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企史记 :蓝光列传(2015-2021)

池光胜 陈雨田 债券池 2022-10-07





2015-2017年:借壳上市成功,土储向东拓展。2015-2016年融资环境相对宽松,2015年3月公司借壳迪康药业上市获证监会核准,2015年10月、2016年3月,40亿中票、40亿小公募获批。拿地方面,2015年对外投资相对积极,拿地强度51.5%,在东部拿地较多,部分地块溢价率较高,如合肥、苏州、南昌等。2016年拿地强度降低,为39.1%,拿地重心为长三角,成渝占比退至15.5%。2017年拿地强度再降低,新进入城市明显增多,包括惠州、太原、杭州、南通、太仓、宿迁、泸州等,收并购拿地大幅增多,占比达到58.1%。销售方面,2015-2017年公司销售增长势头较好,2015年3月提出产品战略由刚需为主转为改善需求为主。


■2018年:债务和土储快速扩张。2018年公司积极扩张融资,累计发行公司债50亿元、永续中票10亿元、短融5亿元、ABS19.6亿元、美元债2.5亿美元,与歌斐资产等设立地产投资基金。公司债务在2018年大幅扩张,有息负债增219.8亿元。拿地方面,2018年相比2015-2017年发生明显变化,(1)拿地规模明显增大,2018年新增土储总建面1495.9万方,相当于当年销售面积的1.9倍;(2)新进入城市明显增多,公司延续“东进南下”策略,当年拿地的36个城市中,新进入城市占63.9%,以三四线城市为主;(3)大盘项目明显增多,10个项目总建面在50万方以上,多位于城市新区,代表项目为宝鸡、新乡、高州项目等。(4)三四线拿地明显增多,建面占比74.0%;(5)低权益比项目增多。销售方面,2018年公司销售增速较高,销售金额排名为历史最优的一年。


2019年:加杠杆和拿地放缓。2019年公司加杠杆放缓,全年有息负债增38.1亿元,增速相比2018年大幅下降56.0pct;融资成本上行,年内部分债券到达回售期,大幅上调票面利率。拿地方面,公司2019年投资放缓,大盘项目有所减少,三四线拿地占比有所降低,但新进入城市仍然较多。销售方面,2019年全口径销售金额完成2013年提出的千亿目标,但权益销售金额出现下滑。其他方面,9月启用上海总部,10 月分拆子公司蓝光嘉宝服务在香港上市,12月更换总裁。


2020H1: “疫情”宽松窗口期扩张融资,拿地积极。2020年初,公司进行组织结构改革,提出“强区域、精总部”; 2020年3月11日,大公国际将公司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为AAA,评级展望稳定。2020H1宽松的融资环境中,公司积极加杠杆, 半年有息负债增加145.1亿元;期间拿地相对积极,拿地强度达到66.6%,上半年拿地金额占全年的57.8%。


2020H2以来:负面舆情增多,加速资产处置,触发债券违约。2020年下半年地产调控加严,公司经营压力增大,负面舆情增多。2020年6月公司收到上交所监管函。2020年全年销售偏弱,排名下滑,权益销售金额下滑。公司从2020年7月起推动资产出售,先后出售迪康药业(2020年7月29日)、嘉宝服务(2021年2月25日),以及多个房地产项目(2020年9月南宁项目、2021年1月河南比斯特小镇实业、2021年5月无锡和骏)。2021年4月以来公司债务危机加速演化。6月4日更换董事长,6月11日部分子公司股权被冻结,6月17日-7月5日连续评级下调;7月5日多名高管离职,7月8日部分债务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7月12日“19蓝光MTN001”触发债券实质违约。


■风险提示:信息披露不完整,房地产调控超预期等




12015-2017年:借壳上市成功,土储向东拓展

    

2015-2016年宽松的融资环境中,公司完成借壳上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2015年3月19日,证监会核准公司借壳迪康药业上市、并定增募资22.3亿元的申请,2015年4月16日,迪康药业正式更名为蓝光发展。此后公司借力宽松的监管环境扩张融资,2015年10月,40亿中票获准注册;2016年3月,40亿小公募获批;公司还于2016年1月、5月与歌斐资产、平安汇通达成合作。2017年8月,拟发行优先股募集50亿元投资成都、天津、无锡3个商住项目。


拿地方面,(1)2015年对外投资相对积极,在东部拿地较多,部分地块溢价率较高。2015年拿地金额 94.3亿元 [注释1] ,相当于全年销售金额的51.5%;传统重仓区域成渝城市群拿地金额占比低于50%,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拿地金额合计占56.2%。公司在部分东部城市拿地价格偏高,2015年5月获取的合肥地块、11月获取的苏州地块、12月获取的南昌地块溢价率达到123.7%、63.1%、104.0%。(2)2016年公司拿地强度降低,拿地重心在长三角,加大收并购拿地。2016年公司拿地金额117.6亿元,相当于全年销售金额的39.1%;长三角为获地核心,金额占比47.3%(无锡、合肥、南京三城),成渝城市群拿地金额占比退至15.5%。部分城市获地成本仍较高,3月南京地块、9月无锡地块溢价率达到80.0%、148.6%。2016年公司加大收并购拿地,收并购项目数占比33.3%。(3)2017年公司拿地强度进一步降低,投资分散化,新进入城市增多,收并购拿地占比进一步上升。2017年公司拿地金额186.4亿元,相当于全年销售金额的32.1%;新进入城市明显增多,1月进入惠州(溢价率39%),5月通过收购进入太原,6月通过收购进入杭州,8月通过收购进入南通,还进入了嵊州、太仓、余姚、宿迁、泸州等三四线城市,收并购拿地项目数占比上升至58.1%。总体来看,2015-2017年拿地集中高能级城市,一二线拿地金额占比89.9%、100.0%、70.6%。


销售方面,2015-2016年公司销售增长势头较好,分别实现销售金额183.0亿元、301.0亿元、58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8.3%。2015年3月提出产品战略转型,从“纯粹刚需为主”大量转为“刚改、改善和高端需求”,在“COCO系、金悦系”等刚需产品基础上,推出“公园系、雍锦系”等改善型产品。



多元化方面,公司在2015年上市初期提出“1+2产业模型”,包括房地产、物业服务和生物医药板块。2016年1月,物业子公司嘉宝股份在新三板上市;2016年12月,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血管进行动物在体实验;2017年初,成立互联网科技公司上海蓝裔网络科技;2017年12月举行蓝光文旅水果侠主题世界产品发布会,进军文旅产业。





22018年:债务和土储快速扩张

   

2018年公司积极扩张融资,(1)债券方面,8月获得中票发行批文14亿元、短融发行批文50亿元,10月获得公司债发行批文25亿元。全年累计发行公司债50亿元、永续中票10亿元、短融5亿元、ABS19.6亿元,2018年为境内发债金额最高的一年。此外,于2018年9月首次发行美元债2.5亿美元。(2)银行贷款方面,2018年7月与民生银行达成战略合作。(3)其他融资方面,3月发起设立“和骏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8月拟与歌斐资产共同发起设立地产投资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不超过20亿元。公司债务在2018年大幅扩张,有息负债增219.8亿元,同增62.8%,为2015-2020年间债务增幅最大的一年。



2018年公司拿地相比2015-2017年发生明显变化,(1)拿地数量明显增多,公司2018年新增土储总建面1495.9万方,相当于当年销售面积的1.9倍;新增项目土地面积相当于2017年的1.9倍。其中下半年拿地多于上半年。(2)新进入城市明显增多,2018年公司延续“东进南下”的布局策略,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的项目信息统计,当年拿地的36个城市中,新进入城市达到23个 [注释2] ,占比63.9%;新进入城市以三四线城市为主,拿地80万方以上的城市包括宝鸡、新乡、高州和眉山等。(3)大盘项目明显增多,2015-2017年公司新增项目平均土地面积为7.3万方、6.2万方、8.2万方,以中小体量住宅项目为主;2018年新增项目平均土地面积达到9.7万方、平均建面30.5万方,10个项目总建面在50万方以上。大盘项目较多位于城市新区。(4)三四线城市拿地明显增多,2018年新增土储建面三四线城市占74.0%,相比2015-2017年下沉明显;(5)低权益比项目增多,2018年新增项目中权益比50%及以下项目占20.4%,相比2017年大幅提升17.2pct,项目平均权益比由2017年的82.7%降至2018年的70.5%。




2018年公司销售增速较高,销售排名上升。2018年公司销售金额855.0亿元,相比2017年增47.0%,销售金额排名(克尔瑞操盘口径)27位,为2016-2020排名最优的一年。


32019年:加杠杆和拿地放缓,新进入城市仍然较多

  

2019年公司加杠杆放缓,融资成本上行。3-8月发行小公募25亿元、中票9亿元、短融6亿元、美元债7.5亿美元,11-12月发行私募债7亿元。境内发债期限和利率基本在3年7.5%左右。年内部分债券到达回售期,公司大幅上调票面利率。8月“16蓝光01” 票面利率从5.5%上调到7.4%,回售金额仍达到23.8亿元,完成转售6.88亿元;10月“16蓝光02” 票面利率从5.25%上调到7.6%,回售金额10亿元,转售0.0亿元。总体看2019年公司加杠杆明显放缓,全年有息负债增38.1亿元,同比增速相比2018年大幅下降56.0pct;全年综合融资成本8.65%,相比2018年上升111.0bp。



2019年公司拿地放缓,新进入城市仍然较多。公司2019年新增土储建面1120.8万方,相比2018年减少25.1%;拿地金额353.1亿元,相当于全年销售金额的34.8%。2019年新增土储有如下特点:(1)新进入城市仍然较多,当年拿地的36个城市中,15个为新进入城市,占比41.7%。新进入城市以三四线为主,拿地30万方以上的有绍兴、常州、涟水等。(2)布局相比2018年略有集中,长三角+西南城市群拿地建面占比64.7%,相比2018年提升27.5pct。(3)大盘项目有所减少,50万方以上项目6个,体量较大的项目包括成都郫都区项目(94.3万方)、宝鸡项目(92.6万方)和重庆江津项目(69.3万方);(4)三四线拿地占比有所降低。三四线新增项目建筑面积占比43.6%,相比2018年下降30.4pct。




2019年公司销售完成千亿目标,权益销售金额出现下滑。2019年公司全口径销售金额 1015.4 亿元,同增 18.70%,实现2013年提出的千亿销售目标。权益销售出现下滑,参考克尔瑞排行榜,2019年权益销售金额768.4亿元,相比2018年下降16.2%。


其他方面,2019年3月,文旅项目“水果侠”落地天津小站镇;2019年9月,启用上海总部,进入“上海+成都双总部”时代;2019 年 10 月,分拆下属子公司蓝光嘉宝服务在香港上市;2019年12月更换总裁。


42020H1:“疫情”宽松窗口期扩张融资,拿地积极

 

2020年初,公司进行组织结构改革,提出“强区域、精总部”,区域层面加大授权,总部层面精简流程。2020年3月11日,大公国际将公司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为A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


2020H1宽松的融资环境中,公司积极扩张融资。3月发行7.5亿公司债,4月发行10.7亿元CMBS,5月发行5亿中票,6月发行11.9亿债权融资计划及2.5亿美元债。2020年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增加145.1亿元,相比2019年末增23.8%。



2020H1公司拿地相对积极。新增土储588.5万方,总价253.3亿元,拿地强度达到66.6%,上半年拿地金额占全年的57.8%。其中长三角为拿地主力,拿地金额占50.9%,拿地金额最高的是宁波(32.1亿)。新获项目单盘体量相比2019年缩小,项目平均建面16.8万方,无50万方以上项目。


5
2020H2以来:负面舆情增多,加速资产处置,触发债券违约

 

2020年下半年地产调控加严,公司经营压力增大,负面舆情增多。2020年6月5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监管函,对公司归母权益占比较低、存货去化等问题提出问询;2020年公司销售偏弱,全年销售金额1035亿元,同比增2.0%,销售金额排名(克尔瑞操盘口径)下滑至39位,权益销售金额(克尔瑞口径)再度下滑。


公司从2020年7月起推动资产出售,先后出售医药业务、物业业务和部分房地产项目。2020年7月29日,公司公告拟以9亿元将迪康药业100%股权出让;2020年9月,将南宁项目49%的股权出售给大唐地产,2021年1月出售项目剩余股权;2021年1月,转让河南比斯特小镇实业60%股权;2021年3月11日,公司公告拟将蓝光嘉宝服务全部股份以49.4亿元转让给碧桂园;2021年5月29日,转让无锡和骏房产53.17%股权予万科。



2021年4月以来公司债务危机加速演化,7月触发债券违约。2021年4月27日,根据界面新闻等的报道 [注释3] ,公司举行投资人电话会议回应市场负面舆情,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武正称,没有考虑出让控股权,有适当的机会时,会引入财务投资者。2021年5月27日,公司按时兑付到期的私募公司债“18蓝光07”。2021年6月4日,杨铿辞去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职务,董事会改选杨武正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2021年6月11日,大公将公司主体评级由AAA调整为AA,展望负面;2021年6月16日,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冻结金额17.9亿元;2021年6月21日前后,公司主体信用评级被标普由“B-”下调至“CCC-”,被穆迪由“B3”下调至“Caa3”;2021年7月5日,迟峰、欧俊明分别辞任总裁、CFO,杨武正及杨伟良接任,同日公司主体信用等级被中诚信国际由AA调降至A,被东方金诚由AA下调至BBB;2021年7月12日,“蓝光MTN001”未能偿还,本息合计9. 7亿元,构成实质性违约。



*感谢实习生宋青云对本文的贡献。



注释[1] 数据来自公司年报,口径为新增土地储备相关合同。
[2] 按照县级市统计,下同。[3]来自界面新闻,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022843.html


相关报告

房企史记:恒大列传(2018-2021) 2021-08-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