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英凯 | 与许渊冲先生有关的九次“论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友直友谅斋 Author 友直友谅斋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与许渊冲先生有关的九次“论战”——《许渊冲译诗“三美”论批评》(第32篇)

刘英凯

马红军教授的专著《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论与实践》是张柏然和许钧联合主编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译学新论丛书”中的第一本,出版于2006年。从题目上就可意判定,是研究许渊冲先生治学的专著(下称《马书》)。
《马书》在第一章“走进许渊冲”中的第四节分三个小节总结了许渊冲先生的性格缺陷。看得出《马书》是籍此分析他治学得失的思想和性格根源。在第二章,《马书》总结出有关许渊冲的“三次论战”。许先生是个学术好“战”的教授,他不以“战”为贬义词,自己又不甘寂寞,于是归纳出另外的“论战”总共六次。因此拙文才把“九次‘论战’”放入题目之中。
第一场论战
在《马书》第73页,马教授指出第一场论战“是韵体译诗利弊之争。他(许教授)主张 :中国古典格律诗词翻译应坚持“三美”原则 ,为了音美必须押韵 ,为了形美必须符合英诗格律。首先同他正面交锋的是深圳大学的刘英凯教授, 后者详尽列举了韵体译诗的六大弊端,矛头直指许洲冲。这场论战从 1982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其中尤以许同刘英凯(1982 ; 1986 ; 1987 ; 1989 ) 和江枫( 1990 ; 1995 ; 2001)等人的争鸣文章最富代表性。许同刘的争论集中在中诗英译的策略,而同江的争执则以英诗中译为焦点。第一小节是“因韵害义”第二小节是“中诗英语的策略”  许渊冲的多篇文章都曾涉及“三美”标准, 但核心主张可以归结为六个字 :求美重于求真。
《马书》在第75页提到:从 1982 年开始,刘英凯多次撰文同许渊冲就译诗标准问题提出商榷。实际上,多位学者都参与了对译诗标准的讨论,如翁显良( 1983)、吕俊 、侯向群( 1996 )、赵彦春(1996——刘按:赵教授是少数支持许先生的韵译派)、孔慧怡 ( 1997 )、高嘉正(1997)、刘重德( 1999)、穆诗雄( 2000)等 ,但刘英凯的文章影响更大 ,也更有针对性。刘英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集中论证了三个问题:一 、不押韵就不是诗吗?二 、韵体译诗利弊的大小;三 、翻译是否该走《鲁拜集》的道路 。他指明了韵体译诗的六种弊端:超码翻译,添枝加叶:减码翻译, 削足适履;破坏原诗的含蓄美;抑义就辞 ,更易原文:译文重复累赘;译文风格同原文背道而驰。
对刘文的诘难,许渊冲以《从诗的定义看诗词的译法》为题 ,逐一进行了 反驳,将所列 的六种弊端原样返还给刘方(《文学与翻译》,201-207页 ) ,并认定刘英凯的《再商榷》属于“‘外科’派(刘按:许先生的“外科派”,即指“外行派;只懂诗外元素,不懂诗的内部”。几乎跟他意见不一致的所有批评者都被他称为“外科派”)最片面的文章”。(《诗书人生 》,第397页)……《马书》第77页说,刘英凯所以反对押韵,除去“ 因韵害义”外, 还基于这样的认识:原文既然是诗,有诗意,那么译文只要译得忠实,就一定也是诗。刘文所指的“ 忠实”对象比较明确 ,即原诗的“诗意”。就译诗而言,他所说的“译者的第一责任就是忠于原作”,指的也应该是“诗意”。
然而 ,许渊冲的“忠实”却不限于此。在他眼里。“意美”是必须而且能够传达的,所依赖的理据便是“以创补失”一一即使意美实在无法传达 ,还可以借助音美或形美加以弥补。……”针对“因韵害义”的指责 ,许渊冲回应说,那属于“翻译艺术还不成熟的表现” ,即尚未(像他本人那样)达到“从心所欲, 不逾矩” 的艺术境界。(《翻译与评论》)……
 
《马书》在第79页提到,大多数西方学者和翻译家都明确反对押韵。美国诗人翻译家 Sam Hamill强调 , 汉语基本为单音节词,属于韵宽的语言,因此五 、七言诗行末都押韵;不过,试图韵译中诗的结果 ,大都逃不掉带有学究气的“打油诗”的味道 。(Hami11, 2000 :25)(3] 英国语言学家 、翻译理论家萨瓦里(1957 :85) 总结说 :大凡将抒情诗译成外语而押韵者 , 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删除原诗原有的 内容,二是添加原诗没有的内容。( 4] 知名文论家与翻译理论家列夫维尔(Lefevere,1975 :49) 的立场更为鲜明 , 认定韵体翻译诗歌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doomed tofailure from the start) , 尽管他的话并非针对中诗外译。
《马书》在第85-86页提到:中英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音体系 ……在《牛津英语翻译文学指南》( The Oxford Guide to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 一书中,香港中文大学知名学者孔慧怡教授(Eva Hung,2000) 委婉地表述了对中国韵体诗歌译者的批评 :许多中国大陆中诗译者的“尝试虽大胆却又往往不得要领”( brave but sometimes misguided efforts),因而这类译者很难成为关注对象。[8] 在同笔者(刘按:马红军教授)的通信中,她进一步解释说:我并非先验地反对韵体译诗 ,只是不相信大陆译者有能力那样翻译而已——事实上,无论哪种国籍,也不论哪个国家,大多数译者都没有能力尝试韵体翻译。……
 《马书》在第87页针对中诗翻译过程中,有些译者过于关注形式的做法 , 香港岭南大学孙艺风(2004 : 87 )警告说 :“我们应该注意到 这样一个事实 :这种被过度关注的形式最终会颠覆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 从而使形式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次论战。
《马书》在第89—103页页介绍了有关许渊冲的第二次论战。
1987年,刘英凯的《归化一一翻译的歧路》拉开了此次论战的序幕。该文是反对归化的标志性文章, 并将“归化” 界定为 :喻指翻译过程中,把客“籍”的出发语言极力纳入归宿语言之“籍” , 英译汉就不遗余力地汉化 ;汉译英则千方百计地英化, 余则类推。作者在列举“归化” 的五种弊端后指 出 ,“移植法”(“异化”)理 当在翻译中 占 据主 导地位 , 而“归化”则是翻译的歧路。
持“异化”观点的另一位代表是许崇信。他于 1991 年发表《文化交 流第二节归化异化的导向与翻译》, 认为外来文化客观上存在着差异, 翻译时应该在如实保存“异”的同时,能让读者理解“异”之所在及其含义 , 而“归化”有碍于交流和相互了解,从整休上说是不科学的。 ……南京大学西语系翻译研究中心和《文汇读书周报》组织了《红与黑》汉译读者意见征询。1995 年 7 月1日 , 《文汇读书周 报》刊登了调查结果和读者意见 :316 份反馈意见表显示,异化色彩较浓的郝运译本比较受欢迎 ,支持率为 27. 9 % , 证明大多数读者喜欢与原文结构比较贴近的译文 ;而主张归化的罗新璋 、许渊冲译本支持率较低(分别为 19. 2 % 和 15. 3%) ;其中 , 喜欢“等值”的读者为 78. 3 % , 喜欢“再创造” 的仅为21. 7 % 。以许渊冲为 代表 的 归化派主张 , 译文应力 求做到使读者“乐之”。但此次调查表明 , 归化派译者的动机和追求同读者反应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 这更加引 起译论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在许钧的《文字 · 文学·文化一一〈红与黑〉汉译研究》 ( 1996)中 ,“归化”原则成为众矢之的。施康强的《红烧头尾》指责许渊冲译文“顾盼自雄” , 肆意“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 、东鳞西爪的 写作”。许渊冲 在译本序言 中提出 的翻译观则遭 到 罗国林、韩沪麟等多位学者的抨击( 参见许钧 ,1996e; 1998) , 许钧( 1996a;1996c)更是将许渊冲提出的“三化”方法归结为:化无定法,深浅无度,完全随心所欲,背离了原作的风格。
《马书》第(93-94页)提到:这次论战还涉及 具体的翻译手法及译例 , 比如四字格成语的运用。许渊冲主张应多用四字格来发挥译语优势和译者的创造性(《文 学翻译是两种语言 的竞赛一一一〈红与 黑〉译本前言 》z许钩 ,2001 : 229) ,又言发挥译语优势包括四字成语 ,但并不限于 , 也不等于四字成语〈《谈翻译理论的研究 》, 四字成语即使是“陈词滥调”,只要使用得当,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文学与 翻 译》 218 页)。韩沪麟、施康强则对许的发挥优势 , 以 少胜多 ,特别是四字成语的使用提出质疑。赵瑞蕻提倡朴素而不花哨 的译文风格 ,反对多用 四字格。( 许钧 ,1996) 孙致礼(2002) 倡导译文从归化走向 异化 , 同样不支持典型的四字格。在译例方面 , 则主要集中 在《红与黑》的开头和结尾两句。一些论者以许渊冲将开篇的“jolie”(漂亮)译为“山清水秀”为例 , 认为他的译法超出了 “ 自 由”的限度, 缩小了读者想象和 阐释的空间,人为地剥夺了读者的理解权。
 《马书》在第3页说:总之,经过各界学者的反复争鸣、探讨,异化翻译在沉寂 了多年后 , 重新确立 了自己在理论上的优势。
饶有趣味的是:许先生所反复引为知交的杨振宁先生跟许先生的看法颇有距离。《马书》第94页说:针对归化、异化导向问题,杨振宁的观点似乎更具有代表性。他承认汉语以前的文字语法简洁优美, 但并不反对欧化句式。谈到台湾名作家余光中所坚决反对的 由于直译 、硬译而使“中 文受污染”的问题时 ,他说:我 对余 光 中 这种 说 法不大 同 意 。我觉得文字是活的东西,是一个有机体,是随时要改变 的 ……我认为 美是不 能 绝对 的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应该 百花齐放……假 如有人要 向 比 较 复 杂 的表达方 向发展,我们也不 应该反对 ,这不应该被认为是受污染 。(2002 : 82-83)
总之 , 经过各界学者的反复争鸣 、探讨,异化翻译在沉寂了多年后,重新确立 了自己在理论上的优势地位 , 而大部分论者所以倾向异化 ,在实践层面的主要依据之一 ,便是《文汇读书周报》对《红与黑》不 同译本的读者调查结果。不可否认的是 ,调查前以 及调查期间 的舆论导向(《文汇读书周报》所刊发的有关归化 、异化的文章) , 以及 问卷设计选项( 如“你喜欢与原文结构比较贴近,哪怕有点欧化的译文, 还是打破原文结构, 纯粹汉化的译文?”详见 1995 年 4月29 日《文汇读书周报》第 5 版) ,都对读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诱导。
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调查过程的花絮,不能影响其结果的可信性。
第三次论战
在《马书》第103页开始,对与许渊冲有关的第三次论战的介绍开始了。20 世纪 80 年代初 ,许渊冲就提出“竞赛说” ,及至 90 年代 , 他更是将其纳入 自己的 文学翻译理论体系。他主张,要实现通过竞赛进而超越原文的 目 的(刘按:这是一种毫无必要的追求) , 译者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译文优势” 。由于这种主张集 中体现为“求美高于求真”的观念 , 是对“ 以信为本”的中 国传统翻译理念的动摇甚至背叛, 自 然引起了 学术界强烈反响 。由于我们昨天的拙文已经对此有了介绍,尤其是大家尊重的陆谷孙先生成了许先生这一“超越原文”的竞赛说的激烈反对者。人心向背受到很大影响。
有经验的译者,都认为,在翻译过程追求形神兼似的过程中,形似是基础。《马书》第106页上评述:许渊冲跟江枫的辩论过,所以反对“形似”,完全可以视“反异化”理念 的自然延伸。第二,随着辩论的深入 , 他所指的“形似” 悄然发生了概念上的游移。为 了从根本上否定“形似” ,他将神、形对立起来, 进而 将“形似”降格为“死译” , 树起一个靶子。实际上 , 他所反对的那种“形似” , 江枫同样反对。
这表明了许先生的辩论过程已经脱离了讨论的理性!!
                                                             
第三次论战的详情请见拙文第31篇。当然如果能够直接阅读《马书》没那么读者会得到一个完整的画面。但是这一章的结尾的话很重要:《文汇读书周报》读者调查结果表明 , 在小说汉译方面, 许渊冲的确未能实现所追求的使广大读者“乐之” 的 目标。那么 ,在中诗英译方面 ,他的实践是否同他的理论切合呢?该疑问仍需从读者那里寻找。
我在写作了31篇拙文之后,至少数以十计的学友认为许渊冲汉诗英译的理念不对,他的翻译实践错误的出现是必然的。我自己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促发读者抛弃权威崇拜的心理,仔细阅读他的译作,这样才会透过虚名的烟雾,看到他译文的真实面目。
许渊冲自己归纳他的其余六场论战
 《马书》第112页上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注释,笔者一字不动地转录下来:
按许渊冲本人的说法,他参加的论战远不止三次:在中国,仅就 20 世纪而言,我已经参加了五六次关于翻译理论的论战...... 和 吕叔湘讨论诗体译诗和散体译诗 ,和王佐良讨论内科和外科翻译 ,和江枫讨论形似和神似,和陆谷孙讨论“紧身衣”和“发挥优势”的问题,和许钧讨论等值翻译和再创翻译,和冯亦代讨论陈词滥调和四字词组的关系等.(选自《中国是不是“翻译强国”》)
请读者诸君看一看,我们的许先生是不是把争论当成“战绩”自夸呢?太多的观战者说他“好战”。来源何在?《马书》第58-60页上说:在许渊冲西南联大外文系的校友中,很多恰好是外语界的领军人物 :王佐良 、李赋宁 、许国璋、查良铮(穆旦)、 周珏良 、袁可嘉、索天章等 。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 ,他在学术地位上远不及这些校友显赫。
《马书》第59页上说”阿德勒还提出另 外一种性格特征:“弱势心理” (inferiority feeling) 。“弱势心理”源 自孩童时代的弱小与无助 ,是“追求超越”行为的主要动因 。在两种心理的交互作用下,人往往会悬设一个理想化了的 、完美无缺的“终极目标”(final goal),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人生就体现为“弱势心理”同“追求超越”之间 的 拉锯战。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人会想方设法补偿自己的“弱势心理”,以求得平衡。一旦“弱势心理”难以补偿,人往往会采取“防御手段” (safeguarding  devices) , 突出表现为 自豪、 自负及“贬人倾向” (depreciationtendency, 即贬低他人 , 抬高自己),以便获取相对的“超越”感。以下对许洲冲所做的心理分析 , 便是围绕“弱势”与“超越”两条主线展开的。

马红军教授是通过这一心理分析讨论许渊冲性格上的缺陷的。但是这一性格缺陷在学界是应该当成一个教训来讨论的。有些媒体把他的世间罕见或者仅见的到处抛撒名片“……唯一人”“我的名字比名片还响”,当成许先生的优点来夸耀,例如说他“狂而不妄”, “有底气才自信张扬”,这是价值观的扭曲!对学界甚至对全社会的年轻一代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仅供学术交流,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科研助力

一文讲清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数说 | 国家社科思政专项2020年立项题目和2021年选题指南

思政课题如何选题?如何论证?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定价:¥68

扫码即享优惠价:60.8元

定价:¥55.90

扫码即享限时优惠价:44.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重磅上市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及解读本正式出版!
中国语言学的体系建设和时代使命——写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汉藏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一号通知)
黄国文 | 新文科与外语教育——从“术”与“道”的 关系谈起
重磅!北外首发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和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附:中心组织架构)
《汉语语法长编》出版!
超语及认同建构作为双语者的学习手段 |《现代外语》2021(2)
国外应急语言研究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这个工具,可以免费爬取全网语言文献资源!
深切缅怀 · 贾洪伟博士
讲座视频 | Martin Hilpert: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吗?
讲座视频 | Martin Hilpert: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
KT文库|语言学方向与应用语言学方向年度书单
访谈视频 | M.A.K. Halliday 教授谈 World Englishes
若论文数据库也遭美国 “卡脖子”,中国如何应对?
资源推荐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可检索精校Excel版(含字词表)
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
纪念 | 贾洪伟:间隙弥合——古希腊经典翻译之符号学解读
国外反讽研究的现状、趋势和展望
语气词的绝对统治:中国式聊天,全靠“嗯、哦、哈、嘿、吼”?!
语言认知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LCS-1) 通知(第2号)
【征稿通知No.1】2021(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北外、南航联合承办)
蔡基刚 | 学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语构建和学科体系探索
书介 |《英语可以被视为亚洲语言吗?》,剑桥大学出版社
蔡基刚 |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
刘海涛 郑国锋 | 数据时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意义
陈平 | 话语的结构与意义及话语分析的应用
重磅英文讲座︱北外外国专家系列文化讲座大预告
书讯 |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文旭&Taylor主编
会讯 | 博雅大学堂——第十届全国高校语言学学术研讨会(5.23-27日)
会讯 | 第三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会议(5月27日)
冯志伟 | 我国计算语言学研究70年
话语研究四十年 | 热点话题·发展趋势·研究路径
图解 | 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谢维和 | 中国教育发展的“双循环”——从外语教育的讨论说起
手把手教你如何撰写社科课题申报书
一文讲清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文旭 | 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语言学展望
文旭 |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冯志伟 |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
访谈视频 | Dan Jurafsky:AI 如何改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徐赳赳 | 篇章语用研究70年
申丹丨关于修辞性叙事学的辩论:挑战、修正、捍卫及互补
刘海涛 | 数据驱动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秋季博士后招聘公告
免费获取英文电子书和文献资源的30个网站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
文秋芳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文旭 | 语言学课程如何落实课程思政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量
新书 |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预告 | 南京大学119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系列讲座

在线公益论坛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复旦新学术承办)

吕叔湘王佐良等中外名家谈汉诗英译《因韵、因形害义——许渊冲先生误译丛谈(十八)》
【会议通知】第六届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藏品征集启事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公告
会讯 | 第17届功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通知(1号)
CSSCI来源期刊&扩展期刊(2021-2022)目录完整版
赵蓉晖 冯健高 |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语言能力:地位与内涵
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技术的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变
《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治学的功力与见识
写好的唯一办法:每天都写!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大汇总(最全版)
校友会202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排名!
2021中国高校国家级一流课程数量排行榜
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技术的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变
全名单!CSSCI(2021-2022)期刊目录与情况分析,增减变化一目了然!
资讯丨CSSCI 2021-2022年扩展版期刊目录(附变动情况)
蔡静 张帅 唐锦兰│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
《外语教学》2021年第3期目录
王宁: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外国语》2021(2)
徐锦芬 |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动态与前沿分析
王克非 | 翻译研究拓展的基本取向
《外国语》| 傅敬民 刘金龙: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
2021新增 9 本语言学类SSCI期刊 | CorpusTalk
国内最有代表性的17个语料库介绍
涨知识 | 世界语言文字知识知多少?
刚刚,2021 QS美国大学排名发布!
冯志伟先生讲稿:词向量与语言学
会讯 | 第二十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日程(1号公告)
预告 | AI & Cognition Lab 人工智能与认知实验室2021年春季8场讲座
语言学联合书单 | 外教社语言学图书年度盘点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和摘要
语言学家伤口撒盐:王冕死了父亲
秦丽莉等 | 生态给养视阈下英语知识内化机制构建——基于课堂展示活动
刘乐宁 |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外语教学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互鉴和互补
重磅 |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炉,外语界有这些学者上榜
语言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CSSCI (2021-2022) 源刊目录及官微汇总
干货 | 228所高校学报投稿邮箱+472本社科领域经典文献!
重磅丨2021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出炉(附中国大学完整排名)
重磅 | 语言学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投稿方式大全
胡键丨语言、话语与中国的对外传播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王文斌 柳鑫淼: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案例分享及评审标准
数说 | 国家社科思政专项2020年立项题目和2021年选题指南
胡壮麟:吾师韩礼德先生的为人和治学 | 纪念著名语言学家M. A. K. Halliday
黄国文 |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
新书推荐 | 穆雷 等著《翻译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当代语言学》2021年第2期目录
何宁 王守仁 |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抗击新冠疫情语境中的新语用现象
译者 | 林语堂翻译经验:“之乎者也”怎么译?
刘英凯 | 论中国译论的潜科学现状
许渊冲:关于翻译学的论战
中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构成与演化:基于语词、概念与主题的分析
会讯|第十二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征文【一号通知】
胡钦谙 顾曰国 | 计算语言学研究70年
王灿龙 |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70年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3期目录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标准解读
“浙大学报”:建议科研人员培养一些庸俗的爱好!
刊讯 |《外国语》2021年第2期目录
陈旸:《论语》英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黄国文序)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张辉序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理论探索、方法思考与前景展望
张伟年 段宛云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乔姆斯基教授访谈实录》| 外国语
讲座视频 | 乔姆斯基:Language, Creativity, and the Limits of Understanding
陆俭明:为何“人工智能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是不需要,而是用不上”?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批评话语研究的语境-指称空间模型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一)|《中国外语》
何莲珍 胡开宝 胡壮麟|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二)
梁茂成 刘宏 宁琦|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三)
束定芳 王文斌 修刚 张辉|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四)
张天伟 |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链接
韩礼德 | NEW WAYS OF MEANING: 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
王铭玉 | 语言符号学派行:中国符号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形象建构
何文忠:翻译质量差谁之过?
论文该发还得发!224本C刊最新投稿指南汇总
《外语学刊》2021年第2期目录和提要
前沿 | 2021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100所发布外语类专业研究生调剂信息高校汇总(不仅限于外语类)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2期目录
刊讯 |《外语电化教学》2021年第1期目录
张伯江:功能、语用、认知研究的深化
《中国外语》专号预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陆俭明 | 汉语研究的未来走向
胡键丨“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高雪松 康铭浩 | 国外语言政策研究的问题和路径
沈骑 |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
观点汇辑|“国际中文教育”大家谈
回放︱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翻译必备 | 最好用的语料库了解一下,没有之一!
郭熙 林瑀欢: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外一篇:白紫薇 | 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文秋芳 |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总目录
视频合集 | Caroline Heycock:生成句法入门(课程共11讲+番外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 (胡壮麟等 序,陈建华等 译)
我们用爬虫和机器学习模型深挖了拜登的对华智库
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
克里斯蒂娃:《普遍的语言学与“可怜的语言学家”》(龚兆华 王东亮译)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交流 | 盘点设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七所中国高校
交流 | 被评为“语言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语言生活”研究热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科研助力 |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观点 |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
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
北外教授张连仲:“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 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更应加强
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
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号)
《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
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600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
盘点 |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
科研贴士 |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乔姆斯基 | Minimalism: where we are now, and where we are going
张辉 张艳敏 |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
盘点 | 各学科C刊 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92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