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604》

马国兴 读库小报 2021-08-10

《读库1604》面世后不久,“读库文章检索” App就照例及时地做了更新。这款应用软件是由读友“维克默多”开发的,早在2013年1月就已发布。2016年初《读库》改版后,其图标的颜色也与时俱进,红红火火。

 



虽然它只支持针对作者、标题与辑数的检索,无法检索全文,但已足够便捷。毕竟,它只是个工具,多年《读库》读下来,缘于各异的经历与兴趣,每位读者心中也都会有互不相同的链接与索引。


比如输入“刘勃”,就可以查到自试刊号以来他十七篇作品的名字和对应的辑数。而我自己,还看过其单行本《小话西游》《读罢春秋不成歌》《战国五大公知》和《歧途哭返说战国》(读库再版时更名为《战国歧途》)。此外,《读库1505》里的《〈罗兰之歌〉与〈杨家将〉》和本辑的《炼成一个共同偶像》,作者皆引入欧洲历史相应的参照系,高度与视野更上层楼。


又比如输入“贾行家”,除了《他们》,再无其他。但我在翻阅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读库1006》里史航的《野生动物在长春》,以及《读库1103》里蔡春猪的《爸爸爱喜禾》。三组文字,均出自于微博,皆为言简义丰的佳作。


六年前,微博初兴,有专家认为,那里正孕育着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当时,我曾编过一本增刊《微博天下》,并寄给刘勃一览。网络聊天时,谈及此刊稿源的问题,他建议我思路可以放宽一些,比如向古人索稿。他说,其实孔子就是中国第一个“大V”,《论语》即孔子与粉丝互动的记录。听闻此言,我深受启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刊没有再出。如今看来,仅就上述三文而言,文体之新倒也未必,不过足以跨越时间与空间,值得印在纸上,而且以微博记录社会生活,因字数限制而留白,恰恰是阅读互动的起点。


“一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 “读库文章检索”App的退出页面上有两个选项,是“读书去”,还是“再消磨”?推而广之,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人每日都要解答的选择题。





维克默多开发的“读库文章检索”App可点击阅读原文查找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