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1979,东线,谅山决战:万炮攻城,血海与火海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前言
谅山战役为1979年中越战事参战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战事最为激烈的战役。同时,也是1979年中越战事由进攻转为撤退的标志性战役。 本文为纯粹军事研讨,是继续之前同登战役之备战篇;总攻篇;强攻鬼屯炮台篇;玉石俱焚篇;向谅山进军篇;强攻扣马山,外围激战篇等之后的谅山战役最后一篇。 本文约近9000字,设置3元订阅。 说明:学生阅读免费,付费阅读加我微信说明,我退还。订阅朋友如有必要,请添加我的微信zhenxiangshutian,抽空发链接。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彭雪枫与汤恩伯在河南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汤恩伯决战台儿庄——解说台儿庄会战之内线、外线作战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审判与处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战地记者李永安拍摄的《攻克谅山》


《1979,东线,谅山决战:强攻扣马山,外围激战》里面,介绍了东线兵团第55军分组东、西两个作战集群,由东、北方向,对谅山外围实施向心攻击。


战至28日,东线兵团第55军基本全面突破越军依托扣马山、巴外山、扣当山构建的凉山外围防线。


然而,这般纸面上的战绩,如是换成战报和地图标注,则有另外一个表述:


第55军以强大兵力、火力猛攻之下,浴血鏖战2个昼夜,全军推进大约13-15公里。


由这个2个昼夜推进13-15公里,即可侧见当时战争艰难,绝非常人想象的那般长驱直入。


在东线兵团第55军各部之中,当属由友谊关出击,沿凭祥、同登至谅山主要通道攻击前进的第163师攻击最猛,推进最快。


28日这天,经过数次加强、补充兵员、火力,第163师以两个团并列推进,占领并控制扣马山主峰,同等至凉山主要同道,兵锋直指越军谅山核心防区。


当时,在右翼负责协助、配合第163师进攻的第165师也是兵分东、西两路,向东一路,以493团为前驱,由扣马山南麓穿插,打到了凉山西边的奇穷河边。


向西一路,则是第165师的第495团由同登向西出击,在同登往高平、太原纵深,对越军高平、太原方向予以警戒,以保障谅山战役后方。


在左翼的第164师第492团掩护攻击,推进至谅山外围以北巴外山。


此刻,以第164师主力加强了第50军2个团第55军东集群,由广西325省道南下仰攻越军第3师第141团驻防的巴外山、扣当山一线阵地。


截止3月1日,至少,在作战地图上看去,第55军东、西两个作战集群基本推进到谅山城防区域,各部穿插、攻击线路和所在位置也是颇为理想。


看似,发起总攻,不过旦夕之间。


然而,真实的战争不是纯粹的地图推演,更不是军迷们想象中的兵力和火力单纯的比较。


谅山向北,外围地形复杂,更因靠中国边境公路线最近,一直是越军长期向北国防的重要区域。因此,越军长期经营之下,依山顺势修建有各式临时、永备的明暗火力点、高机、高炮及迫击炮阵地、堑壕、交通壕、猫耳洞等等工事。


可见,相比扣马山而言,巴外山、扣当山防线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更加危险。


好在,看似越军准备充分、防守森严的凉山以北外围阵地终有一个极大的破绽。


——临战之时,越军并没有预料到战争会突然爆发,因而在数十公里的巴外山、扣当山防线,防御兵力严重不足。


当时,负责巴外山、扣当山防线和谅山城北防区的,是越军第3师第141团。


该团既要四面分兵驻防巴外山、扣当山防线阵地,又要顾忌谅山城防阵地,在兵力严重不足之下,部属在巴外山、扣当山防线不过约5、6个步兵连。


以数百人去防御如此漫长的防线,很多越军事先修筑工事群甚至空无一人,顾此失彼在所难免。


于是,第55军东集群第164师主力以强大兵力、火力出击,集中突破巴外山、扣当山防线,自然没有悬念。


作战部队向谅山徒步行军。


战至2月28日,第164师主力基本突破巴外山、扣当山防线,控制了通往谅山的道路。


3月1日凌晨,大雾沉沉,细雨绵绵。


越军第141团不顾兵力、火力完全处于绝对劣势,抽掉机动兵力,以连、排规模,组成10余个战术性作战分队,分别潜入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的巴外山、扣当山,在夜幕掩护下,主动对第55军东集群各部实施反击。


越军战术分队凭借植被、地形掩护,以迫击炮、重机枪、高射机枪等火力掩护,分路突袭、偷袭我军第164师第490团和第491团刚刚攻占的多个阵地。


已经清晰化的巴外山、扣当山一线战场,局面复杂起来。


——中越边境战争当年,距离文革不久,军队既有长期疏忽战训,侧重学习、生产、运动的事实,再加上很多作战单位临战前匆忙加强补充新兵,临时提拔基层军官,因而,参战部队作战经验实在是大大的缺乏,临机应变自然出现混乱。


虽然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第164师预备配合第163师总攻谅山的动作还是迟缓下来。


浓雾细雨间,两军作战部队受制于复杂地形、植被和气候,只得漫山转悠,打打停停,各自引导己方迫击炮、重机枪及远程重炮火力,向任何可疑目标发起攻击。


既然无法立刻取得战果,巴外山、扣当山一带的作战态势也就变得模糊不清。


这时,第55军及第163师总攻谅山即将打响。


东线兵团在总攻谅山的要紧时间得悉第164师方向发生状况,为全局考虑,只得命令第164师放弃彻底清肃巴外山、扣当山方向的残余越军,调集主力,保障总攻谅山。


于是,第164师只得冒着越军冷枪冷炮,以第491团从绕过巴外山南麓掩护第163师攻击通道;以490团绕过扣当山,向谅山东侧外围系列战术高地发起进攻,以牵制谅山东北方向的越军。


东线兵团的这一作战调整,对保障总攻谅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55军为保证第163师这个核心集群在预计时间内总攻谅山,自然就要处于次要位置的第164师赶到预设战区,以保障、策应第163师作战。


如此一来,第164师接受命令,自然就无法及时清肃战区的残余越军,只能冒着越军隐蔽火力威胁,向预定作战位置快速机动。


人员伤亡之外,最让第164师难以应付的,是扣当山上的越军的明暗火力封锁。


越军火力控制下,在沿山麓坂然至谅山公路多个路段,车辆几乎无法通过,这使得第164师重型装备、弹药、给养等物资难以送达前线。


缺枪缺粮缺重武器自然无法继续作战。


无奈之下,第164师只能以主力前进,抽掉小部兵力,转身在巴外山、扣当山一线,尽量清肃当地开展游击的越军,以保障自己的后勤线。


——这时,第55军成为东线兵团强攻谅山的右臂,第163师,便是右臂之拳头。


而以右臂之拳打下谅山,则又是整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的战略之重。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27%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