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激战下碣隅里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史话陈纳德与飞虎队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舟山群岛战事:详说上海“二六大轰炸”始末

从朝鲜战争漫说志愿军陆军的发展

美军拍摄的志愿军冲锋照片。


本文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漫说长津湖战役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题记:历史是空间、时间上的一个体系化的学科。朝鲜战争这段历史涵盖大量内容,涉及战争、经济、外交、冷战、政治等等内容,博大精深。 


因而,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就需要去往更远、更宽、更高的层面,在最大化的时间、空间的纵深,以去单纯、去碎片化的视角,平淡去看,理性去想。


如此,便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收获。


本文8000余字,为长津湖战事系列《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的续篇,继续讲述志愿军进攻下碣隅里战事……


1950年11月28日,入夜,在柳潭里方向,却并没有发生激烈的作战。 


经过一夜激战,防守柳潭里的美军陆战5团、7团分组两个战斗群,互为犄角,各自加强构成环形工事,小心守备。 


他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因而,只能固守柳潭里阵地。 


适逢长津湖战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极端低温、暴风雪天气,以及长津湖地区山地、交通情况,为交战双方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在长津湖战役第二天,包括麦克阿瑟在内的美军将领们根据飞机侦察得到的志愿军动态进行分析,认为战区相关公路积雪不散,判断志愿军受制战区恶劣自然条件,应该无法调动更多兵力,继续11月27日那样的如潮攻击。 


然而,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却非这样判断。


史密斯认为,下碣隅里作为美军在长津湖的重要指挥中枢和后勤中枢,势必为志愿军重要的攻击目标。 


在11月28日这天,史密斯从兴南赶往下碣隅里,按照第10军司令官阿尔德蒙要求,建立统一指挥美陆战1师和美7师1个团的下竭隅里联合指挥所。


旋即,史密斯密集下达命令,扩建机场,抢运伤员,以及从古土里等地急调兵力,充实、加强下碣隅里防御,尤其加强位置极为重要的下碣隅里东面高地和南面机场的防御。 


史密斯这一系列作战命令,改变了美军在下碣隅里的防御情况。 


正如史密斯判断,就在下碣隅里紧锣密鼓备战的同时,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58师已于28日凌晨3时,已经长途赶至长津湖战区。


不过,匆忙赶至战区的第58师正面临诸多困难。


第58师根据命令,自22日出发,冒雪翻越东白山,沿途按照前日军绘制地图行军,或被地图失真耽误,或被风雪阻隔,前后耗时一周才赶至战场,因而单兵携带干粮几乎消耗殆尽。


为此,第58师必须速战解决战事,才能退下战场解决断粮问题。


情急之下,第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急于速战决胜,也就以全师兵力,分路在下碣隅里以南的上坪里、富盛里地区隐蔽展开,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包围态势。 


28日入夜以后,风雪更大,夜间温度陡降摄氏零下40度。 


酷寒,直接挑战人类生存极限。


然而,就在如此直接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的、灾难般的极端气候下,一场人与人的,同时又是人与自然的大战,又开始了。


夜10点半,下碣隅里,美军阵地前的绊索照明弹爆炸了。 


这时,在或惨白或幽绿的照明弹映照下,美军哨兵惊讶发现,志愿军正从积雪到膝盖的原野,向下碣隅里机场防线发起冲锋。 


下碣隅里战斗打响了。


下碣隅里攻防战大致态势图。


美军下碣隅里营地。


引爆绊索照明弹的是志愿军负责侦察进攻的前卫零星部队。 


这是第58师及整个三野在国内战争积累的实战经验。


为提高作战准确性与效率,在围攻作战时,以零星部队首轮攻击,试探对手火力和守备状况,明确主攻方向以后,再以主要火力、兵力实施针对性总攻。 


于是,志愿军侦察进攻很快结束,第58师即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左翼作为主攻方向,集中18门82毫米迫击炮、54门60毫米迫击炮,作16分钟的炮火准备。 


当时,志愿军第58师历尽艰难穿插、进攻下碣隅里,为保障部队攻击力,各部携带炮弹,不惜以减少携带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代价,硬生将该师的大部分迫击炮,及为每门迫击炮准备的100发左右的炮弹带到了战场。


也因为此,第58师携带粮食减少,临战当日,已经几乎断粮。 


不过,因为携带相当数量的迫击炮和炮弹进入战场,使得下碣隅里攻击战即成为了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期间,唯一有着较猛烈炮火的攻击作战。


炮火准备结束,志愿军发起总攻。


瞬间,陷入零下近40度的雪原不再寂静,如是地面沸腾起来,整个夜空响彻了口哨声、军号声、喊杀声、枪炮声…… 


志愿军第58师擅长夜袭,极具攻击力,为华野及三野的头号主力师。 


战前,第58师师长、政委黄朝天得到下碣隅里防御空虚情报,因而战斗打响,他即下令以第173团为左翼,以第172团为右翼,以第174团为预备队,向下碣隅里发起了势在必得的猛烈进攻。 


然而,战前美军作战部队不过3个连的下碣隅里,经过史密斯28日全天的部署,已经调集了包括非战斗部队的联合国军共有58个单位的3900余人编入防御序列。


这些部队被编组成下碣隅里卫戍部队,统一由史密斯委任的下碣隅里指挥官,美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指挥,已经围绕下碣隅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环形防御体系。


下碣隅里防务发生极大变化,使得战事变得更为激烈。


漫天飞雪、狂风,以及过膝的积雪,都是滞缓了志愿军冲锋的步伐,同时,超过零下40度的酷寒更是影响了志愿军的火力与冲锋展开,也使得很多迫击炮弹落地不响,完全失效。


如此一来,志愿军进攻迟缓即予美军从容调整火力,以远程优势火力压制志愿军攻势的机会。


朝鲜战争可谓机械化战争发展至巅峰之战。战场上,美军以机械化火力调动应战,自然远远快于志愿军的步兵冲锋。


因而,志愿军攻击迟缓,即遭美军优势火力压制,伤亡也就不可避免地加大。


这时,志愿军总攻击号令发起,第58师各部知道下碣隅里战场态势与情报出入太大,但是战事展开,已无调整机会,只得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进攻。


就此,第173团在西、南两线,迎着美军主要防御阵地,冲锋在先。


第172团则在东线配合进攻。


然而,左翼地形看似平坦,防守薄弱,容易得手,却有着美军事先不计代价以炸弹、地雷、铁丝网、绊索照明弹、及用手榴弹引爆的5加仑汽油罐等布置的宽阔的雷场,火力强大,防御极严。


虽然志愿军发起冲锋之前,即以炮火准备战场,然而,志愿军所用迫击炮虽然适用火力较弱的国内战场,然而,如要以迫击炮用于下碣隅里战场,去清除、压制美军以坦克、雷场等布置的防御体系,自然难以奏效。


是以,美军雷场在志愿军炮袭以后,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在长津湖战役,迫击炮志愿军近乎唯一可用的支援火炮。


这时,志愿军步兵冲锋临近美军阵地,也就只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冲过美军雷场。


雷场爆炸声此起彼落,各部志愿军吹响口哨、口号相互呼应,连绵不绝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


当时,因为史密斯再三要求美军加强火力,美军在机场外围阵地不仅设置雷场 ,还布置了由轻重机枪、无后坐力地、迫击炮、坦克炮、榴弹炮、坦克炮等火力合成的浅纵深火力。


突遇战事,美军各部猛烈射击,志愿军突前火网,伤亡极大。


下碣隅里之战为一场典型的夜战。不过,美军因为得到史密斯紧急调拨的夜视设备,使得美军指挥官、观察哨、炮兵及主要火力都可借助科技设备,对战凭借夜战经验而展开夜战的志愿军。


两军装备悬殊,战事空前严酷。


激战至11月29日子夜,虽然美军以猛烈火力覆盖、拦阻,第173团3000余官兵还是迎面弹雨,毫无畏惧,轮番强攻,牺牲惨重,最终抵近了下碣隅里以西的京下里小村的美军阵地。


然而,志愿军虽然千难万险靠近美军阵地,却又无克制潘兴坦克的武器。


无奈,官兵只得以炸药包、爆破筒和血肉之躯,与京下里阵地的美军坦克搏杀。


如此血战近2个小时,第173团伤亡惨重,攻击力大大减弱。同时,随着战线延长,战事激烈,通讯不畅,第173团伤亡过大,建制已乱,处于营、连各自为战态势。


此刻,第173团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最后时刻,第173团一部约2个连兵力冲进了下碣隅里,甚至逼近了史密斯的指挥部。


然而,志愿军连、营级单位尚未配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第173团一部在冲进下碣隅里之后,却无法与第58师指挥部联系,既得不到友军配合,更得不到后方补给和最新命令。


于是,志愿军眼见击退美军,也就进入美军帐篷和民居内,寻找食物、被服。


战机正在失去……


29日,凌晨2时。


也就在第173团一部冲进下碣隅里之时,第58师第172团4000余官兵作为右翼,正向下碣隅里东线,及东丘制高点发起同样猛烈的攻势。 


其中,防守东丘的美军主要为美军第3师的一个“帮对体制”的工兵连。


所谓“帮对体制”部队,即为美军、韩军大致4V6比例编成的部队,因而战斗力较差。


是,等到战斗打响,志愿军发射红色信号弹指示进攻,早已潜伏山峦的志愿军官兵随即行动。这时,昏暗的信号弹映照着山岳轮廓和呼啸而来的志愿军冲锋,似乎山地随之动摇。


美军居高目睹如此场景,目瞪口呆,深受震撼,也就很快丢弃了极为重要的东丘主阵地。


而后,该连美军退往山岭斜面,得到援军,这才勉强在机场前面组成防线进行抵抗。


志愿军突袭占领东丘制高点,对美军下碣隅里防御形成极大威胁。


志愿军占据东丘,居高鸟瞰美军下碣隅里,扼守了通往古土里道路,不仅尽收下碣隅里于眼底,甚至以一颗步枪子弹,都可以打穿下碣隅里的美军环形阵地。


显然,东丘制高点无疑将是志愿军最有力的迫击炮、重机枪等火力阵地。


如此态势,使得美军十分紧张。


志愿军机枪阵地。


也是美军运气,东丘激战结束,一位来不及逃跑的美军通讯兵藏身山岩,得以躲过志愿军打扫战场,用SCR-300便携电台与下碣隅里美军指挥所取得联系。


美军本来就在下碣隅里战场缺少兵力,此刻忽然得到美军通讯兵引导,迅疾组织远程火力,向东丘予以猛烈炮袭。


美军测定志愿军迫击炮阵地和预备队集结地,以12门105mm榴弹炮和30余门迫击炮实施压制炮袭,对志愿军进攻造成极大破坏。


这次炮袭对美军而言,不过是一次较常规的炮袭。


不过,美军在半小时之内,即倾斜榴弹近2000发,迫击炮弹4000余发在区区不到2平方公里的东丘阵地,火力之猛,实为第58师官兵身经百战却前所未见。


既然没有经历如此高烈度炮袭,占领东丘的第58师第172团一部也就放弃进攻,转入防御态势。


当时,第173团一部正好冲进下碣隅里,第172团则夺得东丘制高点,那么,按照有的战史设定,如是第173团、第172团等部队指挥得当,抓住战机配合夹攻下碣隅里,是否就会逆转下碣隅里战局呢?


答案确实是大概率不可能。


原因,就在于寒冷、饥饿、火力、通讯和地形。


虽然冲进下碣隅里纵深,第173团一部得不到新的作战指令,苦于饥寒交迫,因而不得不四散美军驻地、民居等处寻找食物、被服。


同样,占领东丘的志愿军在激战以后,也是饥寒交迫间迟迟得不到新的作战命令,只得原地防守待令。


此外,自28日夜间发起攻势,鏖战延续到29日子夜以后,志愿军身处酷寒旷野,粮弹断绝,官兵体能消耗,已经难以支持最后的进攻。


可见,志愿军缺少无线电通讯设备,无法即时调整作战计划,又缺少粮弹亟待补充,因而坐看战机逝去,实属必然。


下碣隅里的美军自行速射炮,美军防御主要火力。


战至11月29日凌晨2时左右,眼见第172、第173团双双攻击受阻,伤亡惨重,战事陷入胶着,第20军第58师决心派出预备队第174团,发起最后攻势,以求夺得战场胜利。


就此,志愿军集中兵力,转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猛烈攻势。


下碣隅里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


此刻,双方官兵在苍茫雪原鏖战不息、往返厮杀,枪炮拽光明灭闪烁,死亡与酷寒密布于深邃、幽暗而又无休无止的漫天风雪的夜空,使得战场显得格外的血腥、冷酷。


美军凭借配置强大的火网顽强抵抗,志愿军官兵这无畏牺牲,一波又一波地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 


战事和前一天的柳潭里初战一样,志愿军如潮涌去的攻势,总是被美军密织火网拦阻在美军阵地前面。


但是,志愿军在稀疏的机枪、迫击炮掩护下,依然顽强进发起攻势,一波一波,不休不止。


如此顽强攻击轮番而进,志愿军终于以轻武器击毁结合部坦克,一度打破了美军在下碣隅里机场的防御圈,冲上了机场跑道,与正在施工、备战的美陆战1师的工兵连发生混战。


这时,美军在下碣隅里的兵力枯竭,唯有组织前进指挥所的通信兵、工兵营指挥所后勤等约50人进行反击,以期堵住突破口。


美军在每个连阵地结合部部署坦克,使得志愿军因为缺乏反坦克武器,极难得以突破。


美军局势转向危险。


志愿军攻势如潮,向机场纵深推进,完全不在意零星美军的抵抗。


同时,作为志愿军主要支援火力,志愿军的60mm迫击炮和重机枪伴随步兵冲锋前移,使得美军在环形阵地中匆忙堆放,裸露在外,堆积如山的弹药和油料,已经进入志愿军迫击炮的射程。


美军杂乱堆放的物资如被攻击,哪怕一发炮弹命中,都可能引发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这对美军而言,确属非常恐怖的事情。


如是志愿军真的袭击了这些物资,很大程度上,长津湖战役战史也将为这次大爆炸而必然改写进程。


然而,可能因为战事激烈,也可能因为志愿军太过于迫切需要得到这批物资补充,最终,志愿军没有对其予以攻击,始终忽略这一战机。


战后,史密斯回忆长津湖激战至此,他曾经在忧心忡忡间暗自庆幸美军躲过了这场灾难。


29日3时以后,就在下碣隅里战事最激烈、关键的时刻,事实上也就在志愿军忽视袭击美军物资的几乎同时,美军集中火力、兵力,先后向志愿军主要攻击的机场、东丘、京下里小村等地,发起又一次猛烈反击。


实际上,美国兵确实绝非网络传闻的那种“少爷兵”。


就在机场战事胶着、关键时刻,下碣隅里的美军指挥所的参谋、文员以及工兵、驾驶员等都拿起武器,对志愿军发起了逆袭、近战、甚至肉搏。 


美军战斗意志之顽强,士气之高涨,几乎不逊志愿军。


激战之间,美军再次利用其夜视设备,占据夜间作战主动,最终,美军以火力打击、逼退了志愿军的后续部队,使得最先冲入跑道的志愿军官兵成为孤军。


这部分志愿军在力战之后,全部阵亡。


而后,美军立刻又开始抢修机场。


美军下碣隅里105mm榴弹炮阵地。


时间正在飞快流逝,黎明即将来临。 


因为没有空中掩护,对志愿军而言,失去夜晚也就失去了战机。


因而,志愿军必须抓紧天亮以前的最后机会,继续发起冲锋,以求解决战事。 


然而,战至29日4时以后,战事持续6、7个小时,志愿军几乎粮弹尽绝,伤亡惨重,虽然坚持攻击,实则攻击力正趋衰竭,逐显乏力。


这时,交战双方都是全力以赴进行天亮前的最后的搏杀。


不过,志愿军受制通信不畅、粮弹短缺,兵力优势难以发挥。同时,占据美军受暴风雪影响,以优势的地空远程火力援助战场效率极低。


更为凶险的是,就在双方激战的这天,寒流持续袭击盖马高原,长津湖夜间气温跌落零下40度以下,如此酷寒天灾威胁,使得交战双方既要疲于激战,又要与大自然搏杀,为风雪灾民,遭遇数量极大的非战斗减员,都是处境非常艰难。


天亮之前,双方都将预备队投入战场


11月29日,拂晓,6时,第58师组织了1500人左右兵力,以营、连规模,发起这次突袭的最后一次冲锋。


然而,这次攻击依然没有得手。随后,第58师悄无声息撤退脱离战线。 


天亮了,暴风雪也不知何时停息,望着眼前空无一人的莽莽雪原,看看身后战地救护所里躺满了哀嚎阵阵的伤员,激战一夜的美军官兵庆幸余生,都是很难想象昨天晚上爆发如此惨烈的激战。


不过,阵地余烟袅袅,本来洁白雪原被炮火、硝烟、鲜血、腐炭污染,斑驳难看。如此场面沉浸彻骨酷寒,正将昨晚的战争与死亡,塑造成一个惨淡清晨的碑刻。


北风凄厉,阵亡者遗体为严寒冻结,依然是他们最后战斗的姿势。


11月30日,激战以后志愿军一度占领,随后放弃的下碣隅里美军阵地。


美军迫击炮阵地。


如此极寒天气,如此惨烈激战,使得长津湖战区的美军官兵近乎一夜之间,都明白了他们正处于兵临绝境的危险状态。


于是,他们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史密斯师长。 


这天,史密斯师长已经得到了联合国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和第10军司令官阿尔蒙德的指挥撤退的授权。为此,他开始筹划撤退并且判读柳潭里、下碣隅里战事认为,也许中国军队缺乏足以维持纵深冲击的战斗力量和后勤补给。


于是,他决定利用这点,制定一个凭借下碣隅里据点及机场实施总撤退的作战计划。


29日,上午,史密斯召集他的联合指挥部幕僚、参谋、军官们开会研究撤退方案,会上,史密斯向他们保证:


孩子们,我会把你们带出去的。


而后,史密斯在这次作战会议上下达三个作战命令。


其一,是夺回东丘制高点。


其二,是抓紧扩建下碣隅里机场。


其三,是要求散布在长津湖地区的美陆战1师、美军第7师麦克劳恩战斗群等各部,即刻向下碣隅里集结,预备从长津湖地区实施总撤退。


就此,会议刚刚结束,美军既集中力量向坚守东丘的志愿军的第172团各营、连阵地发起猛烈攻势。


是日,酷寒威压战场,山头到处结冰,交战双方地面行动都是极端气温、极端地形影响,寸步艰难。


因而激战持续近夜,坚守东丘各高地的志愿军第172团各部虽然失去与团、师指挥部联系,但是他们在粮弹告绝,伤亡惨重之下,却数次击退优势美军的进攻。


入夜,风雪骤停,月朗星稀。


就此,美军即以夜航飞机出动,在陆战1师派出韩军特工投资的照明弹引导下,对东丘及周边几条道路、几个村庄予以侦察、轰炸。


当时,第58师准备发起夜袭,正在下碣隅里周围埋伏、部署、调动作战部队。于是,当美军根据地面特工引导,丢出照明弹映照大地,发现志愿军如此之多,即急电召唤机群轰炸。


于是,美军夜航飞机倾巢出动,对下碣隅里周边地区反复进行覆盖式大轰炸。


1950年11月29日夜间的美军战机大轰炸持续一夜,为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第一次派出机群进行的大轰炸。


遭此空袭,志愿军第58师只好放弃当夜攻势。


志愿军放缓攻势,美军也就开始加紧收缩部队。到了11月30日,美军陆战1师第1工程营一部,美军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人和16辆坦克等部队,相继撤回下碣隅里。


就此,美军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大大增强,无论兵力、火力,已经优于志愿军第58师。


这时,单凭第58师兵力要想夺得下碣隅里,已经全无可能。


长津湖战役战至1950年11月30日,志愿军基本形成的分割包围态势。


然而,远在江界的第9兵团司令部却并不了解下碣隅里前线发生的细节。


当时,宋时轮等人根据陶勇的作战报告分析敌情,乐观认为,经过志愿军两天数次夜袭,美军加强下碣隅里防御,实属与被围柳潭里、新兴里等地的美军一样,都是应对无策,坐等被瓮中捉鳖的无奈之举。 


为此,北京根据第9兵团上报战况,专门致电第9兵团:


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 


这时,第9兵团确实对美军下碣隅里飞机场的战役价值评估,有所误差。


因为缺乏与美军作战经验,宋时轮、陶勇等人在基本脱离了美军对战役简易机场的常态利用的认识上,简单认定了美军下碣隅里机场,如同淮海战役的被包围的国军机场。 


说到底,还是第9兵团对美军与国军的装备差距、战力差距、作战思维的差距等等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最后,第9兵团制订了攻击、控制下碣隅里飞机场,不使被围美军撤走,以及调整兵力,预备对美军第5、第7两团之南退部队予以歼灭。同时,留下美军柳潭里固守部队围而不歼,以利钓鱼,以及向南预备打援古土里援军,最终实现全歼长津湖美军的新的作战计划。 


国内战争经验对宋时轮、陶勇等人决策长津湖战役影响极大。


然而,被围长津湖的美军,绝非被围淮海战场的国军,远不是被包围了就可以用围点打援的军事行动,辅以老乡过来吃白面馒头的政治分化即可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中美两军鏖战长津湖的关键,确实就是下碣隅里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小的简易机场。


【关于长津湖战役序列,正在写作中,敬请关注更新。】


2021年11月18日凌晨2时,橡树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