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雪芬:胡鑫宇事件,我不需要审时度势

徐雪芬 徐雪芬札记 2023-04-06

胡鑫宇事件,我连续撰写了三篇文章,均发表在我的小号,欢迎您一并关注,以防丢失。

最新原创:

徐雪芬:胡鑫宇事件乱象,源于公信力太低

徐雪芬:胡鑫宇失踪案之我见

徐雪芬:胡鑫宇事件责任划分

徐雪芬:“无人问津”的胡鑫宇

胡鑫宇事件,我连续写了4文。有朋友我说我审时度势了。这个,我是不承认的。

胡鑫宇事件,是一场舆论海啸。一方面说明政府公信力太低;另一方面说明公众负面信息的免疫力也太低了。

政府的公信力太低,是因为各地的基层政府在回应舆情的时候,大部分是侥幸心理。

他们不是准备怎么应对谣言,而只是期待下一个舆情赶紧覆盖自己当地的舆情,从而实现舆情替代而让自己不卷入舆情漩涡。

他们只关心自己不被讨论、不被议论,却从来就不知道公信力为何物或者说从来不关心公信力损害对国家形象所造成的损失。

在舆情不断的信息社会,基层政府某些执政者的侥幸逃脱,使我们丧失了危机应对的有效契机。

接下来,一旦产生新的舆情,再想引导舆论和重塑形象,国家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胡鑫宇事件,就是属于这种情形。

因此,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议今后对舆情事件中不回应舆情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官员进行严肃追责。

在舆情事件中,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法律人在评论社会热点事件时,已经做到不用迎合上级;也不用讨好群众。

我最不擅长的是审时度势,我也不需要审时度势。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没有政治追求;也没有利益追求。

我只是用我的内心去判断证据,尽量做到不偏不倚,降低事件信息的不清晰度,用法律人的人之常情引导舆论。

当然,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降低信息的不清晰度,做到多少也无所谓。

舆情事件中,有人降低信息的不清晰度,比没人降低好;充分的降低,比片面降低好。

这是一个信息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竞争的社会。我相信真话的力量,比整个世界都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