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一位造就“军神”的少将:曾克林进军东北往事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11-22
前言
中秋节快乐。 过节辛苦写作,权设3元付费,谨以此文与好友分享。

1948年东北战场,东北野战军炮群。

林彪在东北战场。


前言:


适逢中秋,继续写作战史,没有鸡血,只写干货,鉴于这篇战史敏感和坚持过节写作,故而设置付费阅读,敬请理解。


解放军在战争时期有两位功臣:


一是大将徐海东,一是少将曾克林。


前者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全力帮助中央红军落脚和站稳陕北,从低谷开始步入“战略上坡”,被誉为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从1940年到1954年几乎都是远离战场处于“休养”状态,在1955年凭借资格和“大功”,依旧被授大将衔。


后者同样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却因为战场战功“欠佳”,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


其实,徐海东和曾克林都不是网络传闻的那种“军神”人物,二人都在关键节点立下“大功”,何以后来授衔的标准区别极大?


这就要从抗战胜利,曾克林率部出关说起。


曾克林在抗战时期,先后为八路军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约等于1946年八路军团长或旅长级别。


这样去看,曾克林资格远远不如徐海东,但是,如从宏观战略角度去看,曾克林立功丝毫不逊徐海东


曾克林“大功”何在?


主要体现在东北战场。


如今尘埃落定,毫无疑义,东北战场决定了国共内战最后走向。


早在1945年4月,延安论及时局,明确认为“东北四省是很重要的,即便我们把关内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有了东北,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也正因为东北极具战略价值,抗战刚刚胜利,国共就开始竞相争夺东北。


如此极端关键的战略节点,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凯奉命率部最先进军东北。


在通讯条件极差和频繁与上级失联态势下,他们一路辗转,独当一面地通过联系和协调苏军,“借势”夺取东北门户山海关,最先进入了东北核心城市沈阳。


就此,在苏联与英美签署《雅尔塔协定》,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非常复杂与特殊态势下,曾克林作为八路军中级军官,异军突起,为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和四野夺得东北大决战的战略胜利,立下了三大功劳:

第一、夺取华北进入东北的战略门户山海关,为林彪率10万精锐进入东北创造先机。

在此祝各位朋、读友中秋节快乐。

过节坚持辛苦写作,权设3元付费,半颗白菜价,谨以此文与好友分享。

1945年8月,苏军在日本装备投降和正在投降之际,发起“八月风暴”行动,基本占领东北及热河全境,即刻面临向国民政府移交东北主权问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