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5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现代之赤壁大战——金门战役和胡琏(续1)

2016-10-24 橡树· 流浪的橡树


之所以花不少篇幅介绍胡琏,是因为金门战役胡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金门战役是胡琏军旅生涯,第一次担任战役层面的总指挥。并且,一战成功向国共双方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华。


金门会战战前,胡琏的对面是三野第十兵团28、29、31三个个主力军。主官是菲律宾人民的亲外孙,亲儿子(周总理语)海龟叶飞。1949年底叶飞占领福建,进驻厦门,曾经在厦门当过穷酸学生的叶飞,少年多次“闹革命”被当局维稳,如今,一旦得势,频繁而高调过市,很快把乡下母亲接到城里。除却享受生活,其他时候忙于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或者频繁做胜利大会报告,颇有衣锦还乡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神采。



叶飞和他太太。


叶飞闽南红军出身,N4时代,师从谭震林、陈毅等参加抗战。抗战期间,叶飞拿得出手的打鬼子,可能首推车桥战役——这是一次明显推敲就属于战斗的“战役”。因为各种原因,本次战斗不仅被官史上升到战役层面,而且战役意义也被官史津津乐道、不断品味、津津有味。击毙日、伪军若干。


有刁民考证该战役消灭货真价实鬼子1/200人。当然,我不相信。此外,叶飞还是抗战期间,两次著名的摩擦战的主要运动员,作为主要参战部队指挥官,他参加了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战绩据说很辉煌。


于此相比,淞沪会战开始,胡琏以团长、旅长、师长等战术指挥官身份,参加了八年抗战很多主要战役。可谓百战、血战悍将。比较著名的是重庆门户石牌要塞保卫战。面对绝对在人数、武器占尽优势的日寇,上校胡琏师长,督帅手下一众少将、上校副师长、旅、团长浴血奋战。其时,胡琏不断根据地形和战场形势,以设伏、逆袭等等新战法制服了日寇疯狂进攻。因为敌我悬殊过大,胡琏在回答长官战况询问,说出一句气壮山河的话——"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由此可见,两者比较,在抗战期间的战争阅历完全不同。后来在内战战场,两者差异也非常大。叶飞部队是华野主力兵团,老大喊怎么打,甩开膀子紧握板斧照砍即可。而此刻的胡琏,才刚刚晋升少将。内战早期,胡琏以战术部队先后和刘伯承、粟裕等战略集团不断交手,几乎百战百胜。甚至在黄麻战役,把挟孟良崮之威的粟裕打得晕头转向、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围。等到一众论资排辈的国军将军们报销差不多了,胡琏这才在内战末期被提升为兵团副司令。



厦门金门地势航图。


淮海战役突围后,胡琏单枪匹马走马上任闽浙赣边区司令官,以一县一团、三县一师的近乎府军制度召新兵。编练司令带着一众枪都不会放的新兵,面对解放军渡江战役后的势如破竹的攻势,东躲西藏,边躲边练。等到胡琏率领他的新兵退到潮、汕,一支新军已训练成型。蒋介石给予评价:“有十二兵团就有台湾,有台湾就有中华民国。”这支两万来人的新军,就成为后来金门战役的主力,曾经在双堆集全军覆灭的国军十二兵团。


1949年6月以前,国军没料到战局直转如此之快,金门岛全无设防。直到6月中旬,“厦门要塞司令部”才匆匆成立金门要塞司令部,陆续开始在岛上构筑工事,铺设通信线路。至于最早的守岛部队,长相非常难堪——李良荣的斗笠军”二十二兵团以及从上海一直败到厦门的汤恩伯残部。二十二兵团是李良荣担任编练司令,编练新兵转正的兵团,缺衣少粮,三五人一把枪,甚至军装都没配完。汤恩伯残部就更不值得一提,人少且散乱,混编且心惊胆战。随即,李良荣担任金门首任防卫司令官。


很多参加和介入金门战役的解放军将校多有传记、回忆、检讨等等文字。在描叙胡琏上,几乎都是以“华野手下败将”,或者,华野某某司令、军长、师长的“手下败将”。主要原因都是一条:轻敌。似乎,只要不是轻敌,金门就是叶飞夸夸其谈的那句:桌上的一盘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其任性如此,始终不承认战役失败多种因素,实际上是上级推卸责任给下级,下级推诿责任到上级的惯用伎俩。



国军战后的宣传油画,看来宣传和大陆也很类似。


其实,别说胡琏,当时李良荣就推演判定:解放军将在金门,必在古宁头至一点红之间选择登陆。10月24日下午,李良荣督帅部队在古宁头和一点红沙滩上实施大规模反登陆演习直到晚上。几个小时之后,解放军果然就在古宁头至一点红一线发起登陆。另外,就是胡琏本人基于对华东野战军的长期交战对华东野战军的了解与应对,几乎,解放军登陆之后的打法,战法,都在胡琏预料之中。


从来不把刘伯承、粟裕这样的解放军名将放在眼里的胡琏,在知道对手不过是区区叶飞,前敌更是一般战斗指挥员副军长萧峰,心理优势可想而知。这也是胡琏在战斗打响登陆金门,非常流畅指挥部队,贯彻各种战术歼灭登陆解放军,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指挥水准的一个因素。


胡琏在评四野和二野的战略动作,有段话:“毛泽东突然做了个奇怪的决定,令刘伯承与林彪交叉运动。刘进西南,林下两广,全是舍近求远。”也正是如此,才从编练部队得到正式野战军番号的十二兵团,得以从容由潮、汕撤到海上。


得悉胡琏部从潮、汕驻地消失,三野老大饶漱石和陈毅、粟裕研究认为大致有三,舟山、台湾、厦门金门。多次电文请示解放军总部未来行动。尤其粟裕,密切关注让吃了从黄麻战役等一系列苦头的胡琏的动向。



金门战役前的解放军誓师大会。照片里的将士几乎全部丧生在金门。


毛泽东在内战中期,亲笔通告刘邓部中原野战军和饶粟部华东野战军:“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侍机取胜。”这使得粟裕对胡琏部动向非常敏感和重视。金门大战前夕,粟裕还训示部下,在不明白不清楚胡琏部动向的时候,不轻易开始战斗。然而,解放军总部一纸电文,历史就这样确定了金门会战的胜败。


(未完,精彩待续)



 人性崇尚自由。加关注,一起关注历史,关注文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