融合的产业,也是农业的多功能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对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62]


高质量农业不仅包括高质量的农产品,还包括高生产效益的农业产业以及高效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实施。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要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不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造成新的失衡,既要坚持质量优先,又要避免过度关注质量而放松了数量基础。要紧紧聚焦市场导向来把握质量,无论是增产导向还是提质导向,目标都是着眼市场需求,让市场引领生产,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12月21日。

[2]《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12月15日第24期。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7月15日。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12月21日。

[5]《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7月30日。

[6]《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载于新华社2019年5月22日

[7]《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

[8] 《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载于新华社2019年7月16日。

[9]《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载于新华社2019年8月22日。

[10]《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2月23日。

[11]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2月23日。

[1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载于新华社2019年8月26日。

[13]《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12月15日第24期。

[14]《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6月28日。

[15]《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6月28日。

[16]《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11月14日。

[17]《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载于新华社2017年11月14日。

[1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的谈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11月22日。

[19]《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载于新华社2019年4月26日。

[20] 《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载于新华社2019年1月18日。

[21]《习近平向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致贺信》,载于新华社2019年10月21日。                                                     

[22]《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6月28日。

[2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载于新华社2019年8月26日。

[24]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新华社,2019年9月18日。

[25] 《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载于新华社,2019年月5日。

[26] 《习近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载于新华社2019年4月8日。

[27]《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载于新华社2019年11月26日。

[28]胡鞍钢,鄢一龙,龙亮军:《“十四五” 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载于《求索》2019年第6期。.

[29]平子:《把高质量发展当作系统工程抓》,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5期。

[30]胡鞍钢,谢宜泽,任皓:《高质量发展:历史、逻辑与战略布局》,载于《行政管理改革》2019第1期。

[31]胡鞍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造中国道路升级版》,载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32]马建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载于《经济日报》2020年第9期。

[33]林毅夫:《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载于《郑州日报》2018年第10期。

[34]佘惠敏:《第一动力》,载于《经济日报》2020年第9期。

[35]胡鞍钢,鄢一龙,龙亮军:《“十四五” 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载于《求索》2019年第6期。

[36]胡鞍钢,鄢一龙,龙亮军:《“十四五” 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载于《求索》2019年第6期。

[37]林毅夫,付才辉,任晓猛:《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载于《金融论坛》2019年第11期。

[38]欧阳卫民:《着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第9期。

[39]王小广:《以“双驱动”“双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2期。

[40]胡鞍钢,鄢一龙,龙亮军:《“十四五” 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载于《求索》2019年第6期。

[41]王昌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2期。

[42]黄汉权:《突破难点系统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6期。

[43]华实:《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2期。

[44]苗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第12期。

[45]胡衡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立市之本》,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第5期。

[46]王小广:《 以“双驱动”“双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2期。

[47]付芳:《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载于《经济日报》2020年第9期。

[48]午言:《打造“高质量号”中国经济列车》,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第1期。

[49]顾阳:《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9期。

[50]朱静.林毅夫:《我对中美贸易战的三个观点》,载于《新理财(政府理财)》2019年第6期。

[51]杨长湧:《深化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机制建设》,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6期。

[52]林毅夫:《从70年发展看经济学理论创新》,载于《新理财(政府理财)》2019年第8期。

[53]张云勇:《走高质量的5G发展之路》,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第17期。

[54]余建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第5期。

[55]刘坤:《民企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载于《光明日报》2019年第16版。

[56]胡金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建设好四大支撑体系》,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6版。

[57]本报评论员:《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载于《光明日报》2019年第1版。

[58]吴秋余:《减税降费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第5期。

[59]高培勇:《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2期。

[60]平子:《把高质量发展当作系统工程抓》,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5期。

[61]华实:《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12期。

[62]王昌海:《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深度融合》,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第3期。

作者简介:封世蓝,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20年第6期



排版 | 陈艺文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

学者新论

贺大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总述

郇庆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史观

王在全: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王久高:在实践创新中扎实学习和贯彻党章

刘军:弘扬创造精神 实现复兴梦想

孙代尧: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

程美东: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陈培永:以民主与法治的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

宋朝龙:中国制度文化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的示范价值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官方微信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