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语言学论文入选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0部编新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Author 李宇明


2020年出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专辟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收入了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一文。该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次印刷。


教材编者指出,广播、电视、网络等相继兴起,将人类一步步带入了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人们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来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理性决策。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会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学习该单元,重在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李宇明教授《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原文刊登在《中国广播》2016年第9期,收入有改动。现附上全文(和教材略有出入)。



 网络时代是全媒体时代 
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
作者:李宇明

 
[内容提要] 人类的发展有多种表现,获取语言并逐渐发展语言技术、改善语言生活是其重要方面。人类先获取口语,拥有处理“声波”的口语生理器官,建立了“原生口语文化”。文字发明产生了书面语,人类也拥有了处理“光波”的书面语生理器官,还有书写工具及与书报相关的物理装备。广播电视等有声媒体的产生,使人类又拥有了电波这一语言媒介物,并发展出一系列处理电波的语言物理装备。网络时代将传统媒体都网入网中,并产生了许多新媒体,人类的“语言装备”也更加丰富。网络媒体具有全媒体性质,新媒体具有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网络语言生活更加“技术化”。过好虚拟语言生化、消弭信息鸿沟、防止被信息边缘化、争取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话语权,成为当今的重大课题。应站在人类语言媒介物发展的历史制高点上,来规划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关键词] 语言媒介物 语言媒体 网络时代 语言装备




 
各种语言媒体都是建立在语言媒介物的基础之上的。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只拥有声波这一语言媒介物;之后逐步能够使用光波和电波作为语言媒介物。随着语言媒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装备”,包括语言生理器官和语言物理装备,也逐渐丰富起来。网络时代,集语言媒体之大全,集语言装备之大全,是语言技术、语言生活发展的历史制高点。应站这一历史制高点上,全面规划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及其相关问题。
 一、口语时代 
语言是人类发展到智人时代(距今7万-3万年前)才获取的“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2014,P22-26)“人类曾经经历了没有有声语言的漫漫长夜”(胡明扬1985,P21)。利用声波作为信号,并非人类之专利,但把声波作为语言媒介物,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类才能做到。



尤瓦尔·赫拉利   |   胡明扬

从获取有声语言到文字的产生出现书面语,这段时期是人类的口语时代。口语时代人类有各种伟大的进步,本文最关心三点:
其一,获得了语言符号。这种符号的强大在于具有切分、组合功能。句子可以切分为词语,词语可以依据语法组合成为新的句子。当然,词语也可以再行切分,句子也可以再行组合。这种“切分、组合”功能使语言具有非常神奇的功能,即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无限的意义。
其二,把一般生理器官改造为口语器官。口语器官包括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口语处理器官。发音器官主要由肺、气管、声带、咽腔、口腔、鼻腔以及唇、齿、舌、颚等构成,这些器官最初都不是为语言而生的,呼吸、咬嚼等是其“第一功能”,协同发出语音乃是“第二功能”。听觉器官的第一功能是听声音,第二功能是听语音。大脑的口语处理器官也是后来进化而成。
其三,创造了“原生口语文化”。口语时代的杰作是人类至今能够听到或读到的远古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印度的《罗摩衍那》及《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等。美国学者沃尔特·翁(Walter J. Ong)在其著作《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词语的技术化》中指出,几代学者通过对荷马史诗等书面语产生之前的口头作品的研究,发现书面语产生之前的口语时代,人类的文化记忆、表述方式乃至认知、思维方式等,都与书面语产生之后有很大不同,并提出了“原生口语文化”“书面文化”的概念。苏联心理语言学家卢利亚在20世纪30年代,曾对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中亚地区的口头传统进行了研究,结果也证明文盲与有文化人的表述方式、思维方式存在重要差异(见沃尔特·翁1982:P38-43)
沃尔特·翁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词语的技术化》

 二、文字及书面语 
为打破时间、空间对口语的限制,在结绳记事、实物传信、图画刻符等探索的基础上,人类最终在距今5500年前创制出了文字(周有光2011,P49-63)。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书面语的媒介物是光波,人类从此具有了声波和光波两种语言媒介物。文字及书面语的产生,特别是印刷术及报刊杂志的出现,对人类的进步影响巨大。
周有光


其一,产生了“识字人”这一文化群体。他们可以对书面语反复修改雕琢,使之成为经典。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有意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而形成不同文体,使语言功能得到丰富发展。修饰文章的经验及文体风格的体验,可以作为知识传授,这便有了最初的语文教育。
其二,产生了“书面文化”。书面语可以将人类的经验远达八荒、遗传千代,人类的文化记忆不再仅凭口耳,历史由传说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信史阶段。特别是印刷术的出现,书籍复制的速度大大提升而成本大大下降,并催生了报纸及新闻、消息、社论、现代广告等各种新文体,“识字人”群体不断扩大,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垄断品,新闻可以及时影响大众。大量研究表明,书面语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记忆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叙事方式、认知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其三,人类拥有了声波、光波两种语言媒介物。语言生理器官除了原先的口语器官之外,又发展出书面语器官。书面语器官包括文字书写器官、文字识认器官及大脑书面语处理器官。书面语器官的语言功能也是“第二功能”,手、臂的第一功能不是写字,眼睛的第一功能不是读书。此外,大脑书面语处理器管与大脑口语处理器官应有密切关系,但是否它们就是一套处理器官、一套运作程序,还不太清楚。
书面语器官是通过教育来实现其语言功能的,如果忽略儿童学话的经历,口语器官的语言功能仿佛是“天然”的。而且,口语的使用只有生理器官就基本可以,而书面语的使用则需要有书写工具,需要制书、藏书、运书的物理条件及技艺,亦即需要物理上的语言装备。特别是印刷术出现以后,书写、阅读、印刷存运书籍的物理装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电波与有声媒体 
1831年,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人类开始能够使用“电”这种新能源。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开创了用电处理语言的先例。1895年,电影正式诞生,且在这一年人类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人类开始步入有声媒体时代,语言又拥有了“传声传影”的电波媒介物。
早期电影中 卓别林的剧照
电波把声波、光波这两种传统的语言媒介物电波化,有声媒体对语言功能进行了放大,并不断有新发展。有几点令人关注:
其一,语言的传输技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声媒体时代,语言传播更加便利,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传播人群更具针对性,传播幅员也更加辽远。特别是在标准语音的传播方面作用显著,标准音的社会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二,大幅度提升口语的功能。播音口语一般都有书面语支撑,但既不等同于书面语,也超越自然口语。随着各种节目的表达需要,播音口语会形成不同的文体(语体),比如正式的播音语体、主持人语体、体育解说语体等。有声媒体对播音、主持人的口才有新要求,对记者、编辑也有不同于平面媒体的新要求。
其三,有声媒体不需要个人再增加一套处理电波的生理器官,但需要添置收音机、电视机等语言物理装备。社会为有声媒体要增加许多新装备、新行业和新职业,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建造,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与接收,以上所涉及的各种设备、人员等。就技术层面而言,语音处理技术获得巨大发展,处理语音的电子设备接踵而生,如留声机、录音机、麦克风、扩音机、电话机、电影、广播、电视等等。五千多年前,人类用文字技术打破了时空对口语的限制,而此时,人类又用电子技术打破了时空对口语的限制。
 四、网络时代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90年代形成商业化的互联网。通讯卫星的发射、海底通讯光缆的铺设、互联网的广域使用,使语言信息可以瞬间传输到世界各地。商业化的互联网迅猛发展,迅速进入大众生活,将整个人类都带入计算机网络时代。
网络媒体是网络时代的突出表现,其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迁移到网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类是伴随网络而生的各种新媒体,如网络新闻、BBS、博客、微博、短信、QQ、飞信、微信、微电影等。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类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负载方式,声波的、光波的、电波的,几乎都可以网进互联网里。其中最活跃的网络新媒体都是“微媒体”,信息呈现“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没有“新闻守门人”的自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重要补充。
网络时代人类的语言生活要比网络媒体更加丰富多彩。有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语言交际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人类现在的交际更多地是面对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传统的“人~人”交际模式使用范围正快速缩小,新兴的“人~机~人”交际模式正发展为主要交际模式。过好语言生活,个人需要较为复杂的“语言配置”,不仅要有两套语言生理器官,即处理声波的口语器官、处理光波的书面语器官,还要有一系列处理声、光、电 “三波”的语言物理装备。而社会,则需要拥有处理声、光、电“三波”的语言技术、语言物理产品及相关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体系,还需要拥有与之相关的语言产业和语言职业。
其二,过好虚实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网络不仅产生了网络媒体,不仅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而且还为人类在现实空间之外建造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使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产品,如网页浏览、键盘输入、电子邮件、PPT制作、QQ,短信、微信等,写字的机会渐少,键盘打字、触屏写字及屏幕阅读逐渐成为新习惯。而网络新媒体的“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也会影响到人类的语言使用习惯,且需要更高的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互联网+”的今天,在中国网民数量超过7亿的今天,虚拟空间的“虚拟性”已经极大减弱,虚实两个空间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新特点。过好虚拟语言生活,管好虚拟语言生活,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其三,妥处“信息边缘化”问题。网络时代最大的不公平是信息获取的不公平,最大的危机是被信息边缘化。要关注农村、西部、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要关注离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尽量减少不上网、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作为国家,不仅要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力,加强公民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消弭信息鸿沟;而且还要努力发展网络,以保证国家不被互联网“边缘化”。
互联网时代是人类语言技术、语言生活发展的新的历史制高点,拥有语言媒介物最多,语言装备最多。回首往事,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在享用印刷术带来的成果方面,中国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有声媒体中国发展相对滞后,一直在跨越式地追赶。网络的发明权也不是中国,但是中国今日的网络技术及对于网络的应用,已经有了巨大进步。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当此关头,应全面规划中国的语言生活,特别是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争取网络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争取网络媒体中的话语权,争取中国网络媒体的国际话语权,为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中国能够跑在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明扬 1985  《语言与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李宇明 2010a  《中国语言规划论》,商务印书馆。3.李宇明  2010b 《中国语言规划续论》,商务印书馆。4.李宇明  2015  《中国语言规划三论》,商务印书馆。5.吕明臣等  2008  《网络语言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6.尼古拉斯·奥斯特勒  2011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章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7.苏·赖特  2012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陈新仁译),商务印书馆。8.王  宁  2015  《汉字构形学导论》,商务印书馆。9.沃尔特·翁  1982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词语的技术化》(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姚小平  2011  《西方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1.尤瓦尔·赫拉利  2014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g,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12.于根元  1996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3.周有光  2011  《世界文字发展史》(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收入文章

1、《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作者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原文刊登在《中国广播》2016年第9期;

2、《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原文刊登在《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6期,原标题为《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

3、《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人民日报评论,2015年02月26日05版。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重磅福利!近期49场/次线上公益学术讲座回放集锦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开始申报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会议征稿 | 面向教育应用的自然语言处理研讨会
会讯 | 第二届Talmy语义学会议
讲座视频 | 李嵬 Li Wei:超语与认知Linguists Online系列)
陆小飞、刘颖颖: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程式语研究与教学应用
会讯 |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语言学年报 | 2020下半年语言学学术会议集锦
2020年7月-12月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重磅直播丨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 学术直播间(7-8月陆续8场讲座)
心灵与认知文库 · 原典系列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牛津社会语言学丛书 | 9种精选,一次看个够(可试读)
文秋芳:加速我国应用语言学国际化进程:思考与建议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新书推荐 | 陈晓晨《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历史变迁的逻辑 》导读
特别推荐 | 语料库与语言对比研究
王峰 陈文:国外翻译史研究的课题、理论与方法 |《中国外语》2020(3)
公共标志英文译写指南:旅游景观名称 | 教育部语信司
德克·希拉兹:词汇意义研究|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8)
马克·特纳讲座|概念整合:语法、语言和交际的核心过程 (Linguists Online 10)
荐书 | 7折特惠!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书讯 | 2020年6月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33种
重磅 | 国新办公布61个重大国家战略常用关键词英文译法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100个常见公共标识的英文表达,太实用了!
中国外文局审定450余条中国时政术语标准英译(附电子版下载)| 双语资源
会讯 | 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2020年会暨第12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会讯︱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报名及发言征集通知
会讯︱国际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二号通知)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TOP 10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语言学巨擘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讲座视频|Jackendoff:The Texture of the Lexicon 词库的组织结构
讲座视频 | 史蒂文·平克:语言、认知和人类天性
讲座视频|克里斯托:How English Conversation Works by David Crystal
埃弗里特:语言如何起源|Linguists Online 系列讲座第6期
马丁·休伯特:历时语料库、文化和构式演变 | 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17)
人类认知的边界在哪里?——乔姆斯基的回答
Lakoff《不要想大象!》| 重建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by Lakoff & Johnson)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全览 | 语言学微课堂
苗兴伟:什么是话语分析?| 语言学微课堂
重磅资源 | 外语教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免费下载论文写作资料大礼包)
LingPress | 语言学中外文重要期刊目录一站式阅览
书讯 | 2019年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全年书单
《爱丽丝》是个语言(学)宝藏
语言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10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新书推荐 |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目前已有1.59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