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核衡势政治”,解说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流浪的橡树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2月7日)》

俄乌战争观察:2023年冬季的战争句号和克宫现在的三个战略目标
解读南京会战: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之南京殉国记。
俄乌战争观察:巴赫摩特的又一次“顿巴斯大合围”?

俄新社发布的12月15日最新俄乌战争顿巴斯战场态势图。战局僵持,一目了然。

(图1)2022年12月16日的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的蓝色圆圈、红色爆炸圆圈为乌军导弹袭击,海马斯及火炮攻击。


2022年12月16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96天。


上一篇《俄乌战争观察:巴赫摩特的又一次“顿巴斯大合围”?》详述俄乌战争冬季作战态势,认为目前是俄军以无差别战略轰炸和有限地面进攻V乌克兰以远程精确打击和有限地面进攻。


随着战事延续,俄军战争资源继续大量消耗,对准乌克兰全域基础设施等战略后勤目标攻击,正在抵消乌军形成的战略反攻优势。


俄乌双方处于战略角力的关键阶段。


这是6-7月间俄乌顿巴斯决战之后的又一次战略角力和相持态势。


三天以来,俄乌双方在战场相持作战,战况泛泛可陈,然而转到战场之外,却又可以看到俄乌双方正在着力寻求在政治、外交盘面,影响战争进程。


显然,随着北约及英美等北约、欧盟、7G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对俄乌战争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援乌抗战战略,当然就是俄乌双方以政治、外交等手段进行博弈突破的首要目标。


这样,俄国在能源、粮食、战争、经济诸多筹码已经无效的情况下,唯有重祭“核衡势”政治筹码,重启与北约、美英的政治、外交博弈。


12月16日,俄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披露,俄军在12月14日、15日,将两枚“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发射井进入战斗值班状态。


在国内,这是一条被很多不懂军事的媒体自媒体大呼小叫、惊叹不已,并且赋以“大国尊严”的重磅新闻。


然而如是放弃娱乐喧哗,仅从政治、外交层面理解,这条新闻正是俄国在俄乌战争相持、角力态势下,为寻求与北约、英美达成战略妥协的重大举措。


“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为“白杨-M”洲际导弹升级版,装配3-6枚分弹头,射程12000公里,几乎可以覆盖美国全境,为俄国战略力量之首重武器。


在2022年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俄国即将“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搬到红场公开亮相,在12月战事进入困局,西方国家可能继续加大对乌克兰军事援助之最近,俄军更是接连部署2枚“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进入战斗值班状态。


显然,俄国希望通过“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从亮相到进入战斗值班,证明俄国拥有“强大的核力量”,以此作为筹码而展开“核衡势”政治、外交动作。


此前,在10月至今战事中,乌军实施红利曼反攻,爆炸克里米亚大桥,对克里米亚及俄国境内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已经反复夯实了俄国“核威慑战略”破产的事实。


但是,迫使俄国“核威慑战略”破产的主要力量并非战争影响,而是为多个世界主要核大国的联合力量。


而“核衡势”政治,正是这些核大国的利益的综合体现。


因而,现阶段俄国“核威慑战略”虽然破产,但是克里姆林宫依然可以在放弃“核威慑战略”的同时,在“核衡势”政治框架展开外交博弈,谋求以此影响俄乌战争进程。


面临俄乌战争冬季作战战果泛泛的窘境,“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克里姆林宫进行战场外的“核衡势”政治、外交博弈的一个重要筹码。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及美国与俄国相关“核衡势”的政治、外交博弈始终存在,且基本都在桌面之下,平常少为人们认同。不过,随着战事发展,双方在桌面下进行政治、外交博弈的相关案例正在不断被新闻披露,这也让人们观察俄乌战争进程有了更多视角。


也正是因为世界核大国围绕“核衡势”政治、外交在桌面下的博弈,使得双方核力量无需诉诸武力,即可相互妥协,达成一些难以言喻与心照不宣的结果:


诸如此前北约、美英等西方国家通过限制军援及政治路径,“限制乌军打击俄国境内目标”,在“高科技作战的灰色领域”规划乌克兰反攻范围和力度;以及俄国几乎默认乌克兰西部北约援乌后勤线存在,忍耐乌克兰频繁跨越边境线打击俄国境内纵深目标,等等……


现在,在战略角力和相持态势下,俄国无法以常规战争夺得战略主动,只得利用己方战略打击武器优势,以踩破现代战争规则底线为代价,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借以牵制乌克兰战略反攻,甚至压迫乌克兰重启俄乌谈判。


“无差别战略轰炸”成为俄军必须依赖的战略“杀手锏”。


12月16日,俄军长期无差别轰炸严重破坏基辅能源系统,基辅地铁即日宣布完全关闭并转为避难所。

16日上午,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网上发文称,前一日,俄军从里海、黑海等处发射了76枚导弹,大规模袭击乌克兰全域基础设施,其中60枚导弹被乌军拦截(参考图1)。


同时,面临乌克兰受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压制,日趋艰苦的状态,北约和美英等国正在通过政治、外交、舆论、军援手段,支持和帮助乌克兰逐步渡过危机 。


因此,克里姆林宫为了将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战略轰炸”进行下去,当然就会借助“核衡势”的政治、外交博弈,谋求与北约、美英等国达成以“无差别战略轰炸”替代“核威慑”战略的妥协,从而继续对乌克兰形成战略压制。


那么,北约、美英等国是否会与俄国达成妥协?


剔除政治、外交、舆论等等模棱两可的解释,仅从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即可找到两个可以参考的问题:


其一,北约与美英等国是否会尽心、尽快、足量地向乌克兰援助包括“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防空武器。


其二,北约与美英等国是否会在俄军持续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的前提下,允许乌克兰反制作战,打击俄国境内目标。


诚然,从俄军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以来,乌克兰依靠外援,快速形成了强大的防空力量,甚至在12月14日防空作战取得悉数击落俄军13架自杀无人机的战绩,看似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似乎威胁不再。


然而,俄军这种只许我打你而不许你还手的“无差别战略轰炸”继续进行,依然对乌克兰战略后勤体系形成着致命性影响。


看似,北约、英美及时、足量援助乌克兰“爱国者”导弹系统,可以加强乌军现有防空系统,应对俄军以巡航导弹和自杀无人机发起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但是,即便乌克兰依靠北约、英、美外援形成了更强大防空系统,但是俄军无休止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使得乌克兰陷入被动防御作战,必然背负沉重的战略压力。


那么,乌克兰如何标本兼治,反制和遏制俄军无休止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显然,北约及英美等北约、欧盟、7G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才是俄乌战争的真正裁判。


这些国际组织、联盟及国家既可以通过国际政治、外交和舆论等手段,严厉发声谴责、限制俄军攻击乌克兰全域非军事目标,更可以在军援“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同时,部分允许乌军并且在“高科技灰色地带”支持乌军“报复性”攻击俄国境内重要军事目标。


显然,只有形成这样态势,彻底否定俄军这种只许我打你而不许你还手的作战,才有可能根本性解决俄军以“无差别战略轰炸”遍袭乌克兰全域的问题。


对此,俄乌双方心头明亮。

因此,在这个敏感时期,俄方加班加点,“敲锣打鼓”,连续将“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高调”塞进发射井,无外乎就是向北约、美英摇旗呐喊,希望得到以“无差别战略轰炸”替换“核威慑战略”的妥协。


可见,俄军搬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就算100遍,无非就是克里姆林宫在“核衡势”政治框架外交、博弈的筹码,没有丝毫形成核威慑和实战的可能,却又可能对北约、美英等国现阶段的援乌抗俄战略产生极大的影响。


克里姆林宫如此动作,乌克兰方面当然要积极跟进。


乌克兰地缘敏感,历来为西方国家与俄国双方必争之“战略高地”。


从某个角度去看,乌克兰在俄乌战争确实存在着为西方国家争取战略缓冲空间的意义。


现在,北约、美英等国与俄国正在“核衡势”的政治框架,进行桌面下的外交、博弈,乌克兰作为无核国家,唯有以乌克兰为“战略高地”的地缘筹码,通过描述俄乌战争现状,推演得到三个假设,委婉提醒北约、美英等国的妥协底线。


首先,乌克兰评估克里姆林宫相关俄乌战争的政策、战略,陈述俄乌战略角力现状,认为俄国“完全征服和控制乌克兰”,俄军并没有改变“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意图迫使乌克兰按照俄国的要求,重启俄乌谈判和完全停战。


显然,假设乌克兰迫于战局恶化而无奈答应俄国要求,北约、美英等国必然前功尽弃,坐看俄国兵势顺势推进东欧、东南欧及黑海。


其次,乌克兰在最近战报、媒体新闻中反复强调过去两个月实际战况。


乌军认为,俄军在正面战场没有实现重大的军事目标,却使用导弹和无人机系统地瞄准攻击民用和能源基础设施,对乌克兰造成不成比例的心理影响。


就此,乌军高层确认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的作战目的,就是为迫使乌克兰投降或按照克里姆林宫条件重启俄乌谈判。


再次,乌克兰军方认为俄军将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主力、第2近卫坦克军第1摩步师等部队调往白俄罗斯进行重组、训练,意图形成新的打击力量,在2023 年1月至3月,可能会再度从白俄罗斯袭击乌克兰北方及基辅。


然而,从现在俄乌战争全局态势来看,这三个推演结论似乎并非成立。


截止12月16日,在顿巴斯战场北线,乌军继续向克雷米纳和斯瓦托夫方向进行反攻。在顿巴斯战场南线,俄军则在继续进攻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外围地区。


受气候及自然环境,双方投入兵力有限,作战规模有限,都无明显进展。


此外,在南方扎波罗热、赫尔松战场,俄乌双方相互对峙、阵线分明,处于较为稳定态势。


整体来看,受前线战场持续消耗战和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影响,乌军战略优势有所削弱,但是乌军相比俄军依然有着一定的战略主动。


然而,如是转一个视角,看去乌克兰抗战辉煌战果的背后,确有隐忧。


乌克兰的抗战力量主要依靠全民抗战意志和北约、美英等国援助形成。这就使得北约、美英等国与俄国在“核衡势”政治框架的博弈的效果,必然超过俄乌双方战场搏杀效果,进而对俄乌战争走势形成决定性影响。


可见,在俄乌战略角力的关键时刻,北约及美、英等方面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守住对俄国的妥协底线,支持乌克兰根本性解决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问题,才是乌克兰布局俄乌战争2023年战略和能否继续进行战略反攻的关键前提。



2022年12月16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