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幅扉页画里的书店烟火

老二 读库小报 2021-08-10

插画家老二是2020年七期《读库》MOOK(包括《读库2000》)的扉页画作者。当你翻开《读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老二亲切、幽默,充满人间烟火的画作,与读库的气质莫名契合。

 

本文是老二以小品文的形式,对这七幅画进行的独特阐释。


 ▼


作者按:接到《读库》扉页插图约稿,题目自拟,不由想到阅读,继而想到书,最终决定画一画书店,让爱读书的人们过一过眼,万一勾起读者们的剁手欲,还可以为市场经济做贡献,也算功在当代,也许利在千秋。


 

01

实际上,书未必香,铜未必臭,读书的未必是文化人,去书店的也未必爱读书。就像老钱经常光顾一家书铺,为的不是书,而是书铺里屋的一桌四椅。那一桌四椅,明面上为各路文人互相切磋,实际上为各路雀友相互切磋。


老钱去书铺耍钱有点避人耳目的意思,老板在麻将室外卖书也有点避人耳目的意思。反正卖书不赚钱,开麻将室不赔钱,有了这层关系,老钱和老板从心照不宣发展到心心相映,并在“书不是输”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结果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搓麻间隙,老钱也到外屋坐坐,每逢老板出门办事,老钱就帮忙照应。


他对业务不甚熟悉,对顾客倒是颇为热情,看着别人找书的样子带几分痴气,便觉得读书和打麻将一样有瘾头。


至于读书的滋味如何,老钱是没有发言权的,他只记得该读书的时候常听别人高呼“读书无用”,索性放下书本立地干活儿,从此与书本划清界限。多年来,他既没吃过不读书的亏,也没尝过读书的甜头,读书到底有没有用,那得问侄女小孙。

 


02

小孙是块读书的材料,在学校成绩突出,在单位业绩突出。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几年功夫考回一摞本本,年纪轻轻已坐上领导岗位,可谓小有成就。向她打听成功秘诀,小孙笑而不语,据老钱观察,八成与书有关,可见读书有用。


没过几年,顺风顺水的小孙陷入低谷,结婚对象也吹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老钱心疼侄女,破天荒为小孙买了一堆心灵鸡汤和恋爱百科,希望她重振旗鼓扬帆远航。可惜几年过去,小孙依旧原地踏步,如此看来,读书不一定有用。


 

03

对于读书有用无用这个问题,老钱摇摆不定,老板则点起一颗烟,意味深长地说:读书的功用不在于书,而在于人,有用之用仅为小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弄得老钱云里雾里,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吸十包烟。


老板告诉老钱,他年轻时不懂事爱吟几句歪诗,诗歌圈里有个诗人爱涂几笔丹青。人到中年后,诗人的诗歌寂寂无名,无心插柳的丹青却广受好评。评论家说诗人用画笔吟诗,吟出一个后现代派的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其笔意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画品直追八大山人。


老钱问八大山人是哪八个。


老板说,别打岔!然后接着说,诗人靠画画成名,从文艺书店转战艺术书店,埋头混成大师,一尺一万五,一天三丈三。


老钱说,不少赚呐!


老板说,关键在于,诗人一边画画一边叫屈,说诗歌才是他一生的追求,画画不过随便玩玩。


说到这儿,老板喝了口茶水,瞥了眼老钱,掐灭了烟头,咳出一口痰,啐在了地上。

 


04

老板摸爬滚打几十年,张口闭口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真假莫辨虚实难分,有曾经沧海之意,弄得老钱半信半疑。


有一次,老钱和老板说起老周。


老钱说,听说城隍庙的老周死了。


老板说,听说从老周家里搜出不少古玩字画,估价起码这个数。


老钱说,八十万?


老板说,八位数!


老钱说,有那么值钱?


老板说,有那么值钱。


老钱说,我看老周邋里邋遢,整天骑着破自行车跑二手市场,不像有钱人呐。


老板说,真人不露相。他要是为了钱,至于整天围着垃圾堆转?


老钱说,不为钱为什么呢。


老板说,在你之前有个老于也爱打麻将,简直把麻将打成擂台,又在擂台上长盛不衰。后来打到半岛豪庭,翅膀越来越硬,干脆换上卖八鹤,雇个保镖飞奔各地找人码长城——对方可都是扛着金砖来的,最后连裤头也没剩下。五年不到,老于终于扬名立万,江湖人称于东方,也就是不败的意思……你再看看你,你打牌能打出朵花儿来吗。


老钱说,老于是老于,我是我,我不为别的,图个乐呵。


老板说,那不结了。


老钱说,那倒也是。

 


05

老钱打麻将和读书人读书一样,有高下之分,但无需厚此薄彼,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板的旧书铺因旧城改造关门大吉,关门的不止他一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一经网络发酵,上升到经济发展和文化尊严的高度,一夜之间将老板推上十万加,就有些非同小可了。


小孙看到文章忙转发给老钱,老钱看到文章就找老板八卦,老板照例曾经沧海,谈笑间几度被采访打断,对着电话那头慷慨激昂,必要时甚至声泪俱下。


挂掉电话,老钱夸老板有两下子,老板哼了一声,又回到云淡风轻的状态,笑了笑说,我的书全放古籍书店了,那儿有个朋友答应帮忙代销,好歹是份人情,咱也不能闲着,趁热打铁呗。


老钱对书店向来缺乏兴趣,说起古籍书店无异于对牛弹琴。但老钱对老板的事比较上心,某日与小孙闲谈,小孙摇摇头说,他们以前真卖古籍,现在基本卖打折书。打折也未必卖得掉,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读书啊,要不是文房四宝,估计早垮了。穷帮穷,不容易。

 


06

小孙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与其说没人读书,不如说是读书人的自嘲,也就是自愿将读书划入无人问津的境地,自觉承担起被社会淘汰的责任。


标榜读书的人未必是读书人,就像小孙的同事小赵,不但每日打卡经典,而且逢单位发购书券必选一个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日子上购书中心扫荡畅销榜,为完成仪式感,还得拍照发朋友圈……以上种种,被小孙视为体力劳动,与读书无关。


乍一看,小孙未免过于清高,当然,若按读书鄙视链划分,当小赵还在底层扑腾的时候,小孙确已身居高位稳坐钓鱼台了。实际上,小孙并未沾染文人恶习,也不像伪文青那般矫情,在她看来,读书本来很简单,何必搞那么麻烦。

 


07

当小赵去购书中心扫荡的时候,小孙往往在阁楼书店与老张聊天。


老张是小孙的博导,醉心知识学术,无心功名利禄。百忙之余,他习惯与同学们相约阁楼书店的阁楼,请大家喝茶,和大家聊天,顺便把课上了,一举两得。


授课之余,老张也会解答同学们带来的各种问题,尤其青年人的迷茫与困惑,只要稍加点拨便使人醍醐灌顶(例如小孙的事业与婚姻),其功效不输各大仁波切,被同学戏称为张半仙。


久之,张半仙名声在外,来阁楼书店求老张答疑解惑的青年日益增多,把书店搞得人丁兴旺,财源自然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店主一拍脑袋,意识到老张是上帝派来的财神爷,于是为老张添了个雅号,叫张发财。


用时髦的话说,张半仙或张发财时下扮演的的角色是青年导师/意见领袖,其影响力完全可以转化为流量,一旦成为网红,变现指日可待。


遗憾的是,老张对斜杠两边一概不以为然,对网红更是冷若冰霜。在他看来,那些道理不知被前人嚼过多少遍,混入口水掺进墨里印在书上,千百年间早沤烂了。倘若年轻人愿意多读点书,怎至于听自己啰嗦?要知道,在小孙呼天抢地的日子里,老钱送她的书正躺在柜子里睡觉呢。


看来老张说的没错,那就让我们先为他鼓掌,然后振臂高呼:读书真好,书香真香。


本文作者:老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