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俄乌战争观察:解说顿巴斯战场的两条战线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图1)2022年10月16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2022年10月16日,俄乌战争持续235天。

我写俄乌战争遇到尴尬的事情,就是在7、8、9月期间,我相继分析认为乌军在顿巴斯战场失利,乌军在赫尔松发起的反击,是重于舆论轻于实战的“象征性远火攻势”等等战况,即遭到网络一票狗血自媒体诋毁为“支持俄军侵略”;而后,在乌军夺取哈尔科夫反击战、红利曼之战之大捷,在高科技和后勤两个领域形成优势,对俄军形成战略面压制态势之后,一票热血想象的网友却又留言奢谈“大国博弈”,不停质问我为什么要“屁股坐歪”,偏去写俄军惨败。

战事分析如此,怎么解释?

无法解释,唯有苦笑。

文前闲语,说的仅是写作点滴心情。负重写作,因而更希望能够得到朋友点、转文章支持。

言归正传。

观察目前国际政治、外交大势及战场态势,我确实无法违心修正此前的判断:

战至10月中旬,综合观察分析俄国的早期颇显强势的“能源与粮食”战略,后期的“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等战略,现在均显失败态势,以及俄军现阶段作战方向颇为模糊;乌军相继在顿巴斯北线战场、赫尔松战场展开战役反攻,夺得战略主动;北约及美国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继续加强制裁俄国、援助乌克兰等等情况,可以确认,乌克兰已经迎来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最好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战机,对俄国展开了战略反攻作战。

目前,俄乌战争进入冬季作战阶段。

受俄乌战争极为苛刻的战场环境影响,高科技作战和后勤保障将更大程度影响战场走势。

因此,除非国际政治、外交大势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在北约及美国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的稳定的援助、支持下,乌克兰在后勤保障和高科技作战领域都将优于俄国。同时,乌克兰将继续占领信息战、电磁战、心理战、导航战、网络战、金融战、外交战、舆论战及现代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的高地,对俄国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作战形成战略性压制。

当然,受天气影响,乌克兰在冬季作战也较难组织更大规模的攻势。

从战略层面观察,2022年冬季作战将奠定俄乌双方2023年战略布局,因此,在仅有2个多月的2022年冬季,俄乌双方的主要作战方向必然首选顿巴斯战场,而绝非会是选在其他战场。

解析现在的顿巴斯战场的核心方向,即为两条战线和两条后勤线:

(图2)10月16日顿巴斯战场态势图。

(图2-1)顿巴斯北线战场之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战场态势。

一、斯瓦托夫-克雷明纳防线(参考图2、图2-1)和别尔哥罗德往顿巴斯后勤线。

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防线,乌军以第92、93、115独立机械化旅、第3独立坦克旅、第25空降旅等主力部队约20多个营级作战群,沿50余公里向俄军发起攻势。

然而,乌军在红利曼之战以后继续快速推进、深入俄军控制的顿巴斯腹地,北约及美军可能未及将GPS信号、星链信号伴随乌军推延而覆盖至新的战场,必然对乌军后续作战造成一定的影响。

顷刻,网络飞传马斯克亲俄言论、擅专中断星链信号等等网络八卦,甚嚣尘上。

战至10月中旬,乌军受天气变化影响及相关高科技作战保障等等影响,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的攻势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很多朋友分析推测乌军攻占克雷明纳,即可围攻北顿涅茨克地区不同。观察最近战况可以发现,乌军向斯瓦托夫-克雷明纳防线发起攻势,主攻方向明显趋向斯瓦托夫方向。

斯瓦托夫在北顿涅茨克-克雷明纳-斯瓦托夫防线西北端头,没有克雷明纳与北顿涅茨克互为犄角的战略优势,同时,俄军斯瓦托夫防御部队多为在哈尔科夫大反攻、红利曼之战败退之残部,士气低落,亟待兵员、物资补充,战力较弱。

最为关键的是,乌军如果夺得斯瓦托夫防线,即可以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或者地面部队顺势东进,直接攻击别尔哥罗德往顿巴斯战场的后勤线的两个要点特洛伊茨克、斯塔洛比尔斯克

这样,乌军既可截断俄军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集群的北方后勤线,加大俄国罗斯托夫往顿巴斯战场后勤线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寻找战机,适时东进,与锡韦尔斯克乌军联合包打克雷明纳-北顿涅茨克。

可见,在现阶段战事中,斯瓦托夫就是俄军克雷明纳-斯瓦托夫防线的关键点。

然而,俄军在哈尔科夫大反攻及红利曼之战屡次战败,顿巴斯战场北线战场已经总崩溃之后,在退防确保克雷明纳-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防御同时,已经再无兵力加强斯瓦托夫防御。

战至10月16日,俄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防线最大努力,唯有在克雷明纳方向,组织炮火协同连级规模地面部队向乌军发起战术性反击。

俄军这种小规模战术反击目的非常明确,即牵制乌军攻击斯瓦托夫。

不过,现代战争对博实力,所谓战术、战法相比实力而言,影响已经变得非常微弱。

因此,俄军既无力组织地面部队发起规模攻势威胁乌军,就只能实施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以消耗己方物资、有生力量去消耗拖延乌军攻势。

如此作战,俄军或者偶在克雷明纳外围取得一些有限收获,但是却不会对乌军整体攻势形成影响,更谈不上可能缓解俄军在整个斯瓦托夫-克雷明纳防线的被动态势。

观察最近战况,乌军继续向斯瓦托夫之南、北外围地区部署部队、发起攻势。

可以参考之前乌军攻势推认,斯瓦托夫将可能成为乌军在11月上旬之前再度插旗的要点。

打掉斯瓦托夫,乌克兰军队即可将战争更进一步推向卢甘斯克腹地,在全局战略面上,十分利于乌军部署、调整2023年战略。


乌军地面部队行动。


俄军在克雷明纳防线的炮兵阵地。


二、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参考图2)和俄国罗斯托夫往顿巴斯的后勤线。


乌军的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背靠乌军顿巴斯战场的核心城市群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为乌军在顿巴斯战场东方-南方的最重要的防御线。

在7月初期乌军连续战败,失去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之后,乌军向这条防线部署了包括第1独立坦克旅、第72独立机械化旅在内的30多个营级战斗群的重兵,战略屏护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群,成为乌军在顿巴斯战场的最后的战略防线。

相比之下,这是乌军在俄乌战争部署机动精锐兵力最少的战场。

因此,乌军在这个方向遭到俄军较长时间维持猛烈攻势,面临极大的作战压力。

不过,在乌军从7月、8月发起赫尔松攻势,9月发起哈尔科夫大反攻,10月发起红利曼战役以后,俄军为挽回在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被动态势,数次从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抽掉精锐部队支援其他战场。

如此到了10月,俄军在这个方向作战的地面部队主力,居然戏剧性变成战斗力远逊俄军正规军的车臣军队、瓦格纳佣军部队和顿涅茨克新俄军。

车臣军队、顿涅茨克俄军战斗力较弱无需解释。

这里,简单说一下瓦格纳佣军部队。

瓦格纳公司为克里姆林宫服务,精挑细选雇佣兵,成员颇多电脑、通信、机械专家,来自伞兵、特种兵、炮兵、装甲兵、空天军等军种、兵种的职业军人骨干,以及根据作战需要,装备了包括T72主战坦克等重型武器的,编制有侦察、突击、炮兵、坦克、工程工兵、通信、参谋部及其他辅助单位的现代化精锐摩步旅。

但是,瓦格纳公司不在俄军序列,纯属来自克里姆林宫政要们的想当然的拍板,交给开馆子发财的俄国富商叶夫根尼·普里戈津承办,具体由几个中校、少校级军官具体操办的商业性佣兵公司。

瓦格纳公司佣兵部队作为一支精锐的有效高科技机械化特种作战部队,介入一些战术性突击或者特种作战,尤其在规模不大的、倚强凌弱的类似诸如2014年俄乌战争、叙利亚战争、利比亚军事冲突、苏丹内战、马里内战,确也夺得了相应战绩。

然而,餐馆老板就是餐馆老板。中校就是中校。

受特定人群的雪碧兑红酒的思维限制,他们的大脑肯定无法接轨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思想,绞尽脑汁的想当然的做大做强,无非就是财主撒手花钱,以优渥待遇、精良装备,去重复加强、组装所谓的精锐军队。

毫无悬念,财主们以重金铸就的这款精锐佣军,终究局限在摩步旅及机械化军队的“金包银”的档次。

毫不意外,当俄乌战争升级为一场大规模的高科技总体战之后,瓦格纳佣兵部队再上乌克兰战场,除却偶传被乌军远火精确打击重创,其他战场表现与车臣军队类似,完全属于不知所云状态。

坊传瓦格纳佣兵部队战力强劲,实则多为人云亦云的戏说。

瓦格纳佣兵部队本身有克里姆林宫背景,俄军正规军既要在瓦格纳佣兵部队方向全力以赴进行炮火准备、友军策应,开辟作战条件;还得顾忌瓦格纳佣兵部队专长特种战,不擅野战等情况,将之妥善部署在俄军相对占据优势的战场,以免遭到意外重创。

可想俄军将领面对这样军队,如何之头痛。网络也就随之哄传,有了俄军将领与瓦格纳佣兵部队、车臣军队的大佬们生成芥蒂,相互内耗的故事。

俄军瓦格纳佣兵部队在俄乌战争表现并非理想。

言归正传。

回到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参考(图2)10月16日顿巴斯战场态势图)。

也正因为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兵力部署存在极大的失误,因而,从7月上旬至今,虽然得到俄军刻意加强的密集炮火、空天军配合作战,俄军以车臣军队、瓦格纳佣军部队和顿涅茨克新俄军为主力,发起无数次气势恢宏的攻击,终究无法撼动乌军的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

显然,乌军能够稳定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守护斯拉维扬斯克及克拉马托尔斯克这个顿巴斯战场的基本盘,才有可能发起哈尔科夫大反攻、红利曼之战。

如此来看,俄军在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的战况可谓非常尴尬。

耗战至今,俄乌战争全局逆势,乌军在全局态势上夺得顿巴斯战场北线战场、赫尔松战场的主动,大大缓解了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压力,并且在这条战线基本形成了两军对峙态势。

我在之前多篇文章论述认为,只要俄乌双方形成对峙战线,即是乌军以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发起烟头攻势,消耗俄军火力、放血俄军有生力量,发起“磨盘战争”的绝佳战机。

同时,在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背后,即为现在俄军最为重要的从俄国罗斯托夫往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的后勤线,也同样暴露在乌军远程火力的射程之内。

如此一来,乌军纵算受冬季极端气候影响,无需发起大规模地面攻势,即可在继续稳定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的情况下,以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发起“烟头攻势”,持续消耗俄军。

就像俄乌双方在两条战线对赌:

乌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防线战局优势,颇有胜算,而在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线,却可以从容与俄军对峙、消耗俄军,如此旷日持久,任谁都能够推测后续战事进程。

也因为此,一位读友留言问我,如俄军这样的机械化军队,在俄乌战争这样的高科技总体战中,可否以谋略来转变战场被动。

我冥想良久,唯有回答:

在现代高科技总体战的态势下,最大的谋略,就是高科技与后勤。

显然,高科技与后勤即是看懂俄乌战争态势的关键之一,也是俄军在战场逐步陷入被动的关键之一。

望诸君阅后三点一转,支持鼓励后续。

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16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