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林春 财政研究 2022-04-24

《财政研究》2017年第2期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次数越发频繁,各国对于追求经济增长质量的诉求也表现得越发强烈。财政政策因其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工具而备受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故财政分权改革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也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与回顾,我们不难发现有关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经济增长的广度方面—经济增长规模探讨,而对经济增长深度方面—经济增长质量探讨显然是空白的,基于此背景下,笔者尝试填补这片空白,构建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并进一步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探讨两者之间的促进关系差异性,故此来展开对本文的论证分析。

本文具体从三个角度(收入角度、支出角度和自有收入角度)来构建了中国财政分权指标,而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是效率,本文选用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以此来探讨财政分权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都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导致促进效果的差异性。其中,西部促进效果最大,中部促进效果适中,而东部促进效果最小。中央转移支付在财政分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责任贡献度,对中西部的作用效果要好于东部,侧面烘托出了东部地区转移支付因其饱和性所带来的边际递减效应,应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最优区域财政分权度,实现新常态下财政分权改革对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战略部署。另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应该秉持理性和适度的原则,东部地区因其对外开放程度过快需有所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的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干预程度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和匹配,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且不盲目;人力资本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强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普遍提高;继续推进地区市场化的晋升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为有效配置,完善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作者简介:


      林春,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