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6家在审企业不符合创业板推荐规定?有的已提交注册1年多

投行实务观 投行实务观 2023-02-2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深交所发布了《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推荐规定”):


文件中要求申报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至少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 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二)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 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三)属于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企业,或者按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则申报创业板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不适用前款规定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

为此,笔者统计了目前创业板所有347家在会(已受理尚未注册生效)企业,发现其中有46家应该是不符合推荐规定的指标要求,其中还有部分为过会后已提交注册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根据笔者统计,目前有30家处于已问询阶段的企业、10家上市委会议通过的企业和6家提交注册阶段的企业可能不符合推荐规定的指标要求。由于2022年年报尚未更新,因此本次统计数据区间段为以2019-2021年各发行人的营收和研发支出指标作为参考依据。2022年年报更新后,该名单是否会变动尚待后续分析。


1、已问询阶段企业


目前有30家处于问询阶段的企业可能不符合推荐规定的指标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上述表格中,黄色底纹的拟上市企业为最近1年营收不足3亿元,而且报告期内研发支出也比较低的企业,重庆广电数字、上海色如丹等企业报告期内各年研发支出始终未超过1000万元。营收要么是始终稳定在3亿元以下的某个水平;要么是营收虽然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但由于报告期初营收规模实在较小,虽然营收已经增长了,但是整体来说规模仍然较小。

蓝色底纹的两家汽车制造业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长乏力,同样研发支出也不见多少增长,可能因为公司业绩到了5000万的线,企业选择了申报,但是作为汽车制造业企业,报告期内都没有多少增长,企业有把握未来就一定增长较多吗?

绿色底纹的两家企业,一个批发业、一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与公司的营收规模相比,报告期内研发支出始终可以说是极低,从而导致企业不符合推荐规定。


2、上市委会议通过阶段企业


目前有10家处于上市委问询阶段的企业可能不符合推荐规定的指标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阶段的上述企业不符合推荐规定。但是从企业营业收入指标来看,其中不乏营收规模相当大的企业。

比如瑞信方正的数聚智连,最近1期营收规模近20亿元,主要做电商方面业务,如此来看,公司应该是数据新经济领域企业,或许应该会符合推荐规定的第三条条件。

但像海诺尔环保、长华化学等这样的营收规模相当大,但是研发支出很少的制造业企业,监管层具体如何进行认定,或者说已经通过了上市委审议,监管机构是否还会再次关注推荐规定这方面的要求暂未可知


3、提交注册阶段的企业


目前有6家处于提交注册阶段的企业可能不符合推荐规定的指标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上述企业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中信证券保荐的三博脑科,该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均为0,因此导致公司不符合创业板推荐规定的要求。笔者查询了该公司招股说明书,其报表研发费用金额均为0,但是公司承担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关于该公司如何认定,也算是比较特殊之处。


此外还有万和证券保荐的惠州仁信新材料,该公司主营产品为聚苯乙烯,公司营收体量是相当大,但是可能由于行业比较成熟,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一直较低,从而导致其不满足推荐规定的要求。

不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上述多家不符合创业板推荐规定的企业已经提交注册有一年多,各企业提交注册时间情况如下:



如上提及的三博脑科提交注册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在证监会内已经排队1年之久。到底是不是创业板推荐规定在发挥威力,就仁者见仁了。


总结


上述46家企业分属于如下行业:


由上表可知,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发行人不满足推荐规定的较多,主要系如上所述,多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支出报告期内均较少且增长不明显,从而导致不符合规定。

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行人,由于企业产品多与客户固定资产改造、升级等相关,多数由于报告期内营收较低且增长不力导致不符合规定

不过,由于马上临近年报数据更新季,是否2022年度年报数据更新后,上述不满足条件的企业重新符合条件,就要等年报数据出来后方可见分晓了。

总的来说,很多企业营收规模较小而选择申报,可能就是由于企业正好近两年赶上产业周期或者遇上一些性价比较高的订单,净利润上了5000万的台阶,但是由于不满足交易所规定的营收增长或研发等指标要求可能就导致公司不符合推荐规定。

笔者揣度监管机构定下3个亿的营收作为分界线,恐怕也是看到不少体量较小但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利润到了5000万的企业集中选择申报导致的。

比如目前在会的营收不足3亿元且报告期内营收增长率也不足20%的15家企业,发行人到底如何能解释的通自己是符合创业板推荐规定的,恐怕是个不小的难题:



而且,就在上述46家企业内,有两家营收不足3亿元的湖南华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索迪龙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还被抽中了现场检查,这两家企业能否顺利过检,我们也拭目以待。

以上为笔者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得出的结论,如有误伤或错漏欢迎指正。


获取完整表格,欢迎留言。


往期文章

1、2022年证监会(局)现场检查关注问题及中介机构处罚汇总

2、2022年IPO审核情况大盘点,多维度分析

3、2022年度IPO发行费用分析,投行、会所哪家强?

4、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之模塑科技:多途径虚增净利润,收购子公司承诺期后业绩下滑明显

5、IPO案例盛邦安全:科创板多少是一个“垃圾”收容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