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锡重大发现!

无锡eTV 2023-10-11

最新科技考古成果!

无锡首次获得6000年前古人类DNA

9月17日,在无锡阖闾城举行的“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华东工作站揭牌仪式”上,无锡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最新科技考古成果——无锡市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人骨检测报告。




报告显示,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成功获取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填补了因为环境影响、保存不佳所导致的中国南方古DNA研究缺环,为世人理解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化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重要参考。






地处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多年,是无锡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堪称无锡地域文明之源。

6月2日,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对在滨湖区马鞍遗址中出土的两座马家浜文化墓葬进行实验室考古,并邀请了多学科专家走进实验室,多角度、专业化提取墓葬信息。

当时,在两座墓葬中均发现了人骨,样本被送至复旦大学古DNA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我们成功提取了其中一具人骨的古DNA,这也是考古界首次获取长江下游地区马家浜文化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科技考古成果现场发布人、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博士后杜盼新介绍,该例样本为男性,检索对比已发表的古代各地区考古提取的线粒体DNA数据,此类型DNA在越南、老挝、印尼、菲律宾、广西的古代遗址和泰国北部的悬棺葬中存在。

据了解,古DNA是指从古代样本中获取的任何DNA,来源于骨骼、牙齿和沉积物等,通过古DNA研究,根据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可以重构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描绘主要迁徙路线。

研究人员通过对无锡马鞍古人与古代人群的遗传比较发现,马鞍古人与中国南方、东南亚的古代人群存在母系的遗传联系。同时,与现代各语系人群的谱系比较,也发现马鞍古人与现代侗台语人群、中国南方汉族存在密切的遗传联系。

“从检测结果初步来看,第一批到达无锡的先民很有可能是从南方走到太湖边的。”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推测。

“目前,长江流域古DNA数据仍然有限,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杜盼新表示,今后,考古界需要更多的人骨资料,特别是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核心区出土人骨的DNA数据,来填补和论证长江下游人群演化脉络。


近期精选
太可惜了!无锡这个综合体
强悍!无锡新地标!很多人还不知道
无锡又一新医院!这片居民受益
要拆了!无锡著名菜场周边

来源:无锡日报编辑:大春、修美腻  责编:肖肖  编审李铁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